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说唐代的道士李筌在读《阴符经》的时候,读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信息熵 2022-10-10 发布于福建
据说唐代的道士李筌在读《阴符经》的时候,读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的时候,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得到一位老妇的点拨才恍然大悟。
而这位老妇后来也被神话,说是骊山老母被他的真诚感动,故而化身为一老妇来点化云云,这些事不要说我们,即使在当时也有人不信,比如八仙中的张果老就颇不以为然,所以在他注解《阴符经》的时候,用加带私货的方式把李筌一顿好贬。
那么这两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用到了《楞严》里面“纯想即飞,纯情即堕”的大原则,在八卦里面火是“离卦”,代表我们后天的思想杂念,水是“坎卦”,代表我们后天的七情六欲,火向上走,水向下流,二者一但成形,即势如参商,永不谋面。
这在中医里面叫“心肾不交”,经常口干舌燥,精神不集中,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这样持续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神经衰弱,我身边有几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祸发必克,时动必溃”的原因。
《阴符经》对此开出的药方是“知之修之,谓之圣人。”首先要知道问题所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火各奔一方,不能相融,这叫“知之”,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它们相融就行了,这叫“修之”,原则有了,剩下的就是解决方法的问题。
方法就是改变“纯想、纯情”的现状,按老子的话讲就是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这个思路理清,我们就回到“知之修之”的路上来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是这样一步步修上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