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格,三六九等

 无知一熊 2022-10-15 发布于广东

“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样三六九等儿的了。”一句闲言长语,道出人品之分,从此多了个“三六九等”成语。日下三人行,行之有序曰品,行之有道曰格;衡量人品用“仁”,衡量人格用“德”,因品格差异致人三六九等,这是每个人不得不接受的客观现实。接受不等于屈服,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提高自身品格。

从正品着手。《易经》揭示:世间关系莫不出仪内部、两仪之间和仪与极之间的三重关系;太极是无极中的太极,两仪是太极中的两仪,而阴、阳两仪也是相互融合、互生互化;两仪有大小,应协调扩展,以扩大太极版图。

于人,其关系归于自己内部关系、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关系。所谓“正品”,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妥善处理与他人、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个仁人志士,既要壮大自己,自主自强,增大自己与他人的并集,做个社会的独立人,又要有利于他人壮大,增大自己与他人的交集,使万物各得其安,做个独立的社会人。

站在自己立场看待他人和自然,损人利己,是一种低品行为,专注个人得失,甚至与动物毫无二致;站在他人立场看待自己,利人利己,是一种高品行为,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站在自然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利物厚生,是一种纯正行为,视自己如沧海一粟。如视玩牌为赌博的人是一种低品的人,而当成大家同乐活动的人是高品的人,更进一步,当成一个维护社会次序活动且淡然处置的人是纯正的人。

由此可见,人品出自心术,正人品必先正人心。然一个人的人品再如何纯正或动机再如何良好,却受制于遗传、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其悟性、道行和德性低下,甚至不学无术,难得道心,即无格,也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人既要从心术上正品,也要从学术上正格。所谓正格就是要行之有道,既要遵道秉义,做一个有义之人,更要坚持行道,做一个有德之人。人格(即格局)大小就看人行道能力的大小,看其对事物的判断分析、所用方式方法及其应用技巧与事物规律相符程度的大小,《无法之法乃至法论》循此将人分成至人、贤人、达人和庸人,至人者通大道而忘我,贤人者自成范式而用我法,达人者知经式义度而成行家里手,庸人者动行无章而自扰

实际上,因天地人三才密不可分,三才之道不仅仅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亦包含天地人之互生互化之道,而且,人是社会的人,求道者不仅不能将自己与他人、自然剥离开来,而是必须将自己置于他人和自然之中,《庄子·人间世》曰:“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是以,人格与人品相互制约,因而,常以“品格”论之;而且,人格限制人品,人品激荡人格,因而,以人品来衡量人格不仅更加直观也是可行之举。

愚思“道”有大中小三,小道乃一事物之内在规律即事理;中道乃社会和行业领域内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各事物形成的体系的演变规律,中道乃体系之理即世理;大道乃三才之互生互化之客观规律,是各行各业有序和谐之道。达人行小道,可做好一事物;贤人行中道,可带动行业领域发展;至人行大道,推动人、社会和自然和序发展。正是道和人的差异开启世界和社会的差异化过程:差异导致差异化共生和差异化竞争,从而推动世界和社会融合进步,并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差异化结构。

品有高低,格有大小,不可否认也。是以正视自身差异,规划自身的差异化发展过程,做一个有品格的仁德之人,实乃做人之要也。理顺自己、他人和自然的关系,行之有序,行之有道,坚持行道;行事三思为了谁、做什么、怎么做,推动自己、他人和自然和序发展,不可干出“忤于天”“违于民”“爽于物”“逆于伦”的鬼勾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