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色、杀猪盘、恶性竞争”:Soul到底是想圈住灵魂,还是钞票?

 谢耳朵馆长 2022-10-11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这个发达的互联网社会,人们用一部手机就能建立整个世界,社交APP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说起社交软件,除了常见的qq微信外,还有一系列小众软件深受宅男宅女们的偏爱,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喜欢使用各种社交软件交流感情,就比如soul这个软件经常位居软件前端排名。
而soul这个软件现在又火了,不过,这次火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诈骗。
网上上传了一张“soul诈骗记录统计图”,从图上可以看到,小到几万,大到几十万,最高达100多万的诈骗记录。

张女士在今年四月份被soul软件诈骗了17万,她原本是想在soul这款软件上结识灵魂伴侣,但没想到好不容易认识的“灵魂伴侣”,居然是一个骗子,所谓的交往就是一个诈骗过程,她因此付出了17万的代价。
无独有偶,一位来自山东的母亲刘女士,发现自己刚上高中的儿子最近鬼鬼祟祟,仔细了解,才发现儿子经常使用soul这款软件,里面充值了大量soul币,同时还在儿子的聊天界面里发现不少黄色聊天记录。
soul 的交友套路以“灵魂交友”为口号,先是通过个人兴趣爱好填写,Soul平台会自动根据小伙伴们的信息,在线“星球匹配”,智能匹配推荐合适的人群,然后平台可以了解推荐人的信息后再惊醒聊天交友,根据互动情况进行在线精准数据分析,最后帮助小伙伴们找到最合拍的“灵魂伴侣”。
这一流程起初确实有效果,让不少人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 社交软件的“相似性效应”
在心理学领域,有种效应“相似性效应”,两个人因彼此的相似而相互吸引的现象被称为相似性效应 (similarity effect):人们在一开始了解对方时,通常会被在兴趣、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或态度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这一效应在心理学界(similarity effect) ,被公认为最强有力、最稳固的发现。
它指出:在刚开始还不了解对方的阶段,人们通常会被在兴趣、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或态度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仔细发现,在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亲人、还是恋人,我们都喜欢那些与我们各方面有相似的人,无论是性格,亦或是世界观,对于这类人我们总会有多多少少的好感。
soul就是把这个原理用到极致的软件,它利用了这种相似性来帮助人们邂逅新的关系——通过相似的喜好匹配灵魂伴侣。并且这种相似还有个特点,越细节相同,尤其是彼此之间有共同喜欢的小众品味或爱好,这种情况,彼此会引发特别强烈的好感。
尽管出现了诈骗现象,但是soul软件在“相似匹配”这一块确实好,能帮用户精准地匹配一些小众爱好,值得其他社交软件借鉴。
当产生相似性时,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们是一类的”,从而产生好感。并且这一切都是潜意识中自动发生的,不为个体所察觉的。
所以在现实交友中,有一种拉进好感的方法叫做“模仿”,比如模仿对方的表情、姿势、体态,对方很容易受到我们这种情绪的传染,感受到我们和他的相似性。在心理咨询中,模仿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 社交软件满足补偿“幻想”
soul逐渐成为社交软件巨头,和恶意竞争手段分不开关系,有不少软件公司企业都曾起诉过soul存在恶性竞争因为有“相似匹配”这一功能,能够轻易获得匹配对象的信任,所以给了很多骗子可乘之机,这些诈骗分子会渗透各个社交软件、给自己打造出虚假身份。
除此之外,soul还出现许多软色情、充值漏洞等问题。
soul 是杀猪盘的高峰聚集地,杀猪盘是什么意思?它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
“杀猪盘”是“从业者们”(诈骗团伙)自己起的名字,是指诈骗人与受害人在社交软件中联系、熟悉再确立关系,因为认识的时间越长,信任感也越强,待到时间成熟便开始诈骗,诈骗者声称这就像养猪,于是起名叫“杀猪盘”,养“猪”养得越久,诈骗效果越好,骗得越狠。
可以发现,在众多“杀猪盘”中都有一个共性:对面的灵魂伴侣条件非常好,要么是“高富帅”,要么是“白富美”,这些人都打着各种名号实施诈骗,如“外汇分析师”“美军军官”,等人设,十分吸睛,“杀猪”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就目前公布的“杀猪盘”案例中,,涉及的金额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十几万只能算是小数目,而这仅仅是受害者愿意公布到网上的,还有很多并没有机会公布或者是不愿意公布的杀猪盘案例。
还孤单一个人吗,快来soul银河寻找那个TA。这句熟悉的宣传口号,现在想来属实讽刺,令人愤恨。
有网友评论:知道为什么被骗吗?因为这些高自恋,低自尊,躲在社交软件后的“优质男女”的择偶要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他们,现在想想也颇有道理。
每个人都会幻想,适度的幻想可以替代我们现实中难以满足的需要,解决我们的痛苦。
但是不切实际 的,过度的幻想会让个体逃避现实,于是通过社交软件来满足自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称之为补偿性“幻想”,如此一来。被人骗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2]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