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新用户3536Meiv 2022-10-15 发布于四川

《画剧》是文旅中国原创品牌文化栏目,将书画与戏剧、戏曲融合,边听剧边赏画,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中国漫画和速写的奠基人 叶浅予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中大家辈出,而叶浅予先生无疑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他成名早、造诣高、成就大。在漫画、速写、国画和美术教育上均取得过不俗的成就。

叶浅予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绘画上的造诣首先体现于速写上。可以说速写既为他的漫画艺术以及人物画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速写本身也是独立的、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中的生动形象,他通过敏锐的追踪、捕捉、提炼、精选,以他心、手、眼协调一致的独到功力,刻画了众多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了超凡的艺术造诣。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个人简介

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一生从事国画教育,擅长以舞蹈、戏剧人物为题材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在叶浅予长达半世纪的绘画生涯中,观察、思考、借鉴、学习始终贯穿一生。更难得的是,他除了研究古今大家的笔墨长处,还常常从其他艺术中汲取养料。他借鉴外来艺术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技巧,在中西融合与兼容并包中临摹中西绘画,又直面生活,坚持写生,在大胆创新中膛出新路,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中国画。他在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与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坚守民族绘画的本质特点,做到了厚积薄发、博观约取,发挥了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实现了创作当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在他的不懈探索下,一批绘画精品力作问世,有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此外,他在文学方面也颇具天赋,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从漫画到速写到人物画

“我很赞成齐白石那句'从写意到写生,再从写生到写意,循环反复,乃成神似’。所以我认为'目识、心记、意测’这条造型规律才是中国画创作的方法来源。”

漫画

上世纪30年代,叶浅予的“王先生”系列漫画风靡全国,在当时的知名度与今天的“老夫子”“海贼王”相当。漫画是夸张的艺术,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叶浅予天性幽默豁达的性格与此种表现形式恰好契合,他常说:“漫画使我习惯于用夸张的眼睛去看周围的形象,包括自己在内,常常想把周围的形象漫画化,获得有趣的效果。我画了一阵国画之后,有时总想作一两张有趣的漫画,说这是条件反射也好,是玩世不恭也好。”

他笔下的漫画造型淳朴、构思巧妙、构图简洁,虽然没有绚丽的色彩,但画风犀利、饱含激情,是充满魅力的见证历史之作,富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速写

叶老一生的艺术实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漫画、速写、中国画。在这三种艺术实践中,速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速写不仅是叶老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叶老艺术成就的坚实基石。他的漫画和中国画的成就都离不开速写这个基础。

他曾自述道:“我走过很多路,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生活。旅行、生活、速写这三者,在我的艺术实践里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把这三者的联系称为我的艺术生活方式。”他的速写大多是铅笔创作,后期也用水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线造型、线条十分精简,注重动态,注重人体的比例关系。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人物画(舞蹈)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叶浅予开始逐渐将绘画重心转向舞蹈人物画这一课题,他悉心研究舞蹈人物的动态规律,将传统绘画的以线造型发挥到极致,在无数张画稿中练就了炉火纯青、传神写意的笔墨语言,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优美动感的人物形象,许多作品堪称“以形写神、形象兼备”的当代典范。

在舞蹈人物画这一题材上,他寄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审美理想和达观的人生情怀,使作品实现了新内容与新形式的高度统一,丰富了中国画人物画的内涵和意境。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他与戏曲的不解之缘

叶浅予从小痴迷戏曲,他曾回忆道:“我出生在浙江省一个小县城里,离家几十步远有一座庙(太平庙),庙前有戏台,每逢节日,常演庙台戏。戏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有位表姐会剪彩纸糊成花旦给我玩,我也学着做,而且扩而大之,做成宽袍大袖的老生和穿战袍的武生。”

画剧 |“画坛草寇”叶浅予的漫笔人生

在长期看戏的过程中,他也懂得了地方剧种的不同腔调与演技。后来有机会到北京旅游,他更是天天晚上坐戏院,看京剧名角的拿手好戏,期间画了不少速写。这使得他日后画中国人物画,还在文章里自诩对京剧名角的个人表现风格有一定理解,所以画起来不至于离谱。如今回想起来,这和他童年时代的小戏迷生活也有一定渊源关系。他在40年代后创作的舞蹈戏剧人物画可以说无不受早年这段经历的影响。

号外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的并不起源于北京,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风格。京剧之所以叫做“京”剧,主要是因为在北京成型并发展。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吴双莹

责编:李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