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吾乡》:一切景语皆情语

 新用户20563a3r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活在吾乡》: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金坤

《活在吾乡》的写作类型主要是写人、记事与抒情,没有专写家乡自然山水与农村景象的篇章,只是在不少文章中融入景物的描摹,以起到以物写事、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王国维《人间词话》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活在吾乡》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皆有“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妙用。

这是本文作者比较欣赏的景物描写的真实场景。

请看《六姨惠英》的一段描写:“那些日子是六姨对我期望很高的日子,有一年春节,我和六姨在政府广场见面,我们一起照相,我看得出,有些意气风发的我和站在我身边的六姨,在一片灿然而开的菊花前,都很满怀信心。”短短的文字中,开阔宏大“政府广场”与鲜美芳香“一片灿然而开的菊花”这两个现实景物意象,将六姨的迫切希望与自己的意气风发的象征意义和盘托出,如灵丹一粒,遂臻化境,收到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这里的景色实际还没有我记忆中的长发景色美。

《留下美好的长发》对家乡美景的描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桂江不宽,但是江水特别的清澈,倒映着两岸的青山,船一过,汽笛一声长鸣,江面被划开一道一道波浪,带动了倒影的山也流动起来,这时候站在江边,总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爬上心头。”两岸青山的静立形象与因船飞过而青山倒影的流动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立体山水图画,焉能不激发起作者“淋漓尽致的快感”?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炊烟是因为寄托了亲情而特别美丽。

而作者深爱家乡的特殊感情也就不言而喻矣。《在品冲》对家乡的炊烟和美丽山村景象的描写,亦十分精妙传神:“有时候看到自家屋子的瓦顶上飘出一缕白烟,我就知道那是患病在家的母亲,在给我们煮饭或者在熬她吃的中药。这个时候,本来疲劳不堪的我,居然会突然振奋起来。因为看到家里的炊烟,就像看到了母亲的身影。”炊烟就是村落,就是家,就是最为典型的乡愁意象,就是母亲终年辛劳的形象标志,更是游子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此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农村景象艺术描写之美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接着,作者又以鸟瞰之方式描写全村之景象说:“整个村子周边,竹林掩映着有些古旧的农舍,村子的后边,群山蜿蜒状若巨龙,村子两边,两条小河(长沙、长贡)弯弯曲曲,在村前自然融合;穿村而过的梧太(梧州到太平)公路,偶然会传来一两声喇叭声,循声望去,可以见有汽车慢慢爬行,车过处卷起一阵沙尘,慢慢散开……我觉得,自己生活的这个小村子,因为风景、也因为交通还算方便,应该算远近风景最美丽的村子了”。如果说袅袅炊烟是家乡美画之“点”的话,那么,全村景物描写则是家乡美画之“面”。“点”“面”结合,意趣盎然。

冬天的家乡偶然可以看到红叶。

在《冬》中,作者又展示了家乡特定季节的非凡魅力:“家乡是一个鲜为外界知道的小山村。冬天的山村景色是特别的美丽:远山泛滥着一片又一片红彩,那是被冷霜打过的枫叶,慢慢地露出了生命的血色。枫叶是美丽的,走在枫叶红了的山岭上,看夕阳透过经霜以后的枫叶,照到地上显示出来的斑斓,闻一闻那时候的空气,就有一种成熟了的枫香,隐约而来。那时候再从枫叶的缝隙里逆着看看慢慢西下的斜阳,往往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涌上心头”。诸如此类,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而炽热之感情,很容易引起读者之共鸣。

洁白的山茶和朱红的柿子,在我心中引起亲切和冲动,是因为我对两种颜色一直寄托着某一种信念。

在作者看来,家乡美景不但能够饱人眼福、激发活力、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还能够增添人们战胜艰苦、促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在流山的日子》里,作者便袒露了这样愉快的心情:“在流山的日子,虽然非常清苦,但是当时的我好像有很积极的人生态度。每天早上要沿着一条机耕的公路,跑步几公里,到一个叫'西安’的村子,一路上看到路边满山盛开的洁白的山茶花(实际是油茶花),看到西安农家屋边的几株柿子树,上边挂满金黄金黄的柿子,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和冲动”。什么是对家乡的爱?什么是对家乡的情?窃以为,从作者笔尖汩汩流淌出来的竭诚歌咏美丽家乡的鲜活文字,就是他对家乡实实在在的爱与真真切切的情!

(作者李金坤为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是他为《活在吾乡》写推荐序的第三部分。)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上,并非家乡实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