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4年开国大将粟裕去世后,所用讣告通知,在军中为何绝无仅有?

 海曲上人 2022-10-12 发布于山东

1955年国务院发布命令,授予10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10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军衔。

粟裕作为10名大将之一,参与了此次由周总理授予军衔的仪式,在授予大将军衔的仪式上,粟裕的军衔命令状是由周总理第一个所授予的,同时也因为粟裕曾经耀人的功绩,粟裕成为十大将之首。

文章图片1

对于粟裕毛主席曾夸赞道:“指挥正确,既勇敢又灵活,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也曾夸赞粟裕在军事上的能力:“粟裕同志非常优秀,在战场上百战百胜,是我国最优秀的将领,是我国出色的战略家。

不光是我国伟人对粟裕有所赞赏,在粟裕的讣告上更有一句话凸显了粟裕的个人能力,而这句话在军中绝无仅有,称得上独一份。

这句话讲的究竟是什么?能让军中仅有粟裕配得上?

青年时期学业顺利,接触爱国运动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粟裕在军事方面上的出彩,在粟裕的带领下我军部队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有很少人知道粟裕年轻时在求学之路上也有优秀的一面。

文章图片2

1907年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的一个小村子当中,家里虽算不上太富裕但在粟裕6岁的时候就将其送往私塾进行读书学习,这也为粟裕优秀的指挥能力做下了铺垫。

到了9岁那年粟裕去了叔父的创办的学校中进行学习,在叔父的学校里粟裕的聪颖开始慢慢地显现出来。

自此发现了粟裕聪明的脑袋后,家里人为了能让粟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于是粟裕全家都从村子里出去迁入到了县城里,因为在这里能让粟裕聪明的头脑得到更好的发挥。

起初粟裕优秀的学习成绩让家里人确信搬来县城的决定没有错,但在县城呆了5年的粟裕不仅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接收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想。

文章图片3

聪慧的粟裕意识到现如今国家的情况不仅仅需要学习,还需要适当的反抗,于是年仅16岁的粟裕在学习之余参与了学校中抗议军阀部队欺压群众的罢课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粟裕和同学们经常在大街上和军阀部队里的士兵“斗智斗勇”。

当年的粟裕虽然认为这是反抗的表现,但家里人却不理解粟裕的行为,在家里人看来粟裕是在贪图玩乐,不准备认真学习了。

可粟裕丝毫没这样想过,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学业,抗议之余的学习反而比平常更加努力,甚至在参加抗议期间粟裕还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并成功被学校录取为选送生。

可家里人只一心想让粟裕好好学习,不要去参加这些反帝爱国的活动,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极其愚蠢且没有必要的,在思想上无法和家里人达到统一的粟裕,无奈之下在17岁那年选择了离家出走。

文章图片4

离家出走之后粟裕先是去了自己被选送上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里想要继续学习,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充实自己,能够让自己在反帝爱国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但当粟裕离家出走后赶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的时候,考期时间已经过去了,粟裕的资格得不到承认无法进入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进行学习。

无奈之下粟裕只得选择前往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下面的附属小学读书,虽然学习的条件没有那么优越,但粟裕反帝爱国的心却始终如一,在学习过程中粟裕也在密切关注着反帝爱国的行动。

放弃求学,转身入党革命

此时的粟裕虽然有爱国之心但还是以学习为主,直到1925年的时候,粟裕所在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同样具有反帝爱国之心的校长被杀害了,粟裕和其他有着反帝爱国之心的学生都被转移到了武昌。

文章图片5

校长被杀害给粟裕心中带来了巨大的触动,这一刻粟裕意识到,想要拯救国家光是学习是没有用的,现如今国家的情况唯有革命一条路可以走。

在粟裕察觉到一味的学习并不能真正地拯救国家后,被转移到安全地点的粟裕就向共青团处递交了申请并成功加入。

粟裕在进入共青团后仅一年,就又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切如此迅速是因为粟裕在进入组织后为组织贡献了不少力量,证明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心。

在粟裕加入共产党后第一年南昌起义爆发,这也正是粟裕想要参加的革命斗争,于是他义无反顾般地参加了此次起义。

文章图片6

在此次起义中粟裕的英勇表现很快得到了组织上的欣赏,于是组织上将粟裕任命为此次起义军总指挥部的警卫班班长。

这个职务非信任之人不可做,刚参加革命没几年的粟裕就已经获得了组织上的信任,这让他也更能坚定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

随后粟裕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组织内爬升,自南昌起义之后粟裕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党内的职位也是从警卫班班长一路升到了营长、团长、师长,在1934年时粟裕更是成为了闽浙赣军区参谋长。

文章图片7

到这里粟裕也真正迎来自己在革命上的高光时期,红军时期粟裕在军中取得了地位,在抗战时期和革命时期,粟裕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粟裕战术显神威,赢得毛主席夸赞

粟裕在战场上用兵灵活,许多战术都超出敌军的想象,在战场上为战胜粟裕敌军甚至还特意研究过粟裕的作战特点。

但经过研究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人打仗不按常理出牌,经常以奇招出击,打得人手忙脚乱,无规律可寻。”

文章图片8

从车桥战役一战就能看出粟裕在指挥上的才能,因为粟裕年轻的时候就接受过知识的熏陶,此外粟裕自幼就十分聪颖,所以粟裕在指挥战斗时往往会做出多种战术选择。

在攻打车桥处之前粟裕就对此地进行了完整的分析,车桥处不仅有日伪军的驻扎还修建的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在此地留有部分精锐日军部队进行驻守。

这样的阵仗不论是哪位指挥官来了也会感觉这是个硬骨头,但粟裕和其他人就不一样,别人认为很难打的地方粟裕认为这正是机会存在的地方。

文章图片9

敌人自认为防御工事完美没有缺口的地方,正是容易得手的地方,但光有猜测还不够,粟裕为实现完美进攻在地图上作出了多种进攻方案。

粟裕看着地图上的几条进攻方案最终敲定了其中一条,决定要进行“掏心战术”直击敌人心脏。

战斗爆发后一切正如粟裕预测的那样在进行,最终我军消灭敌军近千人,而我军部队仅牺牲54人。

文章图片10

如此巨大的战果放到任何一名指挥官上都是生涯耀眼的存在,可这放到粟裕身上却只能当做他在战场上开端。

正如毛主席在听闻车桥战役的捷报后说的那样:“这个人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以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的军队。

事实上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在日后的战争中粟裕指挥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取得的胜利也越来越多。

以战术克敌,3万人战胜12万人

车桥战役时粟裕指挥的军队只能算得上是在战斗中较小的一次,所执行的战术也不能给人带更为震撼的效果。

文章图片11

但若知晓苏中战役,无人不为粟裕的指挥才能而感到敬佩,似乎粟裕正像是为战争所生的一样,在这场战斗中粟裕以3万人的部队,战胜了4倍于自己的敌军部队。

在苏中战役开始前粟裕就对敌军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不仅清楚地知道敌军部队的强弱点,更能知道选择哪只部队发起进攻能在政治上取得制高点。

当时粟裕所挑选的敌军部队是敌整编第八十三师,当时八十三师所侵占的宣家堡和泰兴是在双方签订停战令后所进行的,这让粟裕前去攻打之时能够在政治层面占据高地。

同时粟裕也清楚地知道,八十三师是蒋军的嫡系军队,全军配备的有美式装备,在战斗力上自然是没得说,但也正因此敌军部队具有过分的骄傲自大。

文章图片12

粟裕正是利用了敌军的缺点,精准地打击敌军“七寸”,完成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惊人壮举。

由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在胜利之后还成为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学习经验,因为当时敌军部队具有美械装备,这让不少人心里面没有底,而粟裕这次取得的胜利给了其他解放区部队极大的信心,让我军部队在内战过程中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粟裕讣告绝无仅有

粟裕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创造出五大战争奇迹,一方面是现代战争中大兵团上以战养战的奇迹,另一方面是粟裕取得四场战役胜利。

由粟裕取得四场的战役胜利被称为战争奇迹,分别是孟良崮战役、歼灭战豫东之战、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上海战役。

文章图片13

1984年在粟裕逝世后在人民日报发布的讣告通知上的这句话也能看出粟裕在指挥上的才能。

人民日报在粟裕的讣告通知上有这么一句话:“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

这句话虽仅有11个字,但其背后的分量却是沉甸甸的,这样的评价在军中是绝无仅有般的存在,粟裕能得此评价跟其指挥创造出来的四场战役胜利是分不开的。

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指挥我军部队27万人对国民党军队45万人发起进攻,这场战斗发生在山地地形当中,对战术的要求极为重要。

而通过粟裕的指挥,在这场战斗上敌军伤亡倍数是我军的3倍,最终这场战斗以全歼国军整编第74师为结束。

文章图片14

事后这场战争也被称之为中外战争历史上的奇迹,可以说因为粟裕的指挥,我国加快了革命胜利的进程。

豫东战役和上海战役分别展现出了粟裕在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和攻城歼灭战上的能力,淮海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其中也有粟裕指挥的身影。

淮海战役上我军部队以60万兵力成功战胜敌军80万的军队,其中粟裕作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自然也为战争胜利做出了自己不少的贡献。

可以说粟裕的戎马一生,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小规模作战的战果多不胜数,许多指挥官都接触不到的大规模战役指挥放到粟裕这却数不胜数。

文章图片15

可以说粟裕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他高明的指挥能力让他在军队当中是独一份的存在,也正因为他无可复制的大规模组织兵团作战经验存在,人民日报上为其所写的讣告在军中仅此一份。

戎马一生,粟裕一生为国奉献

在粟裕小时候开始就有着为国奉献的心,这份爱国之心在之后的军团作战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粟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我军部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的胜利,在粟裕的一生中他都在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做出努力。

这期间粟裕多次负伤,在其逝世火化后粟裕的亲人还从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这三块弹片在粟裕脑中停留了五十四年之久。

在抗战的那段时间粟裕常常是为了丝毫作战方案彻夜未眠,也正是因为这份努力,我军部队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文章图片16

在粟裕逝世后人民日报为其刊载的讣告通知,展示了粟裕这名为国奉献一生的大将生平。

粟裕在战争结束后也在为国防建设上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也应当铭记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革命前辈。

粟裕大将不应当被人民所忘记,我们将会永远怀念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革命先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