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中节令】菊花:此花开尽更无花『明月几时有』(129)

 光宇阵 2022-10-15 发布于上海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635 】

图片

过了重阳,已是季秋。《礼记·月令》有云“季秋之月,鞠有黄花。”到了这个时候,山峦失色,草木凋零,唯有菊花迎风绽放,一朵朵,成为九月最具标志性的景色。因此古人将季秋之月称作“菊月”,看到它开了,秋天就进入尾声了。

图片

菊花在中国的文化中是颇有地位的花。楚大夫屈原一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赋予了菊花高洁脱俗的品格,菊花从此走进了中国文人的视野。但是,当时的菊花,不同于现在人工培育的观赏菊那样,有着丰富的花色和蜷曲婀娜的花瓣,而是瘦小如野草,并不怎么起眼。这样清秀淡雅的品格,与汉代恢弘华丽的辞赋终究是不太合拍,直到陶渊明的出现,菊花才彻底火了起来。

图片

陶渊明对菊花,可谓是痴迷。他在《归园田居》里就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可见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种满了松树与菊花的。他种的菊花,依旧是那样的细小而坚韧,与挺拔的青松相映成趣,柔弱,却又倔强。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天的劳作后,他像一个最普通的农民那样,靠在自家菜田的篱笆上,看着深秋的寒气中自由摇曳着的金黄的小菊,那一瞬间,他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在,物我两忘。菊花与陶潜,他们共享着同一片田园里生命的清苦与坚韧,感受着心灵深处的共鸣,互相慰藉,又互相成全。因为菊,陶渊明成为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因为陶渊明,菊成为了“花中隐士”,他们曾经只有彼此为伴,但却最终一起名满天下。

图片
于是,菊花这位“隐士”,从此也只能“大隐隐于市”了。真正狠得下心回归田园的人并不多,但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有着对田园的向往。于是,种一丛菊花,成为了从宫廷贵胄到文人雅士共同的爱好。有些人看花重品格,有些人看花重姿色,种的人多了,菊花也渐渐不再只是那小小的黄色小球,而是被人们培育出了各种不同的花色和形态。丰满硕大的菊花,不再只属于田园,而是成为了宫廷、园林、街道上最重要的秋日装点。赏菊,是重阳节前后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有一年白居易受邀参加一场重阳节的宴席,主人家有一园盛开的黄菊甚是好看,更有趣的是,其中还有几朵白菊,素净而醒目。老年的白居易,已经是一位在朋友圈里人尽皆知的“园林花卉专家”了,他对这些珍贵的白菊也非常喜爱,当即写下了一首《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图片
这丛白色的菊花,就像我这个白发老翁混入了少年们的宴席呀!诗写的俏皮可爱,诗中的菊花,却已然与隐士没有多少关系了,因为人们发现,就算脱去了陶渊明赋予它的光环,菊花也自有其可爱之处。元稹曾在诗中一语道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菊花的偏爱,更多的是因为唯有它能够在清霜中傲然绽放,成为萧瑟秋光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正因为如此,菊花的凋落,就比桃花杏花梨花更多了一些哀愁,毕竟,“此花开尽更无花”。于是,有了李后主的“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有了蒋竹山的“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更有了李易安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图片

但,菊花终究是不同寻常的花,纵然寒风能吹残它的花瓣,繁霜能褪去它的颜色,但那份傲然却始终无法被抹去。于是菊花不仅是隐士,更是烈士。陆游在《晚菊》诗中说道: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懦弱的蒲柳,刚刚感知到秋天的到来,就已经凋落了,而菊花却直到深秋依然傲立枝头,纵然死去,仍有余香。这是南宋末年许多文人共同的心声,菊花,成为了他们精神的寄托,郑思肖就是其中的一位。南宋灭亡后,郑思肖效仿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誓不降元,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寺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某一个萧瑟的秋天,在满腹悲愤中,他写下了一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实他写的多少有些无理了,因为菊花是会凋谢的,不然怎么会有“满地黄花堆积”呢?不过,在如此大义凛然又掷地有声的两句诗面前,菊花凋谢与否,已然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经与霜雪战斗过,曾经把那份宁死不屈的气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图片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说:“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的确如此,菊放弃了风和日暖的春天,偏偏在秋天开放,想来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的。它在百花中是孤独的,却在文人中却找到了知己。“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两千年了,菊花的形态变了又变,但那份孤傲与高洁,却早已深深嵌入了中国人的骨髓。


图片

图片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靳舒馨

图片 | 综合网络

编辑 | 李鑫

校对 | 麻雨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