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背后的血腥改革,为什么只有“姓”没有“氏”

 一葉一如来 2022-10-11 发布于广东

我们今日所说的“姓氏”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也就是家族流传下来的“姓”。实际上在古代,“姓”和“氏”却是两个概念。而这个“古代”,指的是先秦时期,因为从秦朝开始,“氏”已经逐渐消失。“氏”的消失,还与秦朝的覆灭有关,这背后隐藏着一场腥风血雨的改革。

也许大家会觉得很疑惑,氏的消失能是一件多大的事,还和秦朝覆灭有关?事实上,“氏”也不能被称为“消失”,而是和姓“统一”了。并且这一个“统一”的举动,成为了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我们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首先是因为他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而且他统一的不仅仅是六国,还有书同文车同轨,几乎能统一的东西,他都统一了。而正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新目标,也就是“统一姓氏”时候,他彻底地失败了。

这一切还得从周公开始说起,提到周公,大家都知道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一套礼乐制度,史称为“周礼”。这套制度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分封制,二是贵族制。到了秦庄襄王时期,秦庄襄王任用了商鞅进行变法,变法的核心就是推翻周礼的政治制度。

更重要的是,变法建立了新的制度,一是郡县制,二是军功爵制。这两项制度都是为了实现平等,逐步消除贵族阶级。因为分封制和贵族制,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经过逐层分封,领地里的人民直接听命于领地主,就会将周天子慢慢架空。

分封制是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而实行郡县制之后,天下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两者合而为一。正因为土地和人民都只归皇帝一个人管辖,所以就意味着郡县制会取缔贵族。

取缔贵族的问题进一步简化,就是统一姓氏。因为在古代,只有贵族才有“氏”,并且贵族称氏不称姓。例如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所以在秦国时,称呼秦始皇应该称其为“赵政”。今日我们称他为“嬴政”,就是受了姓氏统一的影响。

而且他统一六国以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这已经是最顶级的称呼,并不需要加上“氏”来表明他尊贵的身份。那么姓和氏的区别到底在哪呢?

所谓的“姓”,和现在的姓氏概念是一样的,就是父系家族的特殊标识。所以说,姓代表了血缘关系。而“氏”是全国最高级的贵族所赋予的贵族称号,其实就是代表了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贵族身份。

统一姓氏导致了秦朝最终大一统的失败,则是因为秦朝初期,秦始皇对六国旧贵族还是十分优待,加上平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尚未崛起,贵族名义上和实际上仍是贵族。可是随着制度慢慢深化,贵族意识到秦始皇是真的要取缔贵族阶级,所以纷纷起来反抗。

这个时候,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矛盾凸显,最后导致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失败,甚至秦朝也遭遇覆灭。虽说如此,但秦始皇统一姓氏已经在统一六国时就开始实行,只是没有完全成功。而继任者依旧沿用了郡县制,并且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将姓氏彻底统一了。

· END ·

卓文君、柳如是、仓央嘉措、高渐离。。。古人的名字实在是太美了!是不是很羡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