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事相上的不顺,应作如是观:或是置身戏外看戏;或入戏,入角。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

 读原著 2022-10-10 发布于四川
   弟子识人不准,经常被人算计,被人骗,事后就在那里怨天尤人,先生点醒他道:“你这就是典型的不知敦于反己。人没有修养上的厚底子,无法立起道德自信, 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有“知人者智”。人自身明明德了,人心的良知一旦致得莹彻,心如明镜,什么美丑善恶妍媸不出来?不怕美丑善恶妍媸来了不能照,不怕物多了照不清,不怕事情出现了照不真切,不怕骗子起心动念多么狡诈,就怕自己的心不明,良知不真,但妨自己的心之虚灵明觉没有一丝一毫的人之私欲沾染,全是良知在线,良知作主,任何人情机诈,危险情况在你面前都无法躲藏,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
   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
   这之后,弟子总算有了些成长,但在其他方面仍旧容易陷入事相,比如感觉某个人很不爽,他还是容易被其带偏,容易动气,不能以一种超脱的智慧将自己从事相中超拔出来。先生就以剧本和演戏来启发他。
  比如,先生先写好一个剧本,让剧本里的缺德人物对他演的角色使心机,他一开始还知道这只是戏,不会动气,然而一旦偶尔忘了那是戏,他就认了真,真把那人的缺德言行当回事了,立马动气。
  先生这时候就提醒他:“你没发现你的导演已经换了?先前不动气,良知常觉常照,你自性清醒,知道这是戏,以此演得轻松,是良知作主;而后你认真了,控制你导演你的就不是你的本心良知了,而是牵于毁誉得丧的你的私欲情绪,这时候你的真性熄灭,伪我当道。循理是善,动气即恶,不得于本心,求不动气能行吗?
  还有一种反向出路,就是你明知是戏,是角,却能入戏,入角,只不过要让自己的本心良知当导演,让自己的本心良知引导剧本的发展;或是,无论对方角色如何变化,你总是惟义所在,以最原始的良知直觉应之,而不是让本心良知以外的其他一切来控制你。正如曹德旺先生总结自己人生之所以有所成时所讲:'一曰,入戏;二曰,入角。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入戏依愿,即是心平气和的愿意接受自己所遇的一切,敢于正视自己的所遇的一切,不怨天尤人;入角靠信,则是靠德信,以修身为本的至诚不息,纯亦不已,以良知的自信无有恐惧,勇猛精进的从容演绎就是,其结果跟上面一种是殊途同归。
  以后但凡你遇到种种小人,只作如是观,将其当做一个等着你去演的一个剧本,你便能不轻易被事相带偏,轻松守住本心之大体。人世间从没有敌人,小人,只有助手,只有进德之资,所有的牛鬼蛇神都是来升华你的垫脚石,都是来助你完善你的人生剧本的素材与料子,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都是来成全你明你明德的,促成你明澈你良知的。人贵求反己,良知常觉常照,便能明诚相生,眼里无有二事,心中惟精惟一,言行从容中道,无入而不自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