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冥想:国内外的“冰火两重天”

 冥想1234 2022-10-13 发布于新疆

居家隔离太久,不少人为难以切割的工作和生活所累,缓解压力,做好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早生活”专栏就跟大家聊聊冥想这门生意,希望能给居家隔离的朋友提供一个纾解压力的方式。

作为早已风靡美国的生活方式,冥想进入国内也已多年且不乏头部产品,不过从细分领域来说至今还未成规模。作为从2015年开始接触冥想并实践的用户,无论是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还是国内政策的持续利好,三林仍然认为冥想是一门颇有未来的生意。

图片

图片

北美爆火、国内冷门的小众生意

冬奥会期间,谷爱凌在接受奥组委采访时表示,面对比赛压力,她喜欢通过弹钢琴和冥想的方式减压。

作为从小生活在美国的年轻一代,冥想这一风靡全美的生活方式被谷爱凌所推崇并不奇怪。不只是谷爱凌,在各种访谈中,我们不难看到名人大佬们对于冥想的推崇。

比尔·盖茨称冥想是提高专注力的好方法,并坚持冥想以便让思绪能够从繁杂中抽离出来,保持专注与清醒;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同样将冥想视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乔布斯坚持冥想,让头脑保持高效创新力......

在过去的20年,许多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冥想对健康的益处,它能够帮助人们管理压力、放松身心、培养专注力、增强自我意识。

不过,大佬加成只是冥想爆火的一个因素,作为不需要任何工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减压方式,零门槛也许才是冥想得以被欧美大众迅速接受的重要原因。

无需预约心理医生、无需瑜伽垫健身环等任何辅助器械、不用购买动辄上千的各种教程,只需戴上耳机、静坐、调整呼吸,就可以开启一段冥想。

放松从此刻开始,精力的恢复也从此刻开始。

简单的“入定”方式,让冥想这一精神健康管理方法看起来平易近人,且可以广泛适用。通过似于宗教“禅修”、“打坐”的心理修养模式,冥想试图帮助人们放松大脑、对抗焦虑。

今天,很多硅谷的企业家不仅将冥想作为个人的生活方式,还将其带到企业。谷歌、苹果和亚马逊都在为员工提供冥想课程,国外很多网站包括主流媒体,也在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冥想的相关介绍和方法,《纽约时报》就针对冥想做了不少推荐。

图片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冥想版块

每天10到30分钟的冥想已经成为不少硅谷人的日常,全民热衷说明这是门好生意。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如今北美的冥想市场规模已然饱和,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20亿美元。统计显示,在北美,单纯冥想类应用程序就已超1000款,包括Calm、Yoga Go、Headspace等头部产品。 

不仅是北美,在日本,冥想同样颇受欢迎。在佛教众多流派中,禅宗在日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禅宗思想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也让冥想进入日本市场更为迅速。在日本,很多禅修寺庙提供对外的集体冥想课程。疫情爆发后,囿于活动场所限制,线上冥想开始在日本掀起热潮,并呈井喷之势。

在中国,冥想这门生意也正在积蓄力量。

图片

头部品牌既定,产业潜力巨大

近十年来,“冥想”正在以文化和产业的双重身份进入中国,成为中国心理健康市场的组成部分,并被一些人所接纳。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很顺利,准确来说,在高收入以外的国家,跟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意都不好做。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国内冥想细分领域头部APP“潮汐”,3月流水达5万美金,是国内冥想App收入的最高水平(公开数据中暂未检索到年度流水,预估在百万美金内)。对比之下,美国冥想赛道的超级独角兽品牌“Calm”,年收入已达8000万美金以上,这还是“潮汐”已经发展了6年的结果。

图片

图片来源:headspace官方网站

中外对于冥想这一方式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呈现巨大落差,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国内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欧美民众少。

2019年,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机构发布的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6.6%(这意味着我国民众一生中有超过1/6的概率会患精神障碍)。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近1/3的人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能入睡,而晚睡导致的各种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有了解。

特别是在疫情后,伴随着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和经济下行的风险,精神健康问题正在扩大。由健康时报、动脉网与好心情互联网医院联合发布的《2022年数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蓝皮书》显示,新冠疫情给民众带来了显著的心理冲击,心理问题逐渐上升。相比2019年同期,2021年精神心理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其增长最多的不良情绪为焦虑(增幅达64%),其中失业、感染新冠和再次居家隔离是患者焦虑的3大原因。

很明显,并非是冥想这类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方式在国内没有受众,而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消费和投入理念还未形成。根据统计,中国精神卫生健康投入仍然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均投入不过2美元,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则高达59美元以上。

Statista 2022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睡眠和休息,比例高达42%,会采取修复措施的比例为37%,而真正会参与到各种冥想训练的比例不到15%。

可见,冥想等维护心理健康的方式还称不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即便还未成为生活方式,冥想这一细分赛道还是出现了头部玩家,且用户正在逐渐增长。

图片

2016年2月“潮汐”APP版上线,几乎同时“NOW冥想”APP也正式推出。作为冥想这一细分领域的两大头部APP,两者占据了这个细分领域绝大多数市场。其中,“潮汐”提供白噪音(自然的声音)、冥想、呼吸训练等多种功能,“NOW冥想”则致力于向用户提供心理健康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目前,两个APP全网下载量都已破千万。

不仅是APP能够为用户提供冥想指导和相关课程,跟国外用户不难在各种健康网站上找到课程一样,国内用户同样能在Keep、小红书、微博、播客、抖音上等各大平台找到冥想的相关课程。

冥想的用户规模正在逐渐增长,且未来仍将继续。

2021年,国家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成立,职责包括开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理论、政策、标准、规划研究、政策宣传和科学普及等工作。在过去几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内的多份文件对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了支持与鼓励。自2017年到2021年,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就诊患者的平均支出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可见,随着政策利好和国民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资本和市场也会增加对这一细分领域的关注。

图片

解放压力,不妨试试冥想

科学已然证明了冥想的好处,但不少人还不了解,在进行冥想时也存在一些误区。

事实上,冥想只是一种能使头脑放松、意识平静的方式。因为过度的感官刺激,亦或是受困于压力、负累、信息负载等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思绪常常动荡不安、注意力分散。冥想作为一种实用且科学的系统技术,企图通过训练让人从关注外在世界转向探索内在世界,最终达到平和、平衡、专注和平静的状态。

冥想不是一项需要用力的活动,其基本目的是获得平静,它不需要你付出过分的努力。相反,过度“用力”反而会使人疲劳和紧张,达不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冥想时也并不需要我们思考。在第一次尝试冥想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大脑仍然飞速运转停不下来,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次察觉到自己在飞速思考时,尝试将思绪拉回来。回到哪?回到身体内部。你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来关注自己的腹部或者肩部等身体器官,随着呼吸感受身体的变化,这就是尝试控制自己的思想。

冥想并不是发呆或者思绪的游离,不要求你放弃一切思想,而是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身体,从而使大脑的各种思想安静下来,使躁动不安的头脑平静下来。

所以,综上可见,冥想是一个放松的精神“运动”。居家隔离的朋友,如果你也觉得内心郁结,不妨试试这一无成本无负担的纾解方式,跟笔者一起找寻内心的平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