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考工记》总结了营建都邑的经验,为建立中国独特的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基础。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中轴线在古代都城规划中的运用渐趋成熟,明清紫禁城的营建,就是古人城市规划与组织空间的完美例证。 民国 太和门广场旧影 故宫博物院藏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南北轴线的中心位置,宫城的轴线同时也是城市的轴线,显示出了紫禁城的重要地位。俯瞰紫禁城,宫殿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紫禁城中轴线是皇宫之中最尊贵的位置,这里安设了最重要的殿堂。
太和门正立面彩色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从南到北,紫禁城的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午门、太和门、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天一门、钦安殿)、神武门。紫禁城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一座宫殿,它的规划和建筑设计饱含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以往我们翻阅图册,或是参观故宫,感受中轴线上古建筑的精美布局及建筑细节。如何用一种更亲近的方式来欣赏它?今天为大家推荐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系列故宫文创,包括“古建营造系列-太和殿”积木、故宫四季磁吸等,一起近距离感受紫禁城古建筑之美。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分上下两部分。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故宫四季磁吸这款故宫四季磁吸以故宫的午门等古建筑为设计灵感,冬日午门白雪皑皑,结合祥云等元素,承载对故宫的美好记忆。礼盒装一套四枚(午门、太和殿、角楼、乾清门),不仅可自用,也可以将故宫的祝福送给亲友。
▲ 点击查看详情  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核心,是整个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装饰最富丽的殿宇,也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典礼的重要场所,见证了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它的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占地面积超过2000㎡。无论是斗栱、和玺彩画等内檐装饰,还是菱花格纹门窗、铺地金砖,太和殿均属古建筑营造的“顶配”。想更进一步了解太和殿,全方位地“俯瞰”欣赏太和殿,那就一起看看这件接近1:100比例还原太和殿的“古建营造系列-太和殿”积木。 古建营造系列-太和殿积木 “古建营造系列-太和殿”积木产品研发团队详细参阅了故宫博物院《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中太和殿的总平面图、各个立面图、剖面图等,实地进行颜色取样和测绘。从创意草图到真实呈现,几易其稿。匠心打造了7634件积木颗粒,将中国美学运用于积木造型与外观设计,以接近1:100的比例,对太和殿这一伟大建筑进行模拟,同时细节刻画栩栩如生,让大家在拼搭中体会中式建筑之美,感受传统文化智慧!
▲ 点击查看详情 
中和殿: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平衡点 太和殿往北,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另一建筑是中和殿,它居于三大殿的中心,在壮阔的紫禁城中显得小巧但又不失威严。 殿名取《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会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中和殿内的沉思,是皇帝出席重大活动前的“必修课”。在前朝唯有这里,皇帝可以躲开随从静静独处,审视自己。更深入了解中和殿,推荐这套接近1:75比例模拟中和殿的“古建营造系列-中和殿”积木。 “古建营造系列-中和殿”积木“古建营造系列-中和殿”积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八大作”官式古建营造技艺为启发,带大家赏析中国古建艺术之美。积木的细节非常精美,中和殿精巧的攒尖顶、屋脊小兽、三交六椀菱花样式图案、“允执厥中”匾联以及和玺彩画等,团队都进行了精心刻画。通过拼搭,玩家可以深入了解“八大作”的工艺之精、技艺之美、传承之序,变身古建“小能手”,从时间、空间全方位品味古建筑内涵。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紫禁城中轴线上唯一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朝建筑,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嘉靖十五年又于钦安殿南侧东西建对称式的供奉道教神像的万春亭和千秋亭。千秋亭圆攒尖顶,明称“一把伞”式,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亭子色彩绚丽,造型精美,可称是紫禁城中亭子之最。 千秋藻井盘这款千秋藻井盘以御花园中千秋亭的藻井为设计灵感,将其藻井花纹与瓷盘结构进行重构,宫廷藻井融入日常餐具,大气精美。此盘可盛装点心与家人分享,也可桌面陈设,大气庄重。
▲ 点击查看详情 借故宫文创 走近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沉浸式体验中式建筑之美 
参考资料: 1.穆益文,紫禁城,北京传统中轴线的今与昔,2015(04)。 2.无园,中轴线·千步廊·朝房,故宫博物院官网 https://www./building/talk/223529.html。 3.茹兢华,禁城营缮纪,紫禁城出版社。 4.杨玉良,太和殿,故宫博物院官网https://www./building/talk/223525.html。 5.中间意味,纪录片故宫100,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