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公募基金的一点情况

 Leonard上校 2022-10-10 发布于北京

这是 骁骑 的第 432 篇文章


关于公募基金的一点情况。

1

前段时间和做公募的朋友聊了聊,毕业这两年行业有了些变化,大致整理一下给学弟学妹参考吧,因为并不在这个行业,所以一切信息仅供参考。

先说说待遇吧。

其实和券商一样,没有外界网传的那么高薪,仅谈论base的话对于应届生来说平均在1万到2万之间,年终奖6个月至12个月不等,新人几乎是没有推票的可能。后面慢慢有机会推票,奖金才会起来。

据观察,base在前三年的上涨幅度不高,可能在50%左右,且这个待遇随股票市场的波动剧烈变化,开张吃三年不是说着玩玩的,年景不好的时候可能暴跌百分之六七十。

再往上的发展,朋友也没达到,但是百万乃至几百万薪资的资深人士还是非常多的,但能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人非常少,大部分人也只是基金经理助理。对于十年以上老鸟来说,收入比券商投行、私募基金的同样经验的人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所以明星基金经理奔私的事情非常非常多,因为私募收入就几乎没有上限,全看个人能力了。

当然,这个待遇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是很可以的了,那么,他们要为此付出怎样的个人生活牺牲呢?

之前听到的说法是比投行那种没日没夜趴在项目上的加班要好一点,但每天工作时间10-12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了,在金融领域很少有头三年不需要玩命卷的工作,能有一天周末休息就不错了。我那个朋友每天工作时间就在12小时左右,一周七天皆是如此,看着确实沧桑了不少。

当然,除了这些可记录的有效工作时间之外,保持待命和对股票的关注也是常态,很需要一个自驱的信息吸收和学习交流能力。判断错误是兵家常事,但如何解释却是个难题。盯市的时候也会很难熬,到底管别人的钱轻松还是管自己的钱轻松,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至于说进入公募基金的条件,大部分还是要靠暑期留用,我印象里大约十不存一?这是对比较头部的公募基金而言。实习时候要应对繁忙的工作还要抽时间完成报告,很难有机会好好静下来研究形成深度一点的,大部分还是抄抄抄。

即使留下来,淘汰也是比较残酷的,压力一直都很大,小一点的或者不怎么淘汰的机构业绩也一般,收入和成长也不具备吸引力。

接下来说说成长。入行三到五年就有机会以助理的身份管小体量的资金了,这批人大概不到三成,再进一步筛选出20%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基金经理,压力也直线上升。

最直观的一点,在交易日,你管的产品其实每天的业绩都相当于以前的考试排名,看到那么多买你产品的股民在下边臭骂你,我不信任何人心里能没有一点波动。

其实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岗位,压力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一级二级的区别,买方卖方的区别,就在于是团队决策还是个体决策,要对最终受益还是亏损是否负责任。

这个结果是即时出现反馈还是要过段时间才会反馈,投射出来的压力大小都是不一样的。

当然,和PE相比,公募基金对于应届生算是比较友好的了。

曾听一个PE的老师说他们几乎不校招,因为觉得应届生对行业根本没什么有用的认知。

你喜欢买一类东西,喜欢玩一类东西,和能如数家珍说出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供应链,产品线等内容差别是天上地下的,而后者几乎是成熟投资经理的基本能力。

也就是说,公募基金的培养体系相比券商自营什么的同样做研究的行业,是给了一定的保护期的。

但是,有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是,也不用太看重一家企业给新人打造的“培养体系”。

所谓的培养只是一个缓冲渠道,本质是因为你作为一个新人还在遵循被动学习的模式,那给你一大堆材料和案例,是不是就能快速掌握行业能力和方法了?必然不是。

任何工作到后来,都是在做销售。对内部做销售,对外部做销售,不要觉得销售是一个很low的词,能把自己的想法推销出去才是真的牛逼。

至于其他一些行业潜规则,也不好说的太多,前段时间老鼠仓刚抓了一批,说是没有消息绝对是假的,自己不能炒股但总有办法,消息又不是万能的。

机构推荐就不太好说了,只知道应该还算好的有:泰康资管、广发、华夏、易方达、南方、国寿、银华这种,富国当年面过,死在初面,据说不怎么招应届生,东方红听说有点没落,但面试时感觉体验还行,汇添富门槛相对较低,待遇也较低。

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在发展,现在吃香的工作将来未必就吃香。能成为支付宝上搜到的基金经理也是万中无一,不如老老实实培养研究和分析能力,和企业老板搞好关系,给自己留好退路。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公募和券商投行相比,VIP已经会少很多了,券商VIP基本是家里开公司或者家里有关系资源,可以拉来钱或者牵线拉人间接拉来钱的。

比如让你一个周末吸引几十万的自购,对有的家庭来说就是银行里零花钱动一动而已,有的人可能一个电话喝个咖啡就能聊成,钱投给谁也是投,关键是为啥别人要投给你,总不能是你家产品真的特有吸引力吧?

家里有公司规模还可以的,将来一些上市啦并购啦重组发债的业务,可能就能养活一个组一段时间了。

对强关系型、资源型职业反感的普通学生,可以再好好想想,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封面·配图 / 堆糖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