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思考

 冯栎钧是老师 2022-10-14 发布于四川

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练习。看看上一节的学习有没有得到迁移。我们聚焦了课后第二题:如果要探究下面的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

第1、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第2、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我提出的要求是: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重点阅读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同学们快速浏览之后,答案五花八门,好些同学都觉得每个自然段都需要详细地读。很显然带着目的读,目的并没有达到。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追问了一句,非要选出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段呢?

大家聚焦了第三自然段。

通过详细阅读这个自然段,大家发现,判断一个星球有没有生命,四个条件就足够了: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其余的内容,就是科学家针对这四个条件来判断有没有合适居住的星球,所以不用详细地读也没有关系。

回答第二个问题,又需要聚焦哪一个自然段呢?

这次大家发现是第7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直接回应了火星的情况。

不过,在这个自然段中,写作的顺序和前文并不相符,需要调整一下。把“火星表面温度很低”提到最前面,会更合适。这样,这个段落就变成: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这样就和第三自然段罗列的要求一一对应了。我们在这里总结了,写说明文要前后一一对应,要有顺序。同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最后我们交流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大家发现,为了让说明文更有趣,开头往往都会设置问题,讲述故事等等,这些方式往往会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嘿嘿,学习科普说明文,也挺好玩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