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画眯眼

 雷家林书画 2022-10-13 发布于湖南

李成《读碑窠石图》王晓作人物,图写一老人在寒蕭的郊野读一石碑,近处陂土几株寒树森然,木叶尽脱,枝桠似蟹爪,清寒孤寂的画面平远悠然,如万古荒寒之境,有一种人世苍桑之慨。如东坡云:“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那种意境。李氏多用淡墨,惜墨如金,画境总有一种蕭疏枯寂的意味。

李成《寒鸦图》欣赏。此幅萧寒荒寂的长卷富于诗意,图写冬日的荒野,小桥流水,两岸荒林。无数只寒鸦或栖或飞,林中空白处迷蒙的暮霭横林,右边是枯干密集的老树,是大部雅儿的栖处,偏重,左处一桥卧溪流,几只雅儿从带雪的芦苇上飞过,获得平衡。从视觉上看,雅群密集更显雪景的寂静境界。

李成《晴峦蕭寺图》欣赏。

范宽《溪山行旅图》欣赏。图写雄峻高大的秦地山川,上部主山巍然,中有烟云锁其腰以增的高峻之势,一瀑流从右边石隙中飞流下,如银河落九天。近处为奇石土丘,林木蓊郁,亭阁俨然,中有溪流潺潺,右下一队行旅,渺小几不易辨,彰显山之雄浑巍峨之气象。真有悠悠天地,小物孤然之感。此北派之宗也。

范华原《雪景寒林图》写巍峨苍莽的北国风光,大气磅礴,境界森然,图中山石高峻峥嵘,主次与层次皆分明清晰,用“雨点皴”表现山的质感,点密密的林木郁郁苍苍,留出空白表现雪色清寒凛冽,其画骨力雄强,描绘细致精到,体现宋画共同的写实主义特点,范氏饱看秦地山川,常浸润其中,得北国山川之神采。

《临江眺望图》现藏北京黄楷夫工作室

范宽《临江眺望图》(又名《落霞孤鹜图》)欣赏

山峥嵘,水泓澄。

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

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

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

唐人顾况在《范山人画山水歌》

北去湘江两岸山,潇湘画卷无尽看。衡岳凌云朱凤舞,洞庭波光沙鸥翔。麓山古枫染山冈,青螺盘里翠竹斑。九嶷灵气弥五岭,桃源洞口秦风然。张家青岩云悠悠,凤凰吊脚迷沱江。灵气所钟神奇地,湘波仙子护故乡。(湖南)图为董源《潇湘图》

董源的潇湘图是董其昌冠名,也许董其昌书画船入潇湘见景色与董源图相类而题此名,董源多画江南平缓丘陵之景,被誉为“平淡天真、一片江南”,与李成、范宽多北地雄浑山水相左,被南派文人画人所崇尚,影响深远。

李唐《采薇图》欣赏。南渡的画人与南渡的诗人一样,有北定中原的雄心又有现实严酷而退隐失落的茅盾心理,南渡后李唐画了《晋文公复国》、《胡笳十八拍》等作品,寄意遥深,但更多的是《清溪渔隐图》那种渔樵烟雨,山色空朦,水墨淋漓之类的作品,写尽失意惆怅之余的淡定心境。强过隔江犹画胭脂色的画人 。

董源《伯夷叔齐图》现藏黄楷夫工作室

這幅有點破損的圖所繪場景基本完好,所绘両个人物主角置身首陽山之背景下,這裡并没有繪慣常的釆薇圖,而是繪叔齊吹笛,伯夷聆聽的場景,這幅畵,若是放在骨笛没發掘時代,斷不會聯想到伯夷与叔齊,因為人們以為笛的產生在之後,而不會發生在商周之交,但地下的証据可以說朙問題。

這幅題為董源的作品是用朙錦裱,從材質上看是宋以前,縱是非原件,至少是依原件所繪,董源是南唐畵師,在當時政權常變的時代,繪前朝有〝気節〞的遺民形象,也是可以理解,宋南渡後的李唐,亦繪《釆薇圗》,抒写當時形勢所產生的心情。

《万壑松风图》局部欣赏。

《万壑松风图》 李唐,字唏古,河阳三域(今河南孟县)人,约生于1066-1150年间。《万壑松风图》作于1124年,绢本,浅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8厘米。其时李唐约58岁(亦有人认为七十左右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南渡后李唐转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多图云里烟村雨里滩,对马远、夏圭影响大 。

李唐《万壑松风图》承范宽画风,图浑厚崇峻的北国风光,主山高耸,从山瘦削,中有云烟袅袅,灵动自然,两道飞泉直下,近岩万木蓊郁,一群松大夫错落其间,苍翠欲滴;松风鸣然,泉水淙淙,静中寓动,刚中有柔。其创斧劈皴以增强山石的质感,真为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画作的经典。李唐南渡后此风几成绝响。

许道宁的《渔舟晚歌图》,在古代水墨画中,是很另类,有新鲜感的一幅,如同张家界的山,风姿与众不同,某种程度上说是有现代感的作品,在大量宋元画中独立特出,顶叛逆的一幅,从画面看不到常见的程式和样式,作者山之造型奇崛、峻峭,如刀削一般,皴处也少,大多用在山峰边缘处,用纵长条般的点造成。马远《踏歌行》的风格,应当是来源许道宁。

马远《踏歌行》

马远的写意意味更加的突出,山形耸立削瘦若张家界之山,树木皆简化,点染画面,近前山石用大劈斧皴,与刀削一的的远山正好风格相融。

马远《梅石溪凫图》欣赏。马远虽然不泛《踏歌图》那种境界宏大的作品,但小品般的马一角构成作品占了大多数,图中的山石占据左上角,几株梅树吐出芳骨,右下水潭空朦似有春雾充满,显示迷人的空气感与光感,早春之春潭水暖,只那群欢快戏水的凫鸭知晓,画中构图小而境界遥远,诗意盎然。

传马远作品

马远作为绘画世家,根底深厚,曾画百马百牛诸图,画小品算是用牛刀杀鸡,小菜一蝶,但马远似看重此种格局的深耕,许多作品精练老到,图中是渔乐景象十分空灵动人,江畔亭台俨然,松柏巍然,排雁远行,扁舟摇曳,空白处淡墨渲染如在仙境云峰的烟雾中,有远尘之想。

马远夏圭那种小品构成在李唐的画中已经出现,视角集中在某一特定的范围,为了画平缓的水陂,他那斧劈皴加大加阔,有强烈的大写意意味,用水量也增加,也是江南环境所然,有烟雨朦胧,空灵湿润的感觉。

马远儿子马麟亦是丹青好手,承其父风格,图为马麟的《静听松风图》画一高士卧坐在如虬龙般屈曲蜿蜒的古松下,聆听松风,一童子立其旁。构图形成上下相对的三角形,有一种稳定中不泛动感,远处山丘淡墨渲染,空朦迷离,雾里水滩,也是李唐江南图式的伸延,弱化背景突出松石与主体人物,表现画家的主旨。

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发展了云里烟村雨里滩的李唐风格,此长图用游目聘怀的构图表现烟雨江南的秀丽景致,湖光山色,小桥流水,翠微亭阁,一一呈现在观者眼前,图中松枝清瘦,山石秀润,用长斧劈皴写出其质感。某种意义上把平缓的江南因北法引入而增加阳刚的一面,或者综合了南北两派之长,有新的意味.。

萧照作品

艺术这玩意儿,不是简单的混饭吃那么简单,它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能让坏人变好人,最突出的例子是,南宋的萧照落草为寇,一天剪径,遇到新猎物,此人囊中除了画具,并无其它长物,当此人报出姓名:"我乃大宋画院画师李唐是也"时,萧照一惊,马上跪下要拜李唐为师,学习绘画,这段故事,也太拍案惊奇了吧,不是一拍而是三拍,你看草莽英雄在著名画师前都敢低头,毕恭毕敬的,他们两人的这段师生缘,也算南宋绘画的一段佳话。

文章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