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迫症”真的是病,得治!遗传和环境对强迫症的影响可能同等重要。 强迫症还与大脑缺乏血清素有关。患者之所以陷入强迫症的循环中走不出来,也与心理行为规律有关。

 yy2751 2022-10-10 发布于黑龙江
出一次门,总要三番五次返回家里确认自己是不是锁了门。
办公桌上的每一样东西,大到显示器小到便签贴,都必须放在专属的位置,否则就会整个人都不好了。
每天坐地铁必须从固定的位置上车,就算是旁边那个门没人排着也绝不动摇。

……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将这些行为戏称为“强迫症”。然而真正的强迫症患者可不会像我们这么轻松,他们的强迫行为往往会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障碍,让家人们也感到担忧。

强迫症究竟是不是一种病?到底是咋得的?以及,好治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01

到底什么才是“强迫症”?

强迫症,又叫强迫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英文名是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简称为ocd,其中的o表示强迫思维,c表示强迫行为,合起来叫强迫思维及行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强迫症。 

正如这些符号形状所表现的那样:ocd 的o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就跟强迫思维一样,思维停不下来;c则打开一半面向世界,就跟强迫行为一样,在现实世界里来回不停打转。这就是强迫症最核心的特征:停不下来的思维和行为。近年来,强迫症的患病率呈现增加趋势,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增加了几十倍

强迫症通常伴有强烈的精神痛苦和焦虑,并影响社会功能。比如说,一名患者可能在洗手的时候要反复用洗手液洗很多次,每天在洗手上花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甚至把手洗脱了皮仍然要洗,并且如果中途被打断了就会重新再来。而这些行为显然会对他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强迫性观念是患者自发产生的,就像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告诉你要这样做。而患者本人会做出强迫性的行为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并不会因此产生积极的感受,患者甚至也会因为自己的强迫性的行为感到痛苦

如果你仅仅是喜欢做一些别人看起来无意义的事情,但自己又很享受,那就不算强迫症;或者你只是受不了屋子里不整洁,那也不用怀疑,你更可能只是爱干净而已。

02

强迫症的“病根”在哪里?

强迫症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呢?

2012年夏天,美国科学家对一个强迫症家庭五代人的基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强迫症在这个家族中很普遍,而和这个家族通婚的所有人都没有强迫症。

因此,几乎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这种遗传倾向具体是由哪段基因决定的呢?现在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有关强迫症的双胞胎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科学家仍然只能做出这样的论断:遗传和环境对强迫症的影响可能同等重要。

强迫症还与大脑缺乏血清素有关。过半数的强迫症患者在服用了“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这是一类抗抑郁药物,英文简称SSRI,而SSRI药物正是用来平衡血清素水平的。科学家因此反过来推测,强迫症与血清素水平有关。
除此之外,患者之所以陷入强迫症的循环中走不出来,也与心理、行为规律有关。以反复检查这种强迫行为为例,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让AB两组学生关掉电炉上的三个旋钮,并检查是否关好了,然后让学生回忆刚才关掉了哪些旋钮。AB两组学生没啥差别,回忆栩栩如生。
接着重点来了,心理学家让A组学生反复开关电炉,B组学生反复开关水龙头,都重复19次,结束后又让所有学生去关电炉上的三个旋钮,并检查是否关好了,然后回忆,结果发现,A组学生,也就是19次重复开关电炉的学生,对记忆的信任感下降,回忆细节模糊不清。
这表明,越是频繁检查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会越熟悉,而大脑在记忆熟悉场景的时候,就懒得去关注场景的物理细节了,这也许就是强迫症患者越反复检查越心里没底的原因之一。 

03

强迫症能“治”好吗?

时至今日,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良方,这个疗法被证明是目前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反应预防”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顾名思义,“暴露反应预防”就是让一个人暴露在让他焦虑的场景中,他通常的反应是执行强迫行为,但现在要预防他做出这个反应,合起来就叫“暴露及反应预防”。暴露意味着长时间面对恐惧,直到焦虑减少为止。反应预防手段是指对你想要进行仪式化或使用寻求安全行为的不回应。

暴露背后的理论是,通过故意并多次面对恐惧或强迫观念,要求你不去回应,你就会习惯它们,你的恐惧也会平息。暴露和反应预防的过程以及随后逐渐减少的焦虑被称为习惯化

这是一个简单的科学词汇,用来描述我们习惯于某种东西,从而使反应强度降低。譬如:对于有社交恐惧的人来说,“暴露及反应预防”技术可以让这一群体接纳“他人不喜欢我”、“我是不受欢迎的”等侵入性思维,从而能够带着焦虑与紧张感投入社交生活。

药物也是治疗强迫症行之有效的途径。

有证据表明,强迫症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是一种叫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抗抑郁药物(或简称为SSRIs),这些药物是5-羟色胺能药物,也就是说它们作用于大脑中的5-羟色胺受体。它有助于增加神经细胞中5-羟色胺的浓度,增加大脑中某些通路的5-羟色胺含量,减少焦虑。

04

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强迫症患者?

 

对于强迫症患者的亲友来说,应该避免卷入强迫行为,鼓励患者看医生。虽然,强迫症是患者自己的地狱,通常不会波及周围的人,但是这种心理障碍实际上也会给身边人带来困扰。

调查显示,17岁以下强迫症患者的家人,四分之三都被卷入了患者的强迫行为中,而成年患者的家人至少有一半以上受到牵连。有的家属会反复向患者保证其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或者,既然患者担心门没有锁好,那就放任他们自己去锁。服从患者的意愿和反复保证,其实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会让强迫症状继续维持。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对他们的强迫要求要善意拒绝,或者在提前表明立场之后不予理睬,不指责也不包容;

第二,鼓励患者去看医生,强迫症通常不会自己痊愈,患病时间越长破坏性越大,也更难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大部分患者都是有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切莫将强迫症简单认识为一种用错了地方的天赋。有一种常见的误解认为,患者对一个事情思考得那么深,对于一件事情那么执着,这种坚持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优势,只不过用错了地方而已。
事实上,这些都是把一般意义上的执念,和临床意义上的强迫症混淆起来,忽略了强迫症带来的可怕后果。只有真正的强迫症患者自己才知道,强迫带给他的到底是坚韧不拔的荣耀,还是想停停不下来的噩梦。

参考文献:

[1] Piras, F. , Piras, F. ,  Chiapponi, C. ,  Girardi, P. , Caltagirone, C. , & Spalletta, G. . (2015). Widespread structural brain changes in ocd: asystematic review of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tudies. Cortex, 62, 89-108.

[2] Madhura, T. K. . (2015). Role of oxidative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cd.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04(s2).

[3] Boedhoe, Premika,  S., W. , Schmaal, Lianne, & Abe, et al.(2017). Distinct subcortical volume alterations in pediatric and adult ocd: aworldwide meta- and meg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4, 60-69.

作者 | 唐义诚  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审核 | 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科学辟谣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