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博物院藏|唐代·三彩披鬃短缚尾鞍马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0-14 发布于陕西

三彩披鬃短缚尾鞍马,唐代,通高27厘米,长30厘米,1976年西安市征集。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又是一件漂亮的唐三彩马。依旧还是先简单说一下唐马、三彩。

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烧制三彩时,先塑胎入炉用约1100度的温度烧制,烧成后再取出上釉,然后再回炉用800度左右的低温二次烧制。釉料含铅,融点降低,于是会有釉料流淌,交融浸润的现象,烧制出的颜色绚丽且丰富。三彩最早于1905年在洛阳被发现,当地人以三彩器常见三种颜色“黄色、绿色、褐色”将其命名为“唐三彩”,后来此名称被学术界采用。唐三彩是明器,随葬用品,但后来有少量出土物被认为是日常生活用器。

唐代养马成风,官方养马最鼎盛时,即唐高宗麟德年间,有超过七十万匹马,为历代之最。民间也盛行养马,尤其达官显贵家,会给马做各种装饰,将鬃毛打理出很多花样。并且由于唐马多为西域良马,身高体健,修长而壮硕,以此为模本的三彩马、彩绘陶马,看起来都令人赏心悦目。

这件“三彩披鬃短缚尾鞍马”,耳朵竖立,马嘴张开,勾首曲颈,前腿直立,后腿微曲,似乎将要跳跃、嘶吼。马鬃虽然披于后颈,但看其轮廓整齐,应该也是经过精心修剪。后背覆盖有鞍鞯、障泥。周身施黄釉,釉色明艳,马鞍施绿釉,马鬃则为黄白釉。

整器“釉色简单明快、釉面滋润光亮”,制作精良,造型生动、逼真,是一件非常漂亮的三彩马。尤其是莹润明亮的釉面,加上器身相对小巧,令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摸不到,也得多看几眼!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西安博物院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每天发一件,第一百一十六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