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明哲 | 何为“岩彩”

 田田小站 2022-10-14 发布于广东
编者按:9月26日,由香港岩彩艺术学会主办的“缘古形新——岩彩绘画展”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视艺大楼顾明均展览厅开展。28日下午,香港岩彩艺术学会在线上举办了岩彩研讨会,胡明哲教授和卓民教授受邀进行了线上讲座,针对岩彩的前世今生、当下和未来提出自己观点。讲座有深度有广度,有思考有情怀,对于岩彩绘画的学习及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美术史都有其价值和意义。今向大家推出胡明哲教授讲座内容,愿岩彩之路越走越宽。

图片

何为“岩彩”

胡明哲

岩彩画是立足当代艺术语境中, 采用国际常规分类方式, “以材质归纳艺术种类” 对于以“岩彩材质”进行绘画的语言方式的一种称谓。 

       何为岩彩?      

“岩彩”泛指岩石的彩色微粒,  是有色砂岩,有色土,有色矿物质之统称。 

“矿物色”是否等同于“岩彩”呢? 
“水干色”和“土”也是 “岩彩”吗? 
“人工合成岩石”也属于“岩彩”吗?”吗

我们应该按照地质学的注释理解“岩彩”: 

矿物——单一元素的结构体;矿物是固定元素组成的固定的结构。
岩石——是指矿物的组合,是很多矿物组成的一个结合体。 
砂土——是指地表的岩石风化之后的粗细颗粒。土的母本即是岩。

岩石是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天然岩石也包括合成岩石,它们的成因虽然不同,但都是矿物的集合体,都是具有显晶质(肉眼可视)或者隐晶质(非肉眼可视)特征。就像你们的 “岩彩”命名,含有“综合之意”,若是叫“矿彩”那就是意味着“单一之意”了。   

——胡克

地质学家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图片

图片

不同的艺术家对同一个物质媒介,具有不同一的认知。
不同岩彩画家对于“岩彩”的不同认知,决定岩彩绘画必然百花齐放。 

  认同“岩彩绘画”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 运用“岩彩材质”作为艺术语言的主语。 是岩彩绘画的底线。 

矿物色——专指以矿物质为原料研磨成细微粉末所制成的,有色相的绘画颜料。在世界,在中国,自古有之。

矿物色:为绘画着色所用的有色矿物颜料。 

图片

中国图腾画材制作的矿物色

图片

印度博物馆中陈列的矿物色

岩绘具——日本语 

指以矿物质,天然岩石,人造岩石作为原料,所制作的绘画颜料。20世纪中期,日本岩绘具在古典矿物色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不但添加了更多种类,而且将细微的粉末扩大,使每一个色相都拥有14种粗细不同的晶体颗粒,凸显了岩石质性的晶体特质。

岩绘具:彰显了岩石材质自身独特的晶质美感。

图片

东京都现代日本画材店的岩彩具陈列柜

岩彩 ——1996年出现在中国美术界的新概念。泛指所有“具有岩石物理属性的有色晶体微粒” 既包括“矿物色”“岩绘具”,更包括艺术家在中国本土亲身采集的有色砂岩和有色土。 

岩彩 
还原了——天然岩石的原生状态。 
探究其——物理属性和文化属性。 

图片

中国岩彩艺术家本土采集的天然岩彩

三者之间的重要区别是:

“矿物色”“岩绘具”的定义是画材“绘画颜料”。 
“岩彩”则明确突出了岩石质性,代表当代画家 对于岩彩的性质是“地球物质”的一种当代觉悟。
“岩彩” 既扩展了物质范畴,更拓展了创作理念。 

媒介物质自主化是抽象形色自主化之后,与观念的自主化并行的两大基本新观念。所谓自主化,指的是媒介物质从手段、工具“仆从”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转卑为尊,自立为直接表达的基本艺术语言。                        

                                             ——刘晓纯

对同一物质微粒,所产生不同一的理解,其实反映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不同艺术观念。 
立足材质的本体,凸显材质的审美特质, 发掘材质的语义内涵,是当代艺术观念。 

个人对于“岩彩”的理解 

三十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岩彩 —— 绘画颜料 
 岩彩 —— 自然物质 
 岩彩 —— 本土象征 

1990——2000

岩彩 — 独特画材 

迷恋 — 晶体美感

图片

《读》  145x160cm  岩彩  1997

图片

1999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展览现场

总结第一阶段认知: 

岩彩是独特的绘画颜料,其物质晶体颠覆了传统绘画的深远空间观和空白虚空观,使得绘画回归其本质:一个物质性的平面。如果现有名称不能作为这种绘画方式象征, 是否可以回到物质本体,直接以材质为名? 

2001——2011
岩彩 — 自然物质 
作为 — 观念象征 


图片

图片

2011年  中国美术馆《微尘——胡明哲作品展》展览现场

《都市幻影》80平米装置作品  材质:岩彩  金属箔  镜面板

总结第二阶段认知: 
觉悟到“岩彩”材质本体的审美意义。从东方哲学角度理解岩彩材质的质性。 
构成世界的一切物质以及宇宙幻象的:都是极其细微之粒子,无在无不在。岩彩——是地球的基本物质,是无在无不在的宇宙微粒。


2012——2022
岩彩 — 中国地质 
重识 — 本土文明 

图片

2012年将“本土采集”确定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文化考察课题

图片


岩彩团队在十年间,集体进行了11次中国本土大地采集活动。采集足迹遍及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新疆,甘肃,北京…….


图片

本土采集的成果丰盛,对于大地物质和本土文明都有了相对深入的感知。

图片

2015  2018  2021 岩彩团队曾经三次在历史遗存现场实施“龟兹面壁”课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8刘海粟美术馆《溯源重生——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实践轨迹》龟兹面壁作品板块

图片

刘海粟美术馆《溯源重生——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实践轨迹》龟兹石窟本土采集档案

图片

2013 以自己在云南大地亲手采集的有色砂岩和有色土绘画云南妇女

图片

图片

《东方岩彩 —— 红  黄  蓝》   各20x20cmx100   2016 
 以五年间亲手采集的有色砂岩和有色土创作(蓝色绿色为画材店购买的青金石绿铜矿)

总结第三阶段认知: 

伴随在中国大地上的本土采集和文脉考察,对于中国的本土地质,以及由本土地质所孕育的本土文明 ,具有了深切的体认。有色砂岩,有色土,就是中国地质的象征。作为中国艺术家,要植根中国大地,传承本土文脉,创作“身土不二”的艺术作品。
30年对“岩彩”的思辨与探究 ,带来认知的深化与创作的升华:“岩彩绘画”变为“绘画岩彩”。如果,一个材质可以让人们亲近自然,觉悟天道,反思人性… 那么,这个材质一定是有意义的。
感恩岩彩,艺术创作不仅是达到觉悟的道路,艺术创作就是觉悟本身。 

中国岩彩绘画是本土绘画

当代转型的成功案例 

图片

图片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丝路 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开幕式致辞

图片

图片

2019年,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美术馆《溯源 重生—当代岩彩绘画创作展》开幕式致辞

图片

岩彩绘画教学团队导师陈文光

图片

陈文光岩彩作品

图片

岩彩绘画教学团队导师朱进

图片

朱进岩彩作品

图片

岩彩绘画教学团队导师张新武

图片

张新武岩彩作品

图片

岩彩绘画教学团队导师卓民

图片

卓民岩彩作品

图片

岩彩绘画教学团队导师苗彤

图片

苗彤岩彩作品

岩彩作品展览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岩彩团队师生工作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岩彩绘画是本土绘画当代转型的成功案例

本土绘画能够自我转型的关键点是—— 岩彩画家对“岩彩材质”具有了“当代认知”:回归自然采集“岩彩”,运用原生态“岩彩” 进行创作,解读“岩意”彰显“岩性”,代表当代艺术家对于“岩彩性质”是“地球物质” 的当代觉悟,无论是物质范畴,还是创作理念,都有大大的扩展。

这不仅是对传统绘画颜料的种类与形态的扩充, 更是艺术观念的更新,创作方法的重建,具有重大的意义。 

何为岩彩?

图片


编辑:袁玉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