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知识

 llljjgg 2022-10-13 发布于北京
近现代名家丨陆俨少高清书画作品集(八)

【小知识】

美学家宗白华老先生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并进一步指出:“中国书法画法趋于飞舞。”这就是说,中国书画艺术十分注重笔飞墨舞所传递的动态美,而陆俨少先生的画使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画有动态之美。

陆俨少长于取势而上,尤擅借山水间曲线穿插,凸显动势。其画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笔墨酣畅,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他把笔端的山呈斜势放入画中,一幢幢山犹如在海面扬帆,云水连成带状蜿蜒在群山之间,产生了云随水动、水随云流,整幅画如旋转、如舞蹈,正是动势表达的最好写照。

在山云水秀的形态处理上,陆俨少倾向于以笔迹虚实变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对笔迹的把握更加有利于凸显画面节奏感。另外,陆俨少在创作时还善于将色彩与线条结合起来进行搭配运用。一方面,色彩本身所具有的质感和空间性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他的画中墨色变化多端,其浓、淡、枯、湿之对比,不仅增添了画的风味,而且也丰富了画的水平。

它的动态感也表现在画的手法上,突出表现为抽象“墨块”与“留白”,配合“勾云”的不断舒展,水纹细腻流畅,线与面相结合,富有动感。从其所表现出的形态各异的云团中就可看出,有时以富于动感的线条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云团,使云团更加栩栩如生。有时用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有时用墨浓而厚,线条刚健有力;有时用色淡而薄,墨色淋漓酣畅淋漓,给人以动感。时有用墨积染者,用笔利落、简洁、明畅。时而落笔着意于墨块结合,在巧用留白的情况下,画中皂白清晰。

陆俨少曾在他的作品中题道:“写胸中一段奇。”这个奇,在于他敢于走出传统的气概和他开拓创新的精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山水必须到山水中去”,这是陆俨少的一向主张。

“读史使人明智”是一句非常简单直接的格言,放在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中,就是多临摹古之名作,多读古人之画论,也就是学古而为今用,同时也是开阔学习者的思维和技法运用。

中国画学习,临摹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几乎所有中国画画家都会临摹,甚至其绘画生涯中每个阶段都会临古之名作,因为每次的临摹都会对自己有所启迪,特别是遇到瓶颈时尤为重要。但是临摹之意却少有明白者。对临摹的理解和运用,是临摹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如果不明白临摹之意,就是临摹一生也无法获得其真正的价值。但是如果明白临摹之意,会在每次临摹中获得不同的营养。所以作为一名国画的学习者,需要不断读史明智,不断将所读所学知识运用到临摹当中,为后期创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陆俨少是十分注重写生的。在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仍带着家人来到四川,欣赏长江的壮美和蜀山的秀丽。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四川乘木筏渡过峡江的冒险经历,给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可见陆俨少是十分强调要在对真山真水的领悟中创作的,并且身体力行。

注重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具有传统绘画的语言也有创新的思维体现,作品方可舒朗大方。再加上画家独特的个性,作品才可大气磅礴,淋漓酣畅。我们可以通过写生将自然景物勾画在本中,在创作的时候,这便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素材,绘画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国画先临摹再写生,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方式。临摹之后,基本的用笔、用墨、造型的规律就可以得到基本解决。然后再写生,对症下药,有针对性,更具效果。

(文章节选自:《对陆俨少水墨山水作品的探究与感悟》丨作者◎辛文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