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超越红牛?

 新经销 2022-10-11 发布于上海

01
红牛不可超越吗?

最近在和一个做饮料行业的朋友聊天,他有一个观点,说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红牛真的就是功能饮料的天花板,饮料市场的绝对硬通货。

别看华彬和天丝两家打的欢,外人想要切进这个市场,目前看几乎不可能。

真的是这样吗?这引发了笔者的一些的思考:

做茶,做气泡水,做汽水的新消费创业者很多,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功能饮料的新消费品牌出现?

元气森林的创新能力在行业首屈一指,推出了非常多成功的产品,特别是外星人电解质,这么成功,但是为什么在功能饮料上,一直没有推出来一个可以和红牛抗衡的产品?

为什么红牛之后,这个品类一直没有出来一个比较大的消费升级类产品,但是降级的,在红牛价格之下的产品,却有很多?像东鹏特饮,体质能量?

像鬼爪这么有个性的产品,为什么始终在小几十个亿上徘徊,就是卖得不温不火?

在中国,红牛真的就不可超越了吗?

02
场景下的待办任务,才是真需求

很多人在分析市场机会的时候,往往总是从消费者需求,市场机会,以及竞争环境等很多环境来去分析,这两年,很多新消费品牌,又新增了一个维度:消费升级,即消费者开始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更精致的、更健康的、更有情绪价值的商品。

这无可厚非,但是还不够,如果没有明确的消费场景,所有的消费需求,都是伪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场景下的待办任务,才是消费者愿意花钱解决的真问题。

我给你打个比方:

一个身材苗条,但是天天说自己很胖的姑娘,说要减肥,这是不是他的需求?

毫无疑问,肯定是,因为她已经明确告诉你了。

然后你在抖音上向他推荐特效的减肥药,你觉得他会买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为什么?

她会为她的焦虑而买单,但她不见得会为她的焦虑去消费!

我们把她的需求加一个场景:

她被朋友带去很贵的自助餐厅,里面有非常多的美食。

你觉得这个身材还不错的姑娘,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会因为他的减肥需求而放弃这一顿美食的诱惑吗?

我相信很少有姑娘能够在这样的场景下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

她会怎么做?大吃特吃,然后吃完之后满满的罪恶感,又因为这个罪恶感,在街边买了一大杯低糖的奶茶喝掉。

跑步对吧?健身对吧?然后在没有美食的其他的时间疯狂节食对吧?

所以,当这个消费者嘴上说减肥的时候,不要相信,而是要看他在具体的场景里面做了什么。

他的真实需求,其实是在他跑步、健身、节食的场景里,在这些场景里,消费者才会为她要去解决的问题消费。

03
消费场景

红牛过去的消费场景,像登山、运动、加班熬夜、货车司机、重体力劳动等,这类的场景确实是需要大体力供给和提神的人群。

在这样的人群当中,东鹏特饮和体质能量通过价格的细分,切走了红牛的一部分市场,但是我认为不仅仅是有价格细分,还有其他的细分人群。

任何一个新的品类或者品牌出现,必须要出现新的场景。

从大的人群来说,中国目前有一亿的中产人群,这部分人,一旦开始有钱,消费升级后的第一个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跑步。

但是他们跑步的主要需求其实就是控制体重。当然不仅仅是跑步,大部分中产的运动目的,都是控制体重。

但是减肥的人群是不能喝红牛的,一方面是因为红牛的热量太高,另外一方面红牛也不能够快速补充水分。

所以你看,在新的场景里面,红牛原有的功能就已经不能够适用,这就要求创业者针对新人群、新场景和新任务去提供一个可以完美匹配的产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符合这类人群的产品:

可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当的咖啡因和足够量的牛磺酸,可以让用户缓解疲劳的同时,让咖啡因延长跑后燃脂的时间,但是这个产品不能含有糖分,也不能含有任何不健康的东西,最好是有什么神奇的植物萃取物,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是一个具备天然+高科技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感受到跑步饮用时十分的愉悦。

产品的风味要与红牛和鬼爪有明确的区隔,价格不能太便宜,最起码8-10元,包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上有运动感。

对有钱、也有时间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后喝一瓶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几个点:
  • 新人群:新中产,自我健康意识觉醒,生活比较自律,对运动有一定的需求。

  • 新需求:减肥、健康、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分泌。

  • 新场景:运动、跑步、徒步、羽毛球等轻量运动。

  • 新痛点:无热量、快速补水和电解质、缓解疲劳、提神、加速燃脂代谢。

你看,今天市面上有这类的产品吗?坦诚地讲,有相似的,比如说像燃力士,但是完全匹配的还真没有。

可是面对1亿新中产,巨大的跑步人群,在红牛之上提供新的人群场景细分需求,我认为机会还是有的。

04
沟通场景

上面我们只是拿红牛打了一个比方,来研究任何一个被传统大品牌盘踞多年的赛道,如何利用场景,切割出新的市场机会出来。

从场景的角度来看市场机会,这里面既有消费者在老场景里面要解决的新问题,也有新出现的场景下的新任务,这就要求创业者在观察和洞察市场的时候,深度地去观察和代入到消费者的场景中来,并对消费者的行为做深度的切片。

我觉得今天市场上最大的机会在于,不仅仅是消费者原有场景下出了新问题,更重要的是,三大场景:沟通场景,消费场景和交易场景都出现了大量新的机会。

沟通场景:大量的碎片化媒介,让企业有了和消费者直接链接的机会,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去小红书种草。

但是我认为,今天最大的沟通场景的红利,并不在于这些碎片化的媒介,或者是找一些不知名的博主去搞种草,而是社群型媒介!

什么是社群型媒介?是一群有相同爱好的人,在同一个社区内进行沟通和表达的地方,这群人最好是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可以随时连接,并且有一定的互动频率。

而作为一个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下的新产品,如果不能够在社群型媒介里面获得核心消费者的注意,往往是很难获得企业发展的早期基本盘的。

这个无比重要!

这就是线下的根据地市场,如果没有早期的用户试错反馈,并且提供第一笔消费的供养,那么根本谈不上后续的发展,我看到很多新消费品牌在这方面,往往忽略核心用户在社群方面的经营。

但是要弄清楚的是,社群不是私域,私域是一对多,你是中心,社群是多对多,是有很多的用户可以同时贡献自己对产品,对某些事情的看法,通过社群的发酵,从而带来话题的溢出效应。

这才是社群媒体的核心价值!

05
交易场景

陈立才老师在他即将发布的新书《质变-乘势大数据打通全渠道》当中提到:

现有的渠道,至少有七种类型。现在的市场,渠道类型越来越多,边界越来越模糊。

全渠道思考,不一定是要进入全部渠道。每个品牌商在面对渠道的时候,都要多一重思考:我们要进入哪些渠道?我们能在哪些细分渠道中胜出,我们在哪些细分渠道中经营的性价比更高?

其实大水漫灌相对是更轻松的,精准运营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蓝海市场,跑马圈地是第一选择,在红海市场,则要求精细运营。

那什么是精细运营?我觉得用一个词可以一句话讲透:动销逻辑

即在不同的渠道内,动销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如何在每个平台上,找到符合产品本身动销的逻辑,并且构建管理闭环,才能真正考验运营者的真正水平。

小结:

我们不是要真的超越红牛,其实开篇那位朋友讲得很对,以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想超越红牛的确是难上加难,消费者不需要更多的红牛,消费者只想在场景内解决他的问题。

所以,谁能够抓住未来一亿新中产健身后的补充剂的问题,谁就真有可能在功能饮料市场,站住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