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梁惠王下.10

 VecentMa 2022-10-12 发布于辽宁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你是否有了解)与邻国相处的规律?孟子回答说:有(了解)。只有行仁政的大国知道如何与小国相处,所以汤王能以道义处理葛伯(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文王可以能与昆夷相安;只有有智慧的小国知道如何事奉大国,所以周大王知道如何事奉獯鬻(周大王事獯鬻,事之以皮币、犬马、珠玉,皆不得免,最后把土地送上从豳地迁移到岐山,曰:“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越王勾践知道如何事奉吴国。以大事小的,是乐于行天道的;以小事大的,是敬畏天道的。乐于行天道的可以保护天下百姓,敬畏天道的人可以守护自己的国家。《诗经》说:成王敬畏天道,以诚敬保民护国。齐宣王说:这道理太重要了!可我有毛病,我喜欢斗勇。孟子说:希望您不要喜欢小勇。抚摸着刀剑怒目而视说:谁敢跟我斗啊!这是匹夫之勇,也只能抵挡一人。希望你能想大一点。《诗经》说:'文王赫然发怒,于是整顿三军,遏阻了莒国的侵略者,奠定了周朝的福祉,于是扬名天下’。这是文王的英勇。文王发威而给天下百姓带来安定。《尚书》说:'天生民众,给他们君王,给他们老师,帮助上帝遍施宠爱于天下。推翻纣王是不是有罪,都有我一人承担,天下有谁敢违背我的旨意?’当时纣王横行天下,武王觉得可耻。这是武王的勇敢。而武王也是一怒而安定天下民众。现在如果您也一怒而使天下人民安定太平,人民还唯恐你不够勇敢呢。
短评:
文王、武王一怒而安天下,是为了解民于倒悬,而不是为了掠夺,所以他们永远是明王圣主,是君王的典范。
小国与大国相处,唯一的生存之道是心存敬畏、谨小慎微。小国在大国面前耀武扬威,整天像恶狼死的,那不是找死吗?越王勾践懂得此道,越国得以存续,后来终于翻身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