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小镇的探秘

 行者Terrykif3f 2022-10-14
索引
说说这次旅行

1‖前言

2‖骑行线路

3‖俞塘河的往事今生

4‖马桥老街的今昔

5‖古庵堂和古银杏

6‖低调的马桥天主堂

7‖老街老店里的麻婆豆腐

8‖后记

1‖前言
上海

名字叫“马桥”的村镇,在国内成千上万,不计其数,上海闵行区就有这么一个名字叫“马桥”的小镇,据说有点历史,得得!去探秘一下。

2‖骑行线路
上海

Day1(2022.10.2):华宁路、东川路口(起点)→华宁路→陪昆东路→富岩路→马桥东街→北松公路→华宁路→华宁路、东川路口(终点)

3‖俞塘河的往事今生
俞塘河

俞塘河,是上海西南部的一条东西向主河道,有通波塘流出,流经松江区的五里塘、华阳桥、车墩等流域后,进入闵行区的马桥镇境内,然后一路向东,流经北桥、塘湾、吴泾等流域后,汇入黄浦江。

   俞塘河,古已有之。有一首南宋年间的《华亭百咏》,专咏俞塘河:“延袤三乡外,东流与海通。河神屡加惠,帆借往来风。” 

俞塘河沿线的经济价值,在宋代已为人所重视,在元明时期,达到顶峰。当时在松江府所属地区流传着一条民谚:“有钱难买俞塘北”,这个俞塘北就是指的如今的马桥区域,因为俞塘河连接黄浦江水道,在当时属于地理条件特别优越,沿岸土地又是高阜肥沃,宜种菽麦,于是有眼光的富户在此置田;其中有一名叫俞元绍的富户,在马桥一下子置田千亩,然后起蓬头了,很多富户纷至沓来,竞相争购,俞元绍当即扬言:“虽有珠千斛,不卖俞塘北。”由此,使得马桥地价大大升值,有钱都难求,这条民谚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马桥的名气也就响当当起来,这个名气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而逐渐退隐。据后人考证,俞元绍之墓曾葬于原来的北桥镇之南。

    现在的俞塘河沿岸都建成了生态环河景观带,这条有历史的河流,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闲庭胜步的一处地方。走在河边的栈道上,看到两只白鹭在蜻蜓点水,踏波飞行,随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的画面,让人的思绪不由得也随之飞翔起来。

4‖马桥老街的今昔
马桥老街

 马桥镇,位于上海闵行区西南部,距市中心约34公里。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马桥”名字,见于清乾隆年间《上海县志》中:“马桥镇在十八保,去县西南六十里。”“马桥”地名的由来,现在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徽商马帮修桥说。马桥老街有一条沙港河,河上木桥年久失修,路人往来甚为不便,于是,镇上做生意的徽商马帮出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从此以后,这个地方便称为马桥;二是当地乡绅募资说。为了方便出行,当地乡绅募集银两,将木桥改建为石桥,首倡者姓马,就此有了马桥之名;三是四座桥呈马状说。镇上有四座桥,分布呈马状,人称马桥。

古时候,马桥是陆路和水路通向松江府的中间站,南来北往的马帮常常在这个地方住宿停留,久而久之,集聚了一定的人气,从而使得马桥商业繁华起来,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以马桥老街为中心的热闹市段。  

据当地人介绍,真正的马桥老街指的是马桥东街,原来的马桥东街很长的,约有800米,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当时的东街是马桥最早的小集市街,上世纪90年代,统一改造中拆除了古厅、老洋房等全部旧房,建了新东街,现在的东街已经面目全非,原先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独独留下了大石桥以东的东街段,大概有180米,没有拆除,幸存于世,这条路段上除了万寿庵和天主堂两处文物保护点外,还有一家马桥印刷厂,其它都是两层的楼房或一层平房,这条路段,当地人现在都叫它为老东街。

从大石桥下来,走进老东街,有一个绿植花卉搭建的拱门,仿佛是在欢迎你,周边摆设了很多装设物件,给这条老东街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感觉,一个热爱生活的老街人家顿时活跃起来,在这条短短的窄巷子里,我看到了马桥的今昔,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唯有回忆是不会忘记的。

5‖古庵堂和古银杏
万寿庵

   马桥镇上,有一座古庵堂,庵内有一棵古银杏,说起这两“古”,有故事的。

这座古庵堂始建于宋代,当时名为“万通庵”,清康熙年间曾整修,清嘉庆年间改称为“万寿禅院”,后又改名为“万寿庵”,一直沿用至今,因庵在马桥东街上,当地人都习惯称为“东庵”。

  庵很小,临街民宅为山门殿,庵内只有前、中、后三进,每进三间开面,第一进内供奉弥勒佛与韦驮,第二进为大雄宝殿,殿额“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所题,供奉释迦佛,菩萨像均有精雕的红木佛龛供养,大雄宝殿后为小庭院,庭院内有一棵古银杏树,第三进为生活用房。

现在我们看到的“万寿庵”,是本世纪10年代,重新装修过的,黄墙红柱黑瓦,古庵焕然一新。

当地一位老人跟我说,以前庵中有一位名叫常隆的老师太,常常讲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当时的庵已颓败不堪,鲜有香客,于是,当地人邀请明性法师到庵住持,她发心重修,发愿作三年法事,诵八十一卷《华严经》,最终募得十亩庵田以养寺僧,并立了一块《万通庵募田碑记》的石碑。

这块石碑保存完好,以前立于大雄宝殿右侧墙角,这次去没有看到,可能移位了, 这块石碑是“万寿庵”的“二宝”之一,还有一宝就是有着350年以上历史的古银杏。

这是一棵雌银杏,树龄有争议,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这棵古银杏与古石碑同一时代,就是明性住持重修庵时所植,为清康熙年间栽种,第二种意见:这棵古银杏为建庵时栽种,理由是当年的九旬老师太常隆说过,此庵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这棵古银杏树在明性住持重修庵时,已经生长于此,当为宋时之物,现在确定树龄为350年,其实是根据《万通庵募田碑记》来推断的。

350年也好,800年也罢,这棵古银杏见证了历史变迁,见证了沧海桑田,还好好的活着!阳光下,古庵堂和古银杏如影随形,交相辉映,如今,这棵古银杏已有十多米高,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陪伴着“万寿庵”,守护着马桥东街,庇佑着这里的人们,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6‖低调的马桥天主堂
马桥天主堂

上海有两座很高调的天主堂,徐家汇天主堂和佘山天主堂,前者1910年诞生,后者1935年落成,这两座天主堂名闻遐迩,都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上海还有两座很低调的天主堂,七宝天主堂和马桥天主堂,前者1867年诞生,后者1875年落成,这两座天主堂都隐藏在小巷深处,鲜为人知。  

其中,马桥天主堂比较独特,一是它位于马桥东街上,与万寿庵只相隔几间房的距离,一庵一堂相邻在同一条街上,实属稀少;二是通常教堂的钟楼大多在圣堂前方,而马桥天主堂的钟楼却在圣堂后面。

马桥天主堂,又称“无原罪始胎圣母堂”,管辖着马桥地区的10多座小堂,以及现在松江区车墩镇地区的4座小堂,马桥天主堂要比两座“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历史来的久远多了,但多灾多难,几经毁拆,又几经修复,现在我们看到的,除了圣堂里面老的木梁结构和装饰外,大多数都是新建的。

马桥天主堂的弥散时间为每周日07:30—21:30,参观时间为每周日12:00—16:00。

我们去的时候,见大门敞开,里面有几个当地口音的人在拍照,便顺势进去了,遇到里面一位管事的问我们来干嘛,我们说来参观的,他跟我们打招呼说:目前暂时还不接待游客参观,上级没有通知,不好意思。于是我们也很礼貌的跟他打了个招呼:不好意思哦。其实我们也参观的差不多了,正准备走。走出大门时,回头看了看,那几个当地人还在里面拍照,那个管事的没有跟他们打招呼,这个我们看懂了! 

7‖老街老店里的麻婆豆腐
和琴菜馆(东街店)

一年多前,去马桥东街游玩,是在街上的小阿宝饭店吃的饭,饭店里有只小喵咪会跳上桌抢你的饭菜吃,由此,和这只小喵咪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了饭点,不由自主的走到小阿宝饭店门口,想去故地重游,会一会这只小喵咪,里面的人说,这只小猫咪早就不在了,不是自己跟人跑了,就是被人偷走了,一面之缘,算是就此别过。

没有人和你抢饭菜,吃嘛嘛不香,那就去隔壁那家吃吃咧。小阿宝隔壁是一家和琴菜馆,10年以上老店,主理川菜和本帮菜系,都是些家常菜,我们川菜和本帮菜点了一半一半,吃下来,感觉川菜味道巴适板!

安利一荤一素两道菜:青花椒鳝片和麻婆豆腐,川味地道,十分浓郁,尤其倾心的是麻婆豆腐这道菜,这个豆腐妙就妙在,并不是单单的豆腐外面鲜麻嫩,核心是这个鲜麻嫩味道渗透进了豆腐内部,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我觉得在这家菜馆吃豆腐,吃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8‖后记
上海

  其实,马桥镇还有许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地方,反正离得近,一个一个去探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