清代莲溪山水册页赏析 2020-07-03来源: 扬州晚报作者:王德蓉 播报 莲溪(1816—1884),俗姓丁,释名真然,字莲溪,江苏兴化人。据董玉书《芜城怀旧录》中载,清道光二十四年莲溪来扬后,先寓众香庵,后寓福因庵,又寓昙花庵。画法宗赵文敏、文待诏两家,山水人物、禽鱼花卉,秀韵天然。晚年以兰竹酬应笔墨,亦称专家。年六十九示寂,墓在扬州蜀冈万松岭。 莲溪初到扬州时,就以绝妙的画技在扬州站住脚跟,“莲溪画名日盛,乞画者众……扬州群画友不服,屡遭排挤,但始终不能撼动其画坛影响与地位。”莲溪是绘画全才,早年在家乡拜张百禄(张赐宁之子)为师,后又师从“邗上五朱”之一的朱沆。在技法和风格上,他追宋元,学吴门,师清初。莲溪山水、人物俱擅。他“中年游宣、歙,跻黄山,居文殊院匝月,凡其峰峦出没离奇、杳渺不测之状,一一具于胸次。又得纵观歙之故家宋、元以来诸名迹,以故下笔兀岸苍老,冠绝一时”。江都博物馆藏有莲溪的山水册页数十幅,尺幅虽不大,尺幅基本为31厘米×31厘米,多为纸本水墨,但也可称得上是莲溪的山水精品,从中可以一窥这位一生痴迷绘事的著名画僧的山水画貌。 《清溪涧吟图》 《清溪涧吟图》全画构图平稳,笔墨清润,山石作披麻皴,刚柔相济。树枝树叶勾点结合,山径蜿蜒曲折直上,有寺院深藏。文人雅士,自得其乐。人物用线横直,长短富于变化,笔法方硬兼圆润,景致工整又简练,独具一格。 《月夜寒林》 《月夜寒林》绘江南一带山水,古树横枝,茅屋村舍。笔墨浑厚,烟岚与湖水给人以烟雾蒙蒙,山雨即至的感觉。作品笔墨苍浑,画境幽深,恬静秀丽。 《拟石谷老人笔意山中夜归人图》 《拟石谷老人笔意山中夜归人图》布局笔意拟石谷老人,图中画山峦叠嶂,小桥流水、茅舍人物,山居掩映其间,一位老者在夜色中急急从桥上而过。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意境深远而含蓄。 《仿北苑老人山野人家》 《仿北苑老人山野人家》一作,干笔、湿笔并用,且多以细笔皴擦,山峦叠起,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脚下有茅屋、村落。山石用短线皴,笔法苍劲老辣、率意。 《小桥流水图》 《小桥流水图》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工整纤细。画中古道、小桥流水、土石、坡岸等布局自然得当。极富文人画秀润空灵之感,很是精妙。 《山中访友图》 《山中访友图》构图精妙,技法娴熟。技法上,山线条勾勒虚实相结。远处房舍一间,人是动的,景是静的,水流不息,几枝古松伸出树丫形成前景,相互环绕。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