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宝典

 牧牧970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五味所⼊:

酸⼊肝,苦⼊⼼,⽢⼊脾,⾟⼊肺,咸⼊肾,是谓五⼊。

五味所禁:

酸⾛筋,筋病⽆多⾷酸。

咸⾛⾎,⾎病⽆多⾷咸。

⽢⾛⾁,⾁病⽆多⾷⽢。

⾟⾛⽓,⽓病⽆多⾷⾟。

苦⾛⾻,⾻病⽆多⾷苦。

是谓五禁,⽆令多⾷。

五脏所主:

肝主筋,⼼主脉,脾主⾁,肺主⽪,肾主⾻,是谓五主。

五脏所藏:

肝藏魂,⼼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化液:

肝为泪,⼼为汗,脾为涎,肺为涕,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脏所恶:

肝恶风,⼼恶热,脾恶湿,肺恶燥,肾恶寒,是谓五恶。

五脉应象:

肝脉弦,⼼脉钩,脾脉代,肺脉⽑,肾脉⽯,是谓五脏之脉。

五邪所见:

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是谓五邪。

五邪所乱:

邪⼊于阳则狂,邪⼊于阴则痹,抟阳则为巅疾,抟阴则为喑,阳⼊之阴则 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五精所并:

精⽓并于肝则怒,并于⼼则喜,并于脾则忧,并于肺则悲,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相并者也。

五⽓所病:

肝为语,⼼为噫,脾为吞,肺为咳为嚏,肾为⽋为恐,胆为怒,胃为⽓逆为哕,⼤肠⼩肠为泄,下焦溢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是谓五病。

五病所发:

阴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病发于⾁,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 五发。

五劳所伤:

久⾏伤筋,久视伤⾎,久坐伤⾁,久卧伤⽓,久⽴伤⾻,是谓五劳所伤。

劝君早⽇认知⾷物四⽓(温、热、寒、凉)和五味(⾟、酸、⽢、苦、咸),吃出健康幸福来。

【四⽓--温、热】温热性的⾷物有温中、补虚、驱寒作⽤,适宜于于虚寒体质的⼈和宜于冬季⾷⽤。这类⾷物如⽜⾁、⿅⾁、鸡⾁、鳝鱼、⾲菜、核桃、荔枝、榴莲等都列为温热类的⾷物。

【四⽓--寒、凉】寒凉性的⾷物有清热、泻⽕、解毒的作⽤。适宜于体质偏热,平时⾯⽬⾚红、⼩便黄、⼤便硬的⼈。这类⾷物如黄⽠、苦⽠、西⽠、雪梨、绿⾖、螃蟹、猪⾁、啤酒等俱属于寒凉性⾷物。

【五味--⾟】⾟味⾷物有宣散和刺激作⽤。适量⾷⽤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这类⾷物有辣椒、葱、姜、茴⾹等。

⼩⼼!如果不⼩⼼辨别⾃⼰的体质属性,很可能弄到咽喉痛和长暗疮的。

【五味--⽢】⽢味的⾷物多是健脾胃、长肌⾁,具有增肥的作⽤。如燕窝、⼤枣、蜜糖、⼩麦、粟⽶、糯⽶等。

【五味--酸】酸味的⾷物有收敛、⽣津益阴的作⽤。对胃酸不⾜、⽪肤⼲燥,⾯部多油脂、⽪肤脱屑的⼈有⼀定的作⽤。如乌梅、橘⼦、苹果、⽶醋等。

【五味--苦】苦味的⾷物⼀般都有寒凉、清热的作⽤,对长暗疮、⼩便黄热、咽喉痛的⼈有很好的效果。例如:苦⽠、茶叶、苦菜、青榄等。

【五味--咸】咸味的⾷物有软坚散结,通⼤便和补肾的作⽤。阴液不⾜、⼤便⼲硬、⽿鸣、甲状腺肿⼤等。⾷⽤海带、海参、紫菜都很适宜的。

提⽰:美味⾷物不⾜为虚,过多则实。阴阳平衡,长寿可期。元⽓ 指⼈体维持组织.器官⽣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元⽓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指⼈体内的⽓和⾎。“⽓”的含义较⼴,包括⼈体内能运⾏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如⽔⾕之⽓、呼吸之⽓、脏腑之⽓、经络之⽓等。⾎,主要指⾎液,为⽔⾕精微所化⽣,由中焦受⽓取汁变化⽽成。⽓与⾎各有其不同作⽤,⽽⼜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命活动。

【津液】津和液的合称。指⼈体中的液体,均为饮⾷⽔⾕的精微所化⽣。津随卫⽓⽽散布,有濡润肌⾁.充养⽪肤的作⽤。液随精⾎⽽滋濡,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等作⽤。亦指排出体外的废液,如汁液、尿液等。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命门之⽕”。指肾脏的阳⽓。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为⼈体阳⽓的根本。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以维持⼈体的⽣理功能和⽣命活动。

【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指肾脏的阴精。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为⼈体阴液的根本。《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此不能滋。”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两者给合,以维持⼈体的⽣理功能和⽣命活动。

【⾆苔】正常⼈的⾆背上有⼀层薄⽩⽽润的苔状物,叫。由脱落的⾓化上⽪、唾液、细菌、⾷物碎屑及渗出的⽩⾎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表⾯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的⼀层⾆苔。当患病时,进⾷少或只进软⾷,使咀嚼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苔就变厚。常见的⾆苔有⽩、黄、⿊三种。祖国医学认为,⾆苔是由胃⽓所⽣,从⾆苔的⽩和黄,可辨病之寒热;从⾆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浅;从⾆苔的变化,可辨病之转化。

【表证】外感病邪⼀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其出现的证候,称为“表证”。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表寒常见恶寒发热、头痛⾝疼、⿐塞流涕、咳嗽痰⽩、关节酸痛、苔⽩⼝不渴、脉浮紧等;表热则见⾝热不恶寒、咽痛⼝渴、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实证】指⼈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瘀⾎、⾍积、⾷积、⽔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与虚证相对⽽⾔。如⾯⾚、⽓粗、痰壅、喘满、痞块、症结、肿胀、腹痛、拒按、便秘溲⾚、⾆苔厚腻、脉实⼤有⼒等。热证主要指⼈体感受温邪、暑⽓或寒邪化热⽽引起的热性证候。如⾝热汗多、⾯⾚烦燥、⼝渴喜冷饮、神昏谵语、便秘或泄泻热臭、⼩便短⾚、⾆红苔黄燥及脉洪、⼤、滑、数等。

【虚证】指⼈体因精⽓不⾜⽽出现的正⽓虚弱的证候。与实证相对⽽⾔。如⾯⾊不华、精神疲惫、⽓短⾳低、⾃汗盗汗、头晕眼花、⼼悸失眠、饮⾷减少,⾆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等。阴虚指精⾎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炽则灼伤阴液⽽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红少苔等。

【虚⽕】⼀般是指阴虚⽽导致⽕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上升,故虽见⽕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痛、颧红升⽕、⼼烦少寐、脉细数等。

【阳虚】指阳⽓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皑⽩、⼤便溏薄、⼩便清长、脉沉微⽆⼒等。

【⽓虚】⼀般多指中⽓不⾜或元⽓虚衰的病理现象。两者既⼜联系,⼜有区别。如饮⾷失调.劳倦伤脾,每致中⽓受伤,⽽见肢倦、乏⼒、神疲、⾷少等症。若素体虚弱,或耗伤肾精,每致元⽓受损,⽽见头晕、腰酸、⽓短、⽓促、⼩便频数等症。在中⽓不⾜或元⽓虚弱的患者,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可出现各脏的⽓虚证候。

【肾虚】指肾脏精⽓亏损的病理现象。肾亏的原因,可由禀赋不⾜或肾精耗损太过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精神倦怠、眩晕、⽿鸣、腰酸、遗精,并可兼见咽⼲、潮热或肢冷、阳痿等症。由于肾精有滋养五脏的作⽤,故肾脏的精⽓亏耗,不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同时能影响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说明肾脏在⼈体⽣理活动与病理变化⽅⾯的重要性。

【⾎虚】指体内阴⾎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过多,或久病阴⾎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精微不能化⽣⾎液等所致。由于⽓与⾎有密切关系,故⾎虚每易引起⽓虚,⽽⽓虚不能化⽣⾎液,⼜为形成⾎虚的⼀个因素。⾎虚主症为⾯⾊萎黄、眩晕、⼼悸、失眠、脉虚细等。

【脾虚】指脾⽓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液以及统摄⾎液等作⽤。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液失于布散⽽⽣湿酿痰,或发⽣失⾎等症。

【胃⽕】指胃热炽盛化⽕的病理现象,若胃⽕炽盛,可沿⾜阳明胃经上炎,临床表现为⽛龈肿痛、⼝臭、并可见嘈杂易饥、便秘等症。

【肝⽕】指肝⽕亢盛的病理现象。由于肝失疏泄,⽓郁化⽕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定关系。临床表现多见⽬⾚、易怒、头痛、胁痛、⼝苦、吐⾎、咯⾎、脉弦数等症。肝⽓郁结肝有疏泄作⽤,喜舒畅⽽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妇⼥⽉经不调等症。

【⼼肾不交】指⼼与肾⽣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

【命门⽕衰】即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故命⽕衰多由元⽓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如精神萎顿、腰酸、肢冷、阳痿、滑精、⼩便清长或黎明泄泻、⽔肿等症。

【房劳】 指房事过度,耗伤精⽓⽽导致疾病的⼀种因素或由此⽽形成的疾病。

【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般称为实热。邪在⽓分的宜⽤⾟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寒清热;热在营⾎的宜⽤凉⾎清热法等。由阴虚⽽⽣的内热,称为虚热,宜⽤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滋液等多种⽅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虚⽽致的发热,宜⽤⽢温补⽓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解毒】指解除病毒的⼀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毒及⾷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法。临床上以热毒症较为多见,常⽤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根等。

【降⽕】指治疗热盛⽕升的⼀种⽅法。“⽕”有虚⽕、实⽕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

(1)降虚⽕,指⽤滋阴降⽕的药物,以治疗阴虚⽕升的咽痛.咯⾎.颜⾯升⽕.虚烦易怒.眩晕失眠.⾆红⼝燥.脉细数等症。常⽤药物如⽞参、⽣地、丹⽪等。

(2)降实⽕,指⽤清泄降⽕等药物,以治疗肝⽕上升的⽬⾚.头痛或胃⽕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药物如龙胆草、黄芩、⼤黄、⽣⽯膏等。

【疏肝】指疏调肝⽓的⼀种治法。适⽤于肝⽓郁结⽽致胸闷胁胀、嗳⽓吞酸等症。常⽤药物如柴胡、⾹附、青⽪、⾦铃⼦等。

【活⾎】指流畅⾎⾏的⼀种治法。适⽤于⾎⾏不畅、经脉阻滞,如⼥⼦经⾏不畅、⼩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常⽤药物如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健脾】指健运脾⽓的⼀种治法。适⽤于脾⽓虚弱,运化⽆⼒所致的脘腹胀满、⼤便溏泄、⾷欲不振、肢倦乏⼒等症。常⽤⽅药如参苓⽩术散、⾹砂六君⼦汤等。

【化痰】指祛除痰浊的⼀种治法。适⽤于痰饮⽽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药物如半夏、陈⽪、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

【寒证】指⼈体因受寒邪侵袭或因阳⽓不⾜⽽引起的寒性证候。如⾯⾊苍⽩、畏寒肢冷、⼝不渴或渴喜热饮、痰多⽩沫、腹痛喜温按、⼤便溏泄、⼩便清长、⾆苔⽩润等。寒邪侵袭者多见迟脉或紧脉,阳⽓不⾜者则脉多沉微。

【益⽓】指补益⽓的⼀种治法。适⽤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见⽓短懒⾔、⾯⾊皑⽩.神疲⽆⼒.肌⾁消瘦等症。常⽤药物如党参.黄耆.⽩术.⽢草等。

【滋阴】指滋养阴液的⼀种治法。适⽤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见⾆红.⼝燥等症。常⽤药物如沙参.⽟⽵.天冬.⽯斛.枸杞⼦等。补⾎指补益阴⾎的⼀种治法。适⽤于⾎虚引起的⾯⾊苍⽩、眩晕⽿鸣、⼼悸失眠、妇⼥⽉经不调、脉象虚弱等症。常⽤药物如熟地、当归、⽩芍、⾸乌等。

【安神】指安定神志的⼀种治法。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安神两种。重镇安神适⽤于惊悸不寐、头痛头晕、⽿鸣、⽬眩等症,常⽤药物如磁⽯、朱砂、龙齿等。养⼼安神适⽤于⼼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药物如丹参、枣仁、柏⼦仁、远志等。

【经络】指经脉和络脉。经脉如径路,为纵⾏的⼲线;络脉如⽹路,为横⾏的分⽀。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运⾏⽓⾎的通路。它们纵横交叉,循⾏于⼈体内外,组成了⼀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壮阳】指温壮肾阳的⼀种治法。适⽤于命门⽕衰,精⽓虚耗⽽见阳萎、滑精、⼩便频数、腰膝酸冷、脉象沉微等症。常⽤药物如⿅茸、狗肾、仙茅、锁阳、⾲菜⼦等。

【补肾】指补益肾阴、肾阳的治疗⽅法。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眩晕、腰酸、遗精、神疲、虚热升⽕等症。常⽤药物如龟板、熟地、鳖甲、黄柏、⼥贞⼦等。肾阳虚表现为⾯⾊皑⽩、⽓短⽓促、头晕、阳痿、便溏、肢冷、⽔肿等症。常⽤药物如巴戟天、仙灵脾、⾁桂、补⾻脂、菟丝⼦等。

⾷物的“四性”与“五味”    祖国医学早就有“药⾷同源”之说,许多⾷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到⾷物之中,认为每种⾷物同样也具有“四性”、“五味”。

⾷物的“四性” ⼜称为四⽓,即寒、热、温、凉。    

寒和凉的⾷物能起清热、泻⽕、解毒的作⽤,如在炎热的夏季可选⽤:菊花茶、绿⾖汤、西⽠汤、荷叶粥、苦⽠茶等,可清热解暑、⽣津⽌渴等。

    热和温的⾷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如严冬季节选⽤姜、葱、蒜之类⾷物,以及狗⾁、⽺⾁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   

 ⾷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物,如⾕类的⽶、麦、及⾖类等。

⾷物的“五味” 即⾟、⽢、酸、苦、咸。⾷物的性味不同,对⼈体的作⽤有明显的区别。    

⾟味⾷物:祛风散寒,舒筋活⾎,⾏⽓⽌痛,如⽣姜可发汗解表、健胃进⾷;胡椒可暖肠胃、除寒湿;⾲菜可⾏瘀散滞、温中利⽓;⼤葱可发表散寒等。   

 ⽢味⾷物:补养⾝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如⽩糖可助脾、润肺、⽣津;红糖可活⾎化瘀;冰糖可化痰⽌咳;蜂蜜可和脾养胃、清热解毒;⼤枣可补脾益阴。   

 酸味⾷物:可收敛固涩,增进⾷欲,健脾开胃。如:⽶醋可消枳解毒;乌梅可⽣津⽌渴、敛肺⽌咳;⼭楂可健胃消⾷;⽊⽠可平肝和胃等。    

苦味⾷物:燥湿、清热、泻实。如苦⽠可清热、解毒明⽬;杏仁可⽌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可清肺和胃、降⽓解暑;茶叶可强⼼、利尿、清神志。

咸味⾷物:软坚散结,滋润潜降。如⾷盐可清热解毒、涌吐、凉⾎;海参可补肾益精,养⾎润燥;海带可软坚化痰、利⽔泻热;海蜇可清热润肠。

每种⾷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把“性”和“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物的功效。如有的⾷物,同为温性,有⽢寒、⽢凉、⽢温之分,如姜、葱、蒜。因此不能将⾷物的性与味孤⽴起来,否则⾷之不当。如莲⼦,味⽢微苦,有健脾、养⼼、安神作⽤;苦⽠,性寒,味苦,可清⼼⽕,是热性病患者的理想⾷品。    传统医药理论认为,⾟⼊肺,⽢⼊脾,酸⼊肝,苦⼊⼼,咸⼊肾。肝病忌⾟味,肺病忌苦味,⼼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酸味。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有了全⾯的认识,才能在饮⾷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药⾷兼⽤的功效。

脏腑常⽤药⼀:肝脏

1:补肝:  

柔肝养⾎:

当归,⽩芍,⾸乌,枸杞,怀⽜膝,鸡⾎藤,⼤枣,⽊⽠。

滋肝阴:

⼭萸⾁,⽣熟地,枸杞,⼥贞,杜仲,阿胶,⽩芍,沙苑⼦,鳖甲,乌梅。  

补肝⽓:

黄芪。  

温肝寒:

吴萸,⾁桂,⼩茴,仙灵脾,荔枝核,⼤芸,川椒。

2:泻肝:  

清肝:

桑叶,菊花,青葙⼦,决明⼦,⽵叶,连翘。  

泻肝⽕:

龙胆草,胡连,川连,黄芩,⽩芍,青黛,青蒿,茵陈,⾦钱草,栀⼦,丹⽪,夏枯草,羚⽺⾓。 

平肝潜阳:  

(1)平肝:

菊花,⽩蒺藜,川楝,天⿇,勾藤。

(2)潜阳:

⽯决明,珍珠母,⽣龙牡,灵磁⽯。

(3), 镇肝:代赭⽯,灵磁⽯。

熄肝风:

羚⽺⾓,勾藤,天⿇,⽩蒺藜,僵蚕,全蝎,蜈公,地龙,蝉蜕。

疏肝郁:

柴胡,⾹附,郁⾦,青⽪,枳实,川楝⼦,橘叶,⽊⾹,元胡,沉⾹,薄荷,⽩蒺藜,旋复花,苏梗。  

伐肝瘀:

川芎,桃仁,红花,三棱,⽂术,乳⾹,没药,五灵脂,泽兰。  

⼆:胆  

补:  

温胆:

酸枣仁,⽣地,萸⾁,陈⽪,半夏,⽣姜,⼲姜,当归,五味⼦。

泻:  

清胆(利胆):

柴胡,青⽪,郁⾦,⾹附,川芎,⾦钱草,苦参,栀⼦,茵陈,⽵茹。

泻胆:

龙胆草,茵陈,黄芩,川楝,栀⼦,青蒿,川连。  

三:⼼ 

 补:  

养⼼阴(⾎):

柏⼦仁,枣仁了黄,元⾁,丹参,麦冬,当归。  

安⼼神:

⽩芍,龟板,浮⼩麦,阿胶,紫河车,百合,⾸乌,合欢花。  

助⼼阳:

桂枝,⾁桂,附⼦,薤⽩,⼲姜。

益⼼⽓:

⼈参,黄芪,党参,茯神,五味⼦,远志,炙⽢草。  

泻:  

镇⼼神:

朱砂,琥珀,珍珠母。  

开⼼窍:

菖蒲,远志,郁⾦,⽜黄。 

四:⼩肠  

温⼩肠:(同温脾阳药)。 

清⼩肠热:

⽊通,泽泻,栀⼦,黄芩,灯芯,瞿麦,化⽯,⾚⼩⾖,苦参,⾚苓,⼩蓟,蒲黄,车前⼦, 茅根,猪苓。  

五:脾  

补  

补脾⽓:

⼈参,黄芪,党参,⽩术,扁⾖,炙草,升⿇,葛根,苡仁,莲⼦。

温脾阳:

⼲姜,苍术,⽩术,吴萸,⾁叩,半夏,砂仁,⽩叩仁,草叩,益智仁。

养脾阴:

⼭药,黄精,芡实,⽩芍,蜂蜜,⼤枣。  

泻:  

清脾热:

黄连,连翘,⼤黄,⽯膏,⼭栀,芒硝,西⽠。绿⾖。  

燥脾湿:

苍术,⽩术,苡仁,半夏,厚朴,茯苓。  

理脾⽓:

陈⽪,砂仁,叩仁,⾹椽⽪,⽊⾹,藿⾹,佩兰,厚朴,枳壳,⼤腹⽪。

消脾积:

枳实,⼤黄,⼭查,神曲,麦芽。  

六:胃 

 补:  

温胃阳:(同温脾阳药)

益胃阴:

⽯斛,麦冬,花粉,⽟⽵,芦根,乌梅,沙参,⽣地。  

泻:  

清胃热:

⽯膏,知母,川连,⼤黄,滑⽯,⼤青叶,芦根。  

散胃寒:

良姜,⽣姜,丁⾹,草叩,荜澄茄,⾁桂⼼。  

消⾷积:

⼭楂,神曲,麦芽,鸡内⾦,莱菔⼦。  

泻胃实:

⼤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丑。  

降胃⽓:

沉⾹,丁⾹,柿蒂,枇杷叶,半夏,⽵茹,乌药。  

七:肺  

补:  

滋肺阴:

沙参,麦冬,天冬,⼭药,阿胶,百合,川贝,⽯斛,花粉,黄精,⽟⽵。  

补肺⽓:

⼈参,党参,黄芪,⽢草。  

敛肺⽓:

五味,⽩果,诃⼦,乌梅,⽶壳,⽩芍。  

⽌肺⾎:

⽩芨,仙鹤草。  

下⾯的不太好归类  

通⿐窍:⾟荑,苍⽿⼦。  

温肺寒:⿇黄,苏叶,细⾟,⼲姜,⽣姜,紫苑,冬花。  

清肺热:桑叶,黄芩,知母,栀⼦,⽠蒌⽪,桑⽪,地⾻⽪,⽣⽯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宣肺⽓:杏仁,桔梗,前胡,射⼲,⽜蒡⼦,桑叶,蝉蜕,百部。  

清热痰:知母,⽠蒌,天竺黄,⽵沥,胆南星,射⼲,⽩前,黄芩,芦根。  

温寒痰:⽩芥⼦,半夏,细⾟,陈⽪。  

化痰核:夏枯草,贝母,⽡楞⼦,牡蛎。  

泻肺⽔:葶⼒⼦,桑⽩⽪,⼆丑,冬⽠⽪。  

⼤肠  

补:  

温⼤肠:(同温脾阳药)  

涩⼤肠:

⾚⽯脂,诃⼦,乌梅,⾁叩,莲⾁,芡实,煅龙牡,伏龙肝,⽶壳,⽯榴⽪,椿⽩⽪。  

泻:  

清肠热:

黄连,黄柏,黄芩,秦⽪,苦参,⽩头翕,败酱草,马齿苋,槐花,地榆,柏叶,连翘, ⼤黄,芒硝。

润肠燥:

⽕⿇仁,郁李仁,桃仁,杏仁,⽠蒌仁,⼤芸,当归,⽞参,麦冬,⽣地。  

杀肠⾍:

使君⼦,苦楝⽪,雷丸,南⽠⼦,槟榔,鹤虱,榧⼦。 

九:肾  

补:  

滋肾阴:

熟地,龟板,阿胶,⼥贞,旱莲草,⼭萸⾁,⽞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怀⽜膝,制⾸乌,桑寄⽣。

温肾阳:

⿅茸,附⼦,⾁桂,仙茅,仙灵脾,故⼦,巴戟天,⾁丛蓉,狗脊,继断,沉⾹。  

固肾精:

⾦樱⼦,桑螵蛸,菟丝⼦,芡实,莲须,五味⼦,龙⾻,牡蛎,益智仁。

填肾精:

⿅茸,⿅⾓胶,紫河车,阿胶,龟板胶。  

壮筋⾻:

杜仲,川断,狗脊,⽜膝,⾻碎补。

泻:  

泻相⽕:

知母,黄柏,泽泻,丹⽪,地⾻⽪,⽞参。  

⼗:膀胱  

固膀胱:

龙⾻,益智,⿅⾓霜,桑螵蛸,⽩果。  

温膀胱:

茴⾹,⾁桂,乌药,沉⾹,⼭萸⾁,荜澄茄。  

利⽔:

茯苓,猪苓,泽泻,⽊通,滑⽯,防⼰,地肤⼦,车前⼦,通草,冬⽠⽪。  

通淋:

扁蓄,瞿麦,海⾦沙,⼟茯苓,⾦钱草,⽊通,滑⽯,⽢草梢,芒硝。 

利湿热:

茵陈,栀⼦,地肤⼦,知母,黄柏,龙胆草,金钱草。

【益⽓扶阳药物】  

1、⼈参——⼈参补⽓列第⼀产地不同功各异          

2、西洋参——滋阴补⽓西洋参健脑强⼼提精神  

3、黄芪——补⽓之长属黄芪提⾼抗病免疫⼒          

4、⽩术——⽩术健脾利⽔湿补⽓降糖增体质  

5、⼭药——⼭药健脾⽌泻良虚弱体质可复康          

6、⽢草——国⽼之称是⽢草健脾解毒百病知  

7、⼤枣——补脾养胃⽤⼤枣养⾎安神除脏躁         

8、刺五加——刺五加奔⽉飞天壮元阳健脑延年  

9、绞股蓝——救荒本草有名篇朱朩肃记述绞股蓝    

10、紫河车——紫河车是⼈胎盘⼤补⽓⾎疗虚羸  

11、⿅茸——⿅茸甜咸性属温⽓禀纯阳⼜⽣精        

12、仙茅——仙茅⾟热补命门祛寒除湿壮腰肾

13、淫⽺藿——淫⽺藿性⾟⽢温壮阳育⼦补天真筋⾻强

14、巴戟天——巴戟补肾壮元阳散风祛湿筋⾻强

15、⾁苁蓉——沙漠⼈参⾁苁蓉益精补肾疗阴冷  

16、锁阳——锁阳是药⼜是粮补肾助阳润⼤肠

17、补⾻脂——⾟温壮阳补⾻脂脾肾虚寒⽆逾此  

18、菟丝⼦——平补之品菟丝⼦补肾固胎并育⼦

19、沙苑⼦——补肾固精温元阳养肝明⽬沙苑⼦  

20、核桃仁——天然补品核桃仁益肾温肺化结⽯

21、冬⾍夏草——药⾷两⽤有⾍草⽢温滋补虚劳好  

22、海马海龙——海马海龙披铠甲阳虚不育必⽤它

23、丁⾹——名医吟诗忆丁⾹芳⾹暖胃温肾良  

24、乌头附⼦——⼤⾟⼤热乌附⼦温阳散寒慎⽤之

【补⾎滋阴药物】

25、当归——补⾎活⾎有当归妇科良药效堪威  

26、地黄——地黄炮制有⽣熟滋阴补⾎功效殊

27、芍药——诗经吟咏芍药名养⾎柔肝并⽌痛  

28、何⾸乌——依功取名何⾸乌古⼈作⽂传到今

29、阿胶——阿胶补⾎滋阴良⼭东东阿美名扬  

30、龙眼⾁——龙眼味⽢性温平养⾎安神长精神

31、百合——润肺宁⼼取百合神思恍惚服之妥  

32、麦门冬——滋补强壮麦门冬养阴润燥益⼼经

33、黄精——本草上品有黄精返⽼还童保安宁  

34、⽯斛——⽯斛⽢寒养胃阴清退虚热⼜利咽

35、枸杞——⼀位⽼翁⾏如飞只因长年服枸杞  

36、⼥贞⼦——冬青之⼦名⼥贞乌发明⽬补肾精

37、桑葚⼦——桑树⼀⾝尽是宝补肾⽌咳疗虚劳  

38、⿊芝⿇——乌发健脑⿊芝⿇齿落更⽣抗衰⽼

39、龟版——曹操作诗龟虽寿滋阴潜阳壮筋⾻

【清热凉⾎药物】

40、菊花——菊花⽢寒清头⽬野菊降压⼜解毒  

41、薄荷——薄荷性味为⾟凉温病瘾疹⽤之良

42、柴胡——解表退热疏肝⽓升阳健胃⽤柴胡  

43、黄连——苦⼝良药利于病黄连清热功⾮轻

44、⾦银花——清热解毒⾦银花温病痈肿效堪夸  

45、板蓝根——苦寒良药板蓝根清热解毒抗病菌

46、蒲公英——清热解毒蒲公英黄花地丁是异名  

47、鱼腥草——草腥因以呼鱼腥治疗肺痈效⽤灵

48、马齿苋——⽥间地头随处见抗菌⽌痢马齿苋  

49、⼤黄——却病延年说⼤黄排毒养颜性寒凉

50、芦荟——芦荟美容性寒凉临床应⽤始于唐  

51、仙⼈掌——千姿百态仙⼈掌⾏⽓活⾎清热良

【活⾎⽌⾎药物】

52、丹参——⼀味丹参同四物⼼脑⾎管病可除  

53、川芎——⾎管有病⾸选药川芎⾛窜⾎分活

54、红花——漫步杏林有芳草活⾎化瘀红花好  

55、益母草——⼩⿅衔来益母草化瘀调经妇科宝

56、鸡⾎藤——补⾎活⾎鸡⾎藤通经活络升⽩⽤  

57、⽉季花——此花⽆⽇不春风妙⽤⽉季调⽉经

58、槐花——寻根问祖槐⾔怀花⽶实枝均药材  

59、三七——⽌⾎神药号三七⽌痛散瘀伤科宜

60、⽩及——⼀味草药惊世⼈皇帝赐名为⽩及  

61、仙鹤草——仙鹤草名脱⼒草出⾎劳伤少不了

62、艾叶——端午门上悬艾叶驱邪辟秽温经⾎

【芳⾹理⽓药物】

  63、陈⽪——橘井飘⾹誉医林⽪⼦叶核皆⼊药  

       64、⾹附——妇⼈有病谁能识请君速觅⾹附⽶

  65、玫瑰花——玫瑰花开⾹郁浓疏肝调经⼜美容

【⽌咳保肺药物】

  66、胖⼤海——味⽢性寒胖⼤海清热润肺⼜利咽  

       67、杏仁——虎守杏林传佳话⽌咳平喘润⼤肠

  68、蛤蚧——蛤蚧咸温补肺肾纳⽓平喘长精神 

        69、乌梅——清凉饮料⽤乌梅⽣津⽌渴敛肺阴

  70、⽩果——公孙树上结⽩果⽌咳平喘有⼩毒

【收敛精⽓药物】

  71、⼭萸⾁——伏⽜⼭上抬眼望喜看萸⾁满树红  

       72、荷叶莲⼦——荷莲全⾝都是宝凉⾎解热除烦恼

  73、芡实——东坡好⾷芡实⽶强壮滋养敛精⽓  

        74、五味⼦——五味⽢酸苦⾟咸补肾收敛⼼肺⽓

  75、⾦樱⼦——收敛精⽓⾦樱⼦取来花果⼊药⽤

【降压熄风药物】

  76、天⿇——天⿇平肝⼜熄风眩晕偏瘫有殊功  

        77、羚⽺⾓——清热熄风有良⽅请君速⽤羚⽺⾓

  78、杜仲——得道成仙有杜仲降压安胎腰膝宁  

        79、决明⼦——决明清肝治⽬盲降压降脂除内障

  80、珍珠——镇⼼安神⼜美容合浦珍珠负盛名

【开窍安神药物】

  81、麝⾹——芳⾹开窍有麝⾹⽌痛醒神⼒最强  

        82、⽯菖蒲——芳⾹化浊通清窍醒脾健胃⽯菖蒲

  83、朱砂——朱砂镇⼼安魂魄绝⾮长⽣不⽼药  

       84、酸枣仁——枣仁性平味⽢酸补肝宁⼼可催眠

  85、远志——姜维送药表⼼愿益智健脑怀远志  

       86、灵芝——轻⾝延年灵芝草有益五脏抗衰⽼

  87、合欢⽪——安神活⾎理⽓机蠲忿解郁合欢⽪

【利湿减肥药物】

  88、茯苓——茯苓性平味⽢淡健脾利湿颇效验  

       89、⾚⼩⾖——利⽔消肿⾚⼩⾖解毒排脓散⾎肿

     90、薏苡仁——健脾⽌泻消⽔肿祛湿除痹薏苡仁  

        91、冬⽠⽪——冬⽠⽢淡利⼩便消肥瘦⾝是美餐

  92、车前⼦——诗经记载有车前利⽔通淋⼜祛痰

【健胃消⾷药物】

  93、⼭楂——⼭楂化滞消⾁积降压降脂活⾎瘀  

       94、麦芽——麦芽健脾⼜疏肝⽣⽤炒⽤不⼀般

  95、鸡内⾦——消积除胀鸡内⾦结⽯遗精效亦真  

        96、槟榔——红潮登颊醉槟榔消积⾏⽓杀⾍殃

【壮腰健⾻药物】

  97、⽊⽠——诗经早有⽊⽠名祛湿舒筋疗痹痛  

        98、威灵仙——性味显效威灵仙祛风⽌痛除拘挛

   99、⽜膝——腰膝疼痛下肢软速取怀庆⽜膝餐  

        100、桑寄⽣——壮腰强筋补肝肾祛风胜湿桑寄⽣

中药性能篇

  1、中药养⽣⾃古传药分三品功有偏 

       2、药物性能分温凉五味酸苦⽢⾟咸

  3、升降浮沉各不同清升浊降趋向明  

       4、药物归经明脏腑有的放⽮切病位

  5、煎服中药有讲究冷⽔浸泡易吸收  

        6、道地药材质量好去粗存精辨真伪

   7、药材炮制称饮⽚提⾼质量保安全  

         8、剧毒药物要牢记剂量轻重细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