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一醒,别再给普男加滤镜了!

 新用户61809075 2022-10-1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怎么普普通通的异性,玩了乐队、打了电竞,好像整个人就「帅」了不少?难道是我以前没有慧眼识珠?还是他的帅气不在外表?不了解他的人说他平平无奇,可我为什么觉得他帅气逼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好多姐妹都有这种疑问,明明定妆照让人丑到怀疑原著,可这部剧看着看着就又多了个「老公」。这个人明明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他会唱、跳、RAP我就觉得他帅得不行?!

不止如此,男性弹吉他、玩摇滚、打电竞、卖腐......哪怕外表平平无奇也会让人忽视客观因素,产生颜值滤镜,而且越看越顺眼!是什么东西让这些男性拥有了「无痛整容」一样的魅力?

搞不懂就让莓莓带你一起了解:

图片

图片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这个名词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它所代表的现象却发生在很多人身上,面对他人时,我们视角多多少少都会带上各种晕轮。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自动给ta添加了「美颜滤镜」

1. 晕轮效应到底是什么?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是一种心理学范畴上的理论,也被称之为「光环效应」「光晕效应」「月晕效应」。

图片

图源|Giphy

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产生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ta的其他特质,也就是以点概面的认知方式。

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晕轮效应是广泛存在的。我们通常会从局部出发,从对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最相关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这个人。

比如,第一次见面时,精致的状态、姣好的面容会让我们觉得对方整个人都熠熠闪光,甚至会觉得ta拥有好的品质;而对方一旦留下坏的印象,人们对于ta所做的其他事也都持有一种否定态度,同时对ta的人品保持怀疑。

除了初见时的光环之外,晕轮效应也能让人在长期接触中,通过放大他人优点来忽略他人缺点,就比如上文提到的定妆照一出,全网吐槽,但是看了两集之后,直呼这就是「原著本尊」。

图片

图源|Giphy

但这种「第一印象好=好」「第一印象差=不好」「有优点=忽略缺点」向来都不是完全正确的。

2. 晕轮效应下,人的思维盲区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简宁·威利斯和亚历山大·托多洛夫的第一印象实验告诉我们:从看到一个陌生人到形成第一印象,我们只需要0.1秒。0.1秒,多短暂的时间,短到我们甚至无法在时钟上看到。

0.1秒我们能接触到的只能是他人的外在,也就是说,对除去一切后续接触的第一印象而言,人通常是视觉动物

图片

图源|Giphy

对外在条件优越的人,人更容易产生好印象,不只是外貌上的好感。通常外貌条件优越的人会让人联想到ta的性格人品等一系列个人特质都是积极意味的。

我们在认知事物时,通常采取整体性的认知方式。我们并不从事物各个单一的部分去认识ta,而是将事物各个方面的特征都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去看。对于人的认识我们也是如此。

但晕轮效应也不止于此,在和人的长期相处过程之中,我们也可能因为ta在品质上的一些优点而忽视容貌上的问题。

图片

图源|Giphy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一些异性因为爱好或者职业等问题,让人为其自觉带上了滤镜,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这个人「帅」了起来。

以貌取人不可取,以ta任何一个优点覆盖ta的整体概念同样不可取,对一个人的不全面认识会导致我们出现认识偏差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会出现在外貌条件优越或者拥有「滤镜职业」的男女身上。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对麻省理工学校的两个班级做出实验。他对两个班邀请同一位研究生来代课,对其中一个班级说,这位研究生热情、勤奋、务实、果断,对另一个班级介绍这名研究生时,仅将热情替换为冷漠,毫不意外的是两个班级对这名研究生的态度截然相反

图片

图源|Giphy

晕轮效应及其普遍,它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各个我们并不关注的细节上。

但令人意外的是,晕轮效应似乎还存在性别差异

人们更容易对男性产生晕轮效应,从男性除外貌以外的地方发掘优点然后覆盖到容貌上,进而对容貌产生滤镜,对女性则很少产生这种类似于「无痛整容」一样的感觉。

图片

晕轮效应为何有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作为社会性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性之间的差异在晕轮效应上也意外地分明。

1. 社会宽容度问题

当下社会普遍对男性更加宽容。

人们总说,不要看男孩的外表,要看他有没有「本事」,这个「本事」更侧重男性的想法、特长、能力、经济实力等等。

图片

图源|Giphy

社会眼光普遍将男性的生存发展能力排在首位,外貌是次之又次的事情。而对女性而言恰恰相反。女性的外在包括内在都有严格的社会框架要求。

福柯说「话语即权力」,社会话语权仍旧掌握在男性手中,男性在社会中扮演着更加主导的角色。话语权掌握在男性手中,那么对男性的要求也就掌握在男性手中,而且,对女性的要求也掌握在男性手中。

同时,女性在生理条件上来讲处于弱势地位,对在社会环境之中扮演更高角色的男性存在一种「倾慕」心理也很正常。

更何况面对社会规训,女性更难选择摇滚、乐队这种形式来展现自我,面对自我向往却又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也会产生一定的滤镜。

图片

图源|Giphy

2. 女性的自我羞耻

女性为何会让人很难产生这种「无痛整容」的感觉呢?

有人专门在豆瓣上发表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许多人都认为打扮、金钱、瘦身对于女性而言有着同样的「无痛整容」作用,但这似乎很难让人信服。

图片

图源|自截

花费时间打扮,本身不就是对于外貌的追求吗?瘦身真的会是一件无痛的事吗?这些所谓的让女性「无痛整容」的提议,从某种情况上来说,依旧是在男性构建的女性框架内,需要女性不断优化自身才能获得的一种滤镜感。

活在枷锁下的女孩,久而久之也变成了枷锁的一部分,女性自身也被以往的社会状况所规训。我们对自身也存在着一种不自信,一种羞耻感,仔细想想「美丽羞耻」是不是大部分都出现在女孩子身上?

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学校环境中的排挤、同性的恶意,都是我们无法获得自信的原因。我们或多或少地迎合着传统的男权社会风气 ,动物会被驯化,人也会。

图片

图源|Giphy

女性身上被冠以「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的程式化标签,女性外露的性感是一种传统女性框架的违背,「出格」的职业和爱好也并不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人们对于女性的关注总是着眼于外在,无论美丑,外在都是攻击女性的「利器」。

大家关注董明珠优秀人生履历的同时,更加关注她的婚姻、她的财富、她的儿子,社会对于女性的框架离不开家庭,女人的优秀也阻止不了人们对她茶余饭后式的消遣。

图片

图源|自截

3. 自我满足感的投射

女性难以摆脱父系社会的种种潜在影响,无论是女性对自身的认知还是男性对女性的看法,都难以完全跳脱出性别框架

摇滚、乐队、电竞等对于女孩们来讲似乎都是「出格」的事。当被压抑的女性,难以反叛社会环境时,我们就可能会对可以做这些的男性会产生晕轮效应,进而生成颜值滤镜,获得一种带入式的自我满足感

当我们爱而不能的时候,符合我们预期的男性就变成女孩们梦想的「替身」。所以在一定程度来说,是我们赋予了对方光环,让对方在带着我们的梦发光。

图片

图源|Giphy

而对于男性而言,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因此很少会出现爱而不能的时候,也就自然不会对另一个性别的人产生这种自我满足感的投射了。

一个现象的产生绝对不是单一问题的结果,女性对男性更易产生晕轮效应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合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与性别、社会构造的性别有关。

晕轮效应的影响难说好坏,社会环境构造的性别框架捆绑着每个群体,每一个人都深陷其中。在纷扰的风声中听到自己的声音,接受社会构造的性别,并努力尝试打破人为框架。

-喋喋不羞-

姐妹们,有感受过晕轮效应吗?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爱这个世界。

REFERENCE

[1] Willis J, Todorov A. First impressions: Making up your mind after a 100-ms exposure to a fac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17(7): 592-598.

[2] Kanazawa S , Kovar J L . Why beautiful people are more intelligent[J]. Intelligence, 2004, 32(3):0-243. 

[3] 莓想到吧. 中国女孩又又又羞耻了,这次是因为太美丽! [EB/OL]. (2022-08-20)[2022-09-24]. https://mp.weixin.qq.com/s/F0tiQ4jQt1wbLw1EcxdFZ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