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把“矮小”简单当成“晚长”

 mxb08 2022-10-1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图片

近期,不少家长带着青春期的孩子到我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来看身高,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已进入青春期后期,身高已经停止增长两三年才想起来要来看病,要求用药促生长,之前家长以为孩子只是“晚长”,没有及早发觉,这时就诊已经晚了,没法用药了。

(网络配图)

那具体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及时检查和处理呢?

什么情况才是“晚长”呢?

\ | /

 一、什么是“晚长”?

 “晚长”医学上称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是指正常青春期发育年龄仍无第二性征出现,但是能在之后自发进入青春期。

直白地说,就是青春期比同龄人晚。

如果一个小孩,在该发育的年龄,也有第二性征发育,这种情况就不能叫“晚长”。

许多家长都知道,“晚长”会遗传,即父母小时候“晚长”,那么其后代也可能“晚长”。

但是对于身高达到矮小症标准的孩子,不能理所当然认为就是“晚长”,需要经过专科医生的判断,且需要定期随访身高及性发育情况,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并非所有青春期发育延迟都是“晚长”,其他更常见的病因有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换句话说,“晚长”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且有明显家族史才能诊断。

如果盲目认为身高矮小就是“晚长”,那很可能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

(网络配图)

\ | /

二、儿童“晚长”有什么特点?

“晚长”医学上称之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具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父母一般至少有一方是晚发育的情况。

如母亲在14~15周岁以后才有月经初潮,父亲上高中或大学之后身高还长了一大截。

(网络配图)

此外,“晚长”还包括以下特点

1.身高在同龄孩子中属于偏矮水平。

2.身高年增长速度在正常范围(>5厘米/年)。

3.生长曲线低于正常,但与正常生长曲线基本平行。

4.第二性征发育显著落后于同龄人(男孩子第二性征不容易察觉)。

(网络配图)

5.检查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所以矮小症儿童要检查骨龄,才能知道是否为“晚长”的可能)。

6.甲状腺功能和生长激素分泌正常。

如下方第一幅图,能看到孩子身高曲线和最后一条线是平行的,考虑可能是晚长;但第二幅图就不是了,因为身高和最下面的红线距离越来越远。

图片

图片

\ | /

三、发现“晚长”怎么办?

对于青春期前的孩子,如果身高一直在矮小标准附近,但是有正常的生长速度(每年身高增长>5厘米),且父母有“晚长”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孩子有可能属于“晚长”。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矮小的孩子,即使考虑“晚长”,也需要每半年至一年随访一次身高及体重,一旦发现生长偏移,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干预。

如果父母没有晚发育的情况,在正常年龄进入青春期(女性表现为乳房发育、男性表现为睾丸增大),但是身高依然比同龄人矮很多,那就要当心了,可能不属于“晚长”,而属于矮小症,需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网络配图)

作者丨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曹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2年 第0922期

编辑丨张皖波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