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吐司边边 2022-10-11 发布于江苏

1.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2.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

4.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有米开罗卓设计。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

5.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

6.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7.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帕拉第奥在修复维琴察巴西利卡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其构图细腻,富有韵律,由于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从者甚众多。它的每个单元近似方形,由2个大壁柱划分,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2个小立柱上。小立柱与大壁柱之间有矩形门洞,其上有圆形门洞。

8.安农齐阿广场:文艺复兴早期最完整的广场,广场宽约60m,长约73m,三面是开阔的券廊,它们的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因此广场显得很亲切,汨汨的喷泉更添了几分欢悦。骑马铜像的大小完全适合教堂的发券开间,从广场的入口观赏教堂给了它很好的衬托。

9.卡比多广场:文艺复兴盛期城市设计的典范,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广场平面为梯形,短边完全敞开,地面为椭圆形铺面,正中为古罗马皇帝骑马雕像。广场宏大壮观,层次丰富,建筑与雕塑完美结合,是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

10.波波罗广场:广场是三条放射型干道的集中点,广场中央立有一座方尖碑,确定街道方向的同时兼做三条放射式道路的对景。这种几条放射状道路在一个广场结合是巴洛克时期的创造,反映了自由开放的思想,后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凡尔赛宫前广场的三条放射性干道,都是以波波罗广场的处理手法为蓝本的。

11.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伯尼尼设计,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呈横向长圆形。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柱廊有4排粗重的塔司干柱,层层密密,光影变幻剧烈,柱式严谨,布局简练,但构思仍是巴洛克式的。在长圆形广场的长轴上,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泉,它们显示出广场的几何形状,在广场中央可以比较好的看到大教堂的穹顶,它向人门指示了一个观赏大教堂的最佳位置。

12.帕尔马诺瓦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设计的典范,设计者斯卡摩奇。平面为集中式向心几何体,道路为环形加放射状。城市中心有府邸、广场等,整个城市秩序和谐、中心对称、富有几何美感。

13.伯鲁乃列斯基: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他在古典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其他作品还有巴齐礼拜堂,佛罗伦萨育婴院等,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14.阿尔伯蒂《论建筑》: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建筑师的杰出代表。著写的《论建筑》一书阐述了维特鲁威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造型美的客观规律性进行探讨,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15.伯拉孟特: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杰出代表。他深受古罗马遗迹影响,追求庄严雄伟、刚健有力的建筑形象,设计的坦比哀多小教堂为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是文艺复兴盛期的第一个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平面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为折中式。

16.帕拉第奥《建筑四书》: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建筑师。长期深入钻研古罗马的建筑,著有《建筑四书》。他在改造维琴察巴西利卡时创造了一种券柱式的构图形式——帕拉第奥母题,设计了园厅别墅,被认为是欧洲学院古典主义的肇始人。

17.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的主要建筑师。长期深入钻研古罗马的建筑,著有《建筑五柱式》,成为后来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他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肇始人。

18.巴洛克:巴洛克原意为“畸形的珍珠”,含有稀奇古怪的意思。它是17世纪在意大利等地文艺复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手法,形式上可以看作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交流与变形。它善于运用矫揉造作的手法,运用自由的曲线、相互穿插的椭圆形空间、强烈的色彩装饰雕塑来追求自由、动态和神秘感。其建筑手法和形式丰富了古典建筑语汇。

19.罗马耶稣会教堂:是从手法主义走向巴洛克风格的过渡,第一座巴洛克风格作品,设计者是维尼奥拉与泡达。平面由拉丁十字演变而来,但两翼不明显,以祈祷室代替侧廊,拱顶布满雕像和装饰。圣坛富丽自由,外观有山花和涡卷做装饰。

20.圣卡罗教堂:典型巴洛克教堂,设计者是波洛米尼。平面为变形的拉丁十字,内部空间凹凸分明,富有动感,顶部天花是几何形的藻井式。西立面波浪型檐部的前后高低起伏,凹面、凸面、圆形倚柱相互交织。

21.圣彼得大教堂:由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玛丹纳先后设计,最后建成时为折中式,即纵向拉丁十字平面加集中式屋顶。整个教堂外观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复合式广场更是巴洛克的典型实例。由于加建了大门廊,破坏了建筑的比例和透视,反映当时建筑师与教会之间的进步与反动,崇高与时代性矛盾。

22.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在西班牙世俗建筑中,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的建筑装饰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和装饰十分精致,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细腻、沉着中见奔放,浑朴中见细腻,建筑造型变化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