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麟州杨家将杨重勋,及其后代子孙,在北宋留下的历史痕迹

 梦想童年594 2022-10-10 发布于江西

杨家将我们平常知道的,都是以杨业为始祖的杨家将,其实还有另外一支,是以杨业弟弟杨重勋作为始祖的杨家将。

杨重勋这一支,后来看透了北宋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积极参加进入了文职工作。

杨重勋生年不祥,本名杨重训,是杨业的亲弟弟,父亲杨信,在后周时期避讳后周恭帝的训字,改名杨重勋。

文章图片1

作为麟州当地的豪强,父亲杨信死后,杨重勋继承麟州刺史的位子,而哥哥杨业自幼追随北汉的刘崇,还被刘崇赐姓刘氏,所以杨继业也被称为刘继业,由于哥哥的原因,杨重勋也投靠了北汉。

由于战乱,杨重勋在后周广顺二年,投靠了后周,兄弟两个分别在不同的势力,后来又归降了北汉,后周柴世宗柴荣上位后,显德四年十月,杨重勋再次投靠后周,这次在后周升任防御使。

事情又发生了转折!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成功,建立大宋王朝,杨重勋当时是后周的臣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投靠了北宋赵匡胤,自然也就成为了北宋的臣子,这样就和哥哥所在的势力北汉,成为了敌对方,杨重勋曾经多次,击退了北汉对宋朝的进攻。

文章图片2

赵匡胤由于是军职起家,又是军队兵变的,所以对军事世家或当地豪强,很是忌讳,赵匡胤对麟州也采取了措施,把建宁军设在了麟州,杨重勋升任建宁军节度留后。

为了打击世家豪强势力,赵匡胤又出幺蛾子了,杨重勋作为麟州的当地长官,自然也在打击范围,赵匡胤把灵州和麟州的军队武官调任,另派武官接任,这样还不算完,为了更进一步打击豪强势力,赵匡胤想了个办法,那就是迁移,将灵州和麟州当地豪强迁移安置在中原内陆。

杨重勋从麟州建宁军节度留后卸任,把建宁军节度留后官职,改任宿州保静军节度留后,现在属于安徽省地区,后来杨重勋升任节度使,在975年,杨重勋死于宿州保静军节度使任上。

这就是后世非常出名的杨家将另外一支,至于杨重勋为什么名声不显?因为自杨重勋后,他的后代看透了北宋的施政国策,于是慢慢的转型做文官了。

文章图片3

咱们看看杨重勋的后代子孙,在北宋留下的历史痕迹!

麟州杨家将第二代:杨光扆

这是从《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得知的。

杨光扆出生于955年,名杨君,字光扆,在父亲杨重勋任宿州保静节度使后,父亲调任到现在的安徽省地区,年仅十八岁的杨光扆就担当大任,主持麟州的军政事务,他们杨家是麟州的豪强,没有被太祖赵匡胤像别的豪强那样,迁移安置到中原地区。

杨光扆官至西头供奉官、麟州兵马监押。其中兵马监押一职,在当时的宋朝,是当地军方的某一路统兵官,掌管本路军旅的屯戍、营防、训练之政令等事宜。

杨光扆的伯父当时还没有投降北宋,在北汉任职,所以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攻打北汉的战斗中,没有跟随大军出征。

文章图片4

杨光扆的军队事迹很少,有一次战事他参加了,和他共同作战的,是他的长辈,因为伯父杨继业娶了府州折家女儿,就是后世认为的佘太君,折氏是折御卿的妹妹,所以杨光扆就和折御卿有亲戚关系,算是杨光扆的小舅舅,折御卿是958年出生,所以杨光扆比折御卿大三岁。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杨光扆和折御卿曾经共同作战,不仅在丰州大破契丹军,而且还一同追赶契丹军到河套,才罢兵而归。

作为战友,杨光扆和折御卿他们活的岁数都不大,杨光扆985年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折御卿995年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麟州杨家将第三代:杨重勋孙子辈

杨琪是麟州杨家将的第三代,祖父是杨重勋,父亲是杨光扆,堂祖父是杨业,亲大伯是杨延郎或者叫杨延昭。

杨琪的事迹,是从出土的墓志铭《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记载所知,墓志铭是北宋皇祐三年十月,庐陵欧阳修撰写。

杨琪969年出生,字宝臣,麟州新秦,现今陕西神木县人。七岁时,父亲去世,因父戌边有功,补了个殿侍的官职,为没有品级武阶官,位在三班借差下、大将上。由于年幼,就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麟州,当然也不是全放弃。

杨琪后来在堂伯父,杨延昭莫州防御使治下为三班奉职,累官至供备库副使,阶银青光禄大夫,爵武原伯。

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和杨琪的妻子,都是慕容氏的女儿,有可能是北宋开国元勋慕容氏家族,杨琪后来又娶了一位妻子李氏。

杨琪以孝闻名于世,对母亲非常孝顺,父亲杨光扆后来被追赠左骁卫将军,母亲韩氏为南阳县太君。

杨琪年少时,曾经奉旨监察大通堰,李溥为发运使,这个人贪赃枉法,阴险狡诈,以酷吏闻名,他忽然来到了大通堰,很多官员对待他的态度,持非常戒备心理,害怕得罪了他,果不其然,他来了后,黜废了数百人,其余人也是非常惊惧,甚至有投水而死的,而杨琪是官员中最年轻的,离李溥的办公地点最近,李溥这个人经常在夜间,乘一小舟忽然而至,查杨琪的文案,及其职责内的工作,可惜什么也查不出来,李溥这么严苛的人对杨琪也没办法,只能表扬他很有才干。

作为武将世家的后代,面对文官集团的打压排挤,他也是看透了,发出了感叹“吾本武人,岂足以知士大夫哉”,作为被文官集团集体排斥的武将,他根本无法读懂文官的心思,又或者是,他只能装作不懂文官集团的心思。

文章图片5

他曾经为朝廷举荐人才,多达两百多人,很多都是有才干的人,当然也有犯错的,他所举荐的人才有一个犯错的,被牵连罚款一次,他不但不悲伤,而且非常高兴“古人拔士,十或得五,而吾所荐者多矣,其失者一而已。”意思是古人举荐人才,十人中可能有五个是人才,我举荐的才一个犯错而已!

杨琪与同族兄弟的杨文广,以及名将狄青都是同时代人,他的弃武从文,也与北宋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朝廷对于武将的防范是歇斯底里的,到了南宋还是这样,比如岳飞,韩世忠等,都被杀或卸了兵权。

杨琪在皇祐二年,1049年六月,死于淮南,享年七十一岁。

他的弃武从文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宋朝武将的缩影!

麟州杨家将第四代:杨畋和杨氏

这一代有儿有女。

第一位杨畋:他是杨重勋的曾孙,父亲杨琪,杨文广就是他的族叔。杨畋继承父志,弃武从文,终于在明道二年,1033年,通过科举成了宋仁宗时期的进士。

他是1007年出生,字武叔,号乐道,杨琪的儿子,生母慕容氏,他的传承世系是杨信、杨重勋,杨光扆,杨琪,杨畋。

从他进士及第后,前十年的官职,秘书省校书郎、并州录事参军,大概1039年,迁大理寺丞、知岳州。

1043年,杨畋三十七岁时,朝廷任命他带兵,讨伐湖南地区劫掠州府的黄捉鬼、邓和尚与唐和尚等部众。

由于南方的人战乱较少,杨畋招募的兵士们有点怯懦,怯战不敢向前,导致军队溃散,所以此次作战失利,而杨畋跌下山岩差点死掉。

朝廷对于此次湖南猺盆叛乱,在朝堂上展开了讨论,欧阳修和杨畋是同年,和余靖有交情,他们对于杨畋清剿策略不认同,因为在杨畋失利后,朝廷派殿中御史王丝,代替了张庚,统领杨畋等讨伐猺人,而且朝廷还派了内臣赏赐立功的军士,欧阳修和余靖他们,担心的是将领们为了赏钱杀人冒功,他们的担心,也确实发生了。

1044年五月,锐意进攻的杨畋,奏上了捷报,没有听从欧阳修和余靖的建议,撤换掉杨畋。

文章图片6

这时候朝廷双管齐下,一边让杨畋继续进攻,一边让刘沆实行推恩招降,到了十月份陆续招降了两千人,使他们散居在各部。

杨畋采用坚壁清野,把附近的老百姓都移到两广地区,这样猺人没有失去民众基础,到了1045年初,陆续平定了六峒,不久这次战乱平定,二月,朝廷赏赐平蛮有功之人,杨畋升迁太常博士,赐五品服。

此后侬智高叛乱,重新征召守丧的杨畋,让他平乱,由于杨畋名义下的将领也不听从的命令,军队士兵也不给力,导致讨伐失利,这时候文官集团对杨畋展开了攻击,司马光后来也批评他是“儒者,迂阔无威,诸将不服”,而不再说他是文武兼资的儒将,然而余靖和孙沔平定战乱,比杨畋也好不了多少,最终还是北宋名将狄青,带着杨畋的族叔杨文广平定了战乱。

杨畋作为文官,也非常尽职尽责,和司马光同为谏官,经常犯颜直谏,1059年,宋仁宗想给外戚李珣和刘永年两人升官,叫杨畋起草文件,没想到杨畋直接回绝说:“武将郭进等人守卫山西前线,与辽国抗衡十几年都没升官。如今李珣、刘永年两个人没有尺寸之功,反而要升官,就因为他们是外戚?”宋仁宗没有办法,只能就此作罢。

杨畋1062去世,杨畋生前为官清廉,家里的钱财不足于办丧葬事宜,在好有的帮助下,以及翰林侍读学士王素向宋仁宗告知了情况,请求体恤杨畋,赐给啦杨家黄金百两,还特意嘱咐内臣不得要杨家的回赠,正是有了亲朋好友和朝廷的帮助,杨家才得以办丧葬事宜,家里也有了余财。

杨畋死时,儿子才两岁,实际仅仅八个月大。

虽然杨畋是文官能带兵打仗,但是文官集团势力太庞大了,不仅仅是他被人攻击,狄青也是被庞大的文官集团,打击的惶恐不安,最终在惶恐不安中,郁郁而终。

杨家将杨重勋的后代,在杨畋这一代彻底弃武从文了,科举入仕,能带兵打仗,文官也尽职尽责,可谓文武双全的儒将。

文章图片7

第二位:杨氏是正史上唯一一位,被记载生平事迹的杨家女。

杨氏作为杨家将唯一一位青史留名,而且是有详细事迹的杨家女子,可以说非常罕见了!

她哥哥是杨畋,她的生母是杨琪继室妻子李氏。

根据杨琪的史料,以及杨氏墓志铭,我们可以知道千年前杨家女儿的事迹。

虽然小说评书等,把杨家女将演绎的活灵活现,但是正史上杨氏是唯一一位,有生平事迹的杨家女。

她是在十八岁,嫁给了河南望族张氏张景儒,而且是张景儒的继室妻子;杨畋为妹妹选择夫婿的时间段,是在杨畋平叛侬智高失败被贬期间,也是杨畋父亲丧期满三年后,大概是在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以后的事情。

她丈夫张景儒,字文通,科举考试一直失利,没办法靠父亲余荫入仕,张景儒前任妻子,是三司盐铁副使杨日华之女。

张景儒一直四处做官,父亲死后,守丧期满,改授卫尉寺丞,迁大理寺丞、太子中舍,历知河南伊阙、眉州彭山和河南长水三县,又曾管勾永兴路机宜,又签书永兴军判官,赐绯鱼银鱼。

杨氏嫁给张景儒后,没有随着丈夫奔走,而是在家侍奉公公张师锡,教导扶养孩子,张景儒四处做官,家里的事情,全都落在杨氏身上,她不仅持家有道,而且和睦亲戚四邻。

张氏族人家里有难事的,杨氏都予以帮助周济,她还让孩子和有贤能的人交往学习,这跟她哥哥的教导,以及杨家门风有很大关系,她没出阁前,在家就侍奉母亲,很孝顺,母亲李氏生病,亲自服侍直到母亲去世。

不过到了晚年,有点信佛了,可能跟哥哥信佛有关,当她开始生病初期,自己就说这病难以治愈,到明年就差不多了,开始自行筹备后事,对于生死看淡的做法,值得大拇指表扬,到她临终时,一点也不糊涂,就跟她哥哥死时一样。

她去世时,是1095年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享年60岁,这在古代可以说是高寿了。

墓志铭还记载,杨氏因遇南郊祀恩,封寿阳县君,后因光国夫人朝谒禁中,为她请命服,而得赐冠岥。

杨氏出身将门世家,被哥哥教导的知书达礼,也反应了杨家家教优良,可以暂时说,杨氏是史料记载的唯一一位,有详细生平事迹的杨家女。

文章图片8

麟州杨家将第五代杨祖仁

杨祖仁是杨重勋的玄孙,杨祖仁父亲杨畋去世时,他才仅仅八个月大。

杨畋死后,因为杨畋清廉做官,家里没钱办丧葬事宜,在亲朋好友帮助下,尤其是杨祖仁舅舅,找到当时的翰林侍读学士王素,把情况告诉了他,王素当场拿了自己胳膊上的装饰品,让他典当,并且说到,我会把情况告诉宋仁宗赵祯的。

宋仁宗恩赐杨家两百两黄金,还不让内臣要回赠,随后把本来在端午赐给,经筵讲官的御飞白书扇,也派人特别赐给杨家,命令放置在杨畋的灵柩处。

据杨畋有知遇之恩的苏澈记载,杨畋病重时,苏澈曾看望杨畋,那时候杨畋对于生死看的非常淡,“死矣,将以寂灭为乐。”这跟杨畋信佛有关。

杨畋妻子恭氏,是杨祖仁的生母,杨畋晚年续娶的妻子,24岁守寡,没有改嫁,后来获封“长寿县太君。”

杨祖仁长大后,在绍圣二年,1095年三月,以右宣义郎、签书随州崇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赐绯鱼袋的官位。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为“朝散大夫、前提点信州上清宫,赐紫金鱼袋”。

杨祖仁当官的时候,已经到了宋光宗时期了,也是户部尚书蔡京请求恢复青苗法的时间了,这也到了北宋末年了!

文章图片9

虽然不知道杨祖仁后来的事迹,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北宋末了,北宋六贼掌权的时代了,国家有这些蛀虫,朝廷腐败,农民起义不断,他有没有平乱,不得而知,史料无记载!巧合的是杨祖仁在1119年六月,为“朝散大夫、前提点信州上清宫,赐紫金鱼袋”的时候,宋江起义了,杨祖仁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

北宋麟州杨家将到此结束。

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