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酱油风波下,被审视的“零添加”和无法忽视的食品安全焦虑

 食研汇FTA 2022-10-12 发布于浙江

图源:Unsplash

这个国庆,“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屡提热搜,但并不可喜。

一切源于网红“辛吉飞”不久前演示的勾兑酱油的生产过程,令人咋舌的“酱油也能合成”的内容像蝴蝶效应的翅膀,煽出了一场调味品品牌方、消费者、媒体人、行业协会等多方阵营交织的舆论战。自9月30日海天味业官方发布第一则声明起,风波已经持续了十余天,事件核心从“海天酱油国内国外配料表不一样”,到“海天的回应态度”,进而向“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延伸。截至10月12日,微博话题#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突破2.1亿阅读次数,“海天酱油”相关的百度综合指数也随着多方声明的发布屡屡走高。

图源:新浪微博

海天“双标门”事件始末

辛吉飞,在成为网红之前,是一个烤面筋小摊主,由于经历的缘故,比普通人接触了更多的食品加工内幕。基于此,辛吉飞围绕食品添加剂和原材料拍摄了一系列解密视频,并将这类食品技术称之为“海克斯科技”,这个来自游戏《英雄联盟》的专有名词(指一种用魔法和科技来打造装备的技术),在辛吉飞的演绎下迅速出了圈。仅以原材料搭配食品添加剂就能“合成”常见的食物,在短视频这面放大镜下,显得着实吸睛。而镜头中那些没有大豆的豆奶、没有牛奶的奶粉、没有肉类的火腿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人为之震颤。

随着#海克斯科技#话题的持续升温,网友纷纷开启排查家庭中含添加剂食品的任务。直到多位网友晒出有关海天酱油国内国外配料表不同的截图,其中海天售往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含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原料,直接把大众的情绪宣泄口引向了海天味业。网友截图中,日版、加版海天酱油瓶身确实找不到添加剂的踪影,相比之下,另一张国内海天金标生抽的配料表截图则“丰富”得多: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含有谷氨酸钠(增味剂)、苯甲酸钠(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甜味剂)等添加剂。伴随着质疑声浪,海天味业被一众扣上了“双标”之名。

海天“老抽王”日版及中版配料表对比,图源:抖音网友

9月30日,海天味业发布《严正声明》,表示其产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并将对网络谣言损害公司品牌形象及名誉权的行为诉诸法律。隔天,#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便登上微博热搜。尽管声明中提及海天在国内也推出了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产品,但有网友直言,声明依然没有正视网友的疑虑,只看到企业方的诉求。

10月4日,海天味业再发《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因国家、地区的标准而异,一国(地区)一标是普遍现状;并补充:“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一致。”紧接着,10月5日至10月6日,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先后下场发声,提示“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鼓励网友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各国(地区)标准差异,指出借事件推断出'日本酱油标准高于我国标准’有失偏颇,日本也有含添加剂的酱油产品。10月10日,海天味业再次澄清,公司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有售含食品添加剂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愿意坦诚接受监督。多则声明的发布,意在推进事件走向尾声,然而,在事件所引发的消费者逆反心理的关头,似乎并不能抚平所有人的情绪。

最新公告发布之日也是节后首个A股交易日,海天味业开盘即跌7.99%,截至收盘,几近跌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零添加”酱油为主打的千禾味业则迎来涨停。

海天味业最新公告(10月10日),图源:巨潮资讯网

“双标门”之外,需要了解的国产酱油“零添加”往事

在国内,酱油作为调味品行业最大的分支,一直备受瞩目。近年来,由于竞争关系,行业集中度仍未有显著提高,行业增长也一度触顶。据华经产业研究院《中国酱油产量及增速》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人均酱油需求量为4.86千克/人,相较于2015年的7.28千克/人,缩减明显。针对行业竞争格局和可能存在的瓶颈,千禾味业率先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早在2008年,国内正处在酱油产业的黄金十年(2005-2015),千禾味业就颇具前瞻性地推出了零添加酱油,以差异化定位在一超多强的酱油市场获得一席之地。随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厨邦、加加食品也相继推出零添加或减盐概念酱油,以获取新的增长点。后疫情时代,健康饮食理念进一步盛行。海天味业于2020年推出的裸酱油,健康、极简的配方就是核心亮点,产品以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白砂糖为5大原料,供追求纯粹配方的消费者选择。可见,海天味业们的零添加之路早已开始摸索,然而,有碍于定价策略、渠道布局等因素,相关产品并未在全民中激起过多的浪花。

由此看来,舆论漩涡中的海天味业,并非像部分网友所说,“偏袒”国外市场。至于国内国外食品标准的“双标”,也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所言,大众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要知道,在奶粉行业,基于国人体质,中国国家标准严格要求1段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美国奶粉行业对乳清蛋白含量不做要求,往往导致相关跨境奶粉在中国成为不合格产品,此类基于国情的双标,需要被更多大众知悉。而鉴于海天味业在国内市场零添加产品的尝试,双标在此处更合理的理解是:在内控标准达到甚至超越行业高度的前提下,以不同的产品为标签,对应不同需求的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零添加”酱油在宣传措辞上存在些许差异。例如,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180天强调“简单原料酿造”,产品不使用味精、色素、防腐剂、酵母提取物;海天零添加酱油0金标生抽主打“阳光晾晒,产品不含防腐剂、甜味剂、味精、脱脂大豆;厨邦零添加纯酿酱油则明确标注产品不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可以看到的是,“零添加”概念的推广、定价及成本结构都有待优化的空间,产品的道路并不平坦,这些行业内的探索和创新需要消费者予以耐心。

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简介,图源:千禾味业天猫旗舰店

海天相关“零添加”产品,图源:海天味业官网

至于“零添加”酱油产品之外,常规酱油中的添加剂,其实也不必谈之色变。如食品媒体人老胡有理所说,“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作为食品工业现代化的产物,食品添加剂,在成为网红选题之余,更需要收获来自大众的理性的声音。

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但能反映国民的食品安全焦虑

事实上,海天酱油所引发的舆论和思考是颇具意义的,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行业、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全民科普力度有待加深,也直观地揭开了国民的心头“顽疾”——食品安全焦虑,而这份焦虑,并不是某个食品企业个例造成的。就在 2021 年,另一张配料表,也曾把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旗下高端冰淇淋品牌“梦龙”拉入舆论漩涡。

国产版梦龙配料表,图源:央视

去年8月,网友爆料梦龙国内版的冰淇淋和其他地区冰淇淋存在成分上的差异:国内版冰淇淋含有大比例人造植物奶油,而其它发达国家所售梦龙的配料表首位则是牛奶。对此,梦龙官方曾以“环保”为出发点阐述背后的原因:国家标准 GB/T31114 对冰淇淋有明确定义,梦龙产品属于其中的“组合型植脂冰淇淋”,用植脂代替乳脂是为了“顺应未来发展,让可持续生活成为常态”。如此回应,显然不能赢得所有消费者的心。

或许,需要得到更多普及的,是植物油脂(植脂)和植脂末的区分定义,以及相关食品的安全性。据悉,植脂属于植物油类别,常见的有橄榄油、椰子油、花生油等,相较于动物油脂(乳脂)成本更低;而植脂末又称奶精,以精制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尽管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有诱发血管硬化等潜在风险,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2g,全年摄入量<4000g即在人体安全范围内,当然,哺乳期孕妇和儿童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摄入。梦龙“双标”事件的表象看似是一笔企业经营账,本质依然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问题,只有在以身作则、遵从相关法规的同时,担当起传递正确食品安全知识的责任,才能无愧于消费者和企业良心。

亲历过此前梦龙风波及诸多类似事件的消费者,如今已被训练出了一定的细心度,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开始认真关注配料表,以作为购买决策的一大前提。消费者的进步,长远来看,是行业之幸。回到海天酱油,诚然,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声明,严格执行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企业,在合理使用添加剂后,其产品自然是安全的。而对于网友较为关注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中的苯甲酸钠和三氯蔗糖,企业方还需要以重视一切消费者关切的问题为前提,拿出更多精力,有针对性地做出说明。

苯甲酸钠,作为常见的防腐剂之一,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研究表明,一次性摄入量<0.5mg/kg时,对人体并不会产生伤害,若以一瓶容量500毫升的酱油为例,苯甲酸钠含量约在0.5g,需要集中消耗70瓶酱油才会产生威胁,可见,一瓶酱油中正常用量的苯甲酸钠,不必成为众矢之的。此外,可口可乐也在产品中应用了苯甲酸钠,并曾发文表示“苯甲酸钠是安全食品添加剂,日本、美国均批准使用”。同样的,三氯蔗糖作为一种甜味剂,在相应的控量规范下,是安全的。尽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磊提醒,三氯蔗糖可能会因“在体内释放出氯丙醇等损害身体的有毒物质”而增加心脏病、癌症发生几率,然而从行业标准角度看,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三氯蔗糖可以在调味乳、饮料、糖果等27种产品中限量使用无需过度惶恐。对于海天等食品企业,合理运用添加剂也是确保产品稳定出品、储存及供应的利器之一。正如身处食品安全科普前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所说,“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当中是天使,不是魔鬼”,大众需要对添加剂抱以宽容

酱油产品中常见的添加剂(不完全统计),图源:食研汇FTA

点击下方“食料通”小程序,搜索食品添加剂名称(例:苯甲酸钠),可查看添加剂在不同食品类别中的限量要求。

我们愿意相信,国内消费者在复杂市场的常年浸润下,是总体趋于理性的,对于那些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国货”食品品牌,并非是要毫无缘由地口诛笔伐、一竿子打倒,让人从此对民族品牌失去信心。只是,在舆论风暴中的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尝试着代入消费者情绪,让态度先行,在相关行业国家标准完善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一套消费者满意标准,保持高度自省,也体现企业温度。或许,在海天事件之初,一份诚意的表态,才是消费者率先想看到的“答案”,而积极、主动地围绕添加剂进行普及,才是减轻大众食品安全焦虑的“良药

参考来源:

1、2021 年海天味业财报

2、海天们,把压力留给了下半年,斑马消费

3、海天酱油“中外双标”背后:是酱油标准起草人,市值蒸发超 3000 亿,数据局

4、海天暴跌 3300 亿的背后,格隆汇

5、热搜第一!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环球时报

6、“双标”梦龙,很鸡贼,凤凰 WEEKLY 财经

7、海天酱油果真”双标“了吗?院士:若无食品添加剂,就不能由婴配粉,胡说有理

8、”双标门“背后,海天味业们的零添加战事 | 钛媒体深度,钛媒体

头图来源于unsplash,图片地址:https://images./photo-1582581720432-de83a98176ab?ixlib=rb-1.2.1&ixid=MnwxMjA3fDB8MHxwaG90by1wYWdlfHx8fGVufDB8fHx8&auto=format&fit=crop&w=870&q=80

gurl="" imgdata="null" dat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