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材料就是“学了写”和“写了学”,养成四个好习惯

 智汇百川 2022-10-12 发布于河北

写材料其实就是“学了写”和“写了学”,就是在学习、思考、写作的交融互促和循环往复中提高思维水平,增强文字能力。写得一篇好材料、张口就来、提笔就来,非一日之功,大家要下功夫养成下四个好习惯。一是要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动起笔来理屈词穷、笔笔窘迫,总写总不进步,最根本的问题就在积累太少,理性思维跟不上。所以,一定要多读书,而且在内容上要有所选择。①要经常性阅读哲学类、历史类书籍。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是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要提高这两个能力,读点哲学类的书是必要的。哲学类书籍完全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至少比现在很多文章要精彩得多,通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②要选择性阅读辅导书,特别是初学者,要读像《机关材料写作技巧》、《机关公文写作最新格式与范例》等。那里面既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又有各种文体的成功范例,初学者不读比较迷茫,读后豁然开朗。③要反复阅读文件、领导讲话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了解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学到写作本身。对上级在不同时期下发的各类文件、首长在不同会议上的讲话、上级转发的经验材料等,不仅要反复读,而且要作深入研究。④要读报纸刊物。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阅读电子报刊,有条件尽量读纸质版,特别是党报党刊。同时我也推荐《南方周末》,多读一读对锤炼自己的思维层次大有益处。二是要动脑。实事求是地说,想写好材料,悟性很重要,那悟性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就是长期思考,偶然得之,关键就在于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地思考,坚持不懈地思考。总之,平时多思多想,脑子里存“货”多了,关键时刻就必会迸出思想的火花。三是要动笔。有句话“万事开头难”“笔头一动天地宽”,写的过程就是更为深入思考的过程,常常是越写越有思路,越有新的思想火花迸出来。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主动承担工作,多写;另一个就是平时多作笔记,不管是读书、开会、听课、座谈,还是随领导视察,不管何时何地发现了好的思想、闪光语言,都要尽可能记下来。我这里想重点讲一讲听会的问题,我发现很多机关干部开会不做笔记,每个领导的讲话都凝聚着自己的思想,背后都是反复推敲,认真听一听记一记大有益处。四是要保存。这里讲保存,是指有意识地去保存资料,资料是写作的助手,写材料必须要占有充分的资料。一个善于积累资料的机关干部,资料特别是电子资料,要按自己的习惯分门别类的归档,要查找的时候很容易找得到。我们有的同志电脑桌牌乱七八糟、从不归类,要找资料的时候手忙脚乱。我在原单位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每次大项活动的材料都要汇编成册,每年年底都要把全年的资料整理出书,空闲了翻出来看看,写材料的时候拿出来借鉴,确实很有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