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启示录097:人真诚了 就一定会做自我完善

 新用户17779036 2022-10-12 发布于江苏

导读
中庸书中为什么说,人做到了真诚就会做自我完善,还能够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去帮助万事万物完善?真诚到极致的境界,儒释道三家圣人有怎样不同的表述?为什么真诚之后,人一定会忘我?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来精读《中庸》的第二十五章,先读经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01
咱们还是先用今天的家常话,把这段文字尝试着翻译一下。
做到了真诚,就能够实现自我的完善,而君子的中庸之道,也会自然而然、自动自发的表现出来。
真诚即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发端,也是万物的归宿。
如果没有了真诚,也就没有了天下的万事万物。所以,有道的君子把真诚看得最为可贵。
真正的真诚,不仅仅是做到自我完善就可以了,还要以此来成就万事万物。
能够用真诚完善自我,就做到了仁。而能用自己的真诚去成就万事万物,则是智慧的表现。
仁和智都属于本性所固有的德性,也就是使自身和外在万事万物相融合的基本准则。
如果真的做到了至诚,能与万物融合为一体,那么随时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达到无过无不及的境界。
02
我们翻译了,基本理解了这段文字,还应该追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做到了真诚,人就会自我完善呢?而且能够自然而然体现中庸之道呢?能够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自动自发地去帮助万事万物一起完善呢?
真正能够做到极致的真诚,不再有一丝一毫的个人好恶,不再有半点的私心私欲,也就真正做到了中庸开篇讲的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中的境界。
也就实现了《大学》书中明明德的目标,已经做到了由止而定,由定而静,由静而安,由安而虑,由虑而得。
那种心灵状态,其实也是佛家讲的观自在,也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更是道家老子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以观复。
更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本质上就是儒释道三家都追求的明心见性的境界。
03
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内心干干净净,一片空灵,就能透过千变万化的现象,看到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本质,能看到复杂之中隐藏的那个非常简单的规律。
看到万事万物不同的背后,有着相同的源头和共通的归宿。
这个时候,内在的生命本性,也就是自我生命的先天本来面目,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人也就会恍然大悟,明白了万物是我,我是万物,分别只不过是表象,而相同才是本质。万有是假象,归一是真相。
这个时候,人瞬间就会领悟,原来我心即天道,天道亦我心,也就是王阳明讲的心即理。
因此,胸中便有了定盘心,有了标尺,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便会以天道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检讨自己和修正自己。
从而一点点改掉自己后天的习气,慢慢进入到一个不刻意、自然而然、自动自发,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从容中道境界。
待人接物都已经没有了我执,都能够是一片真诚,既不会欺人,也不会自欺。
04
人真的到了彻底无我的纯真境界,也一定会视万物与我为一体,也不用外力勉强,会自然而然、自动自发地待人如己,甚至待万物如己。
也一定会尽所能去帮助、去教化、去引导更多的众生。从成己向成万物进行扩展,就犹如《大学》书中所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自己能够明明德的基础上去亲民,让大家都能够止于至善。这和佛道两家修行者在自己开悟以后,还要普渡众生,本质上是一样的境界。
怎么样才算得到中道?怎么样才算成为大人?
内在一片真诚,外在待人也是一片真诚。心和天道合而为一,彻底忘我和无我。
这个时候,人自动自发地做自我完善了,自觉不自觉地就去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