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柏龄医案赏析 | 补脾肾清蕴毒化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骨髓炎

 爱连说y3kufity 2022-10-15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

图片

补脾肾清蕴毒化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骨髓炎

(一)赵某,男,6岁。

初诊:2010年1月28日。

患儿父亲代诉:右小腿肿痛三个月。

病史:三个月前发高烧,同时右侧小腿肿胀、疼痛,不敢活动。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于右小腿中和下部切开排脓甚多,用过大量抗菌素,约三周左右退烧,但切口不愈合。出院后又在某医院门诊治疗,效果不显。

诊查:患儿呈慢性病容,体质消瘦,表情痛苦。右侧小腿中和下1/3处有纵行切口约1.5㎝,流出小量清稀脓汁。小腿全长压痛均较明显。X线摄片显示:右侧胫骨全长呈明显广泛之斑剥及虫蚀样破坏,尤以中下份为著,其中段内侧可见一长3㎝死骨,骨干周围全般均有骨膜反应,软组织中等度肿胀。舌质红、苔薄白、根腻,脉细数,体温37.5℃,白细胞12.4×10/L,中性70%,淋巴18%,单核2%,血沉45㎜/h。

临床诊断:右胫骨慢性骨髓炎。

辨证:症见小腿肿胀,疮口排脓不畅,骨质破坏广泛。乃蕴毒未泻,蚀肌腐骨,病机在进。

治法:首当清除蕴热之毒,使溃脓流畅,蕴毒外泻,继之培补脾肾,邪祛正扶方可收功。

处方:解毒清蕴汤加减,苡米仁20g(包煎)、双花20g、当归15g、蒲公英20g、元参15g 、白花蛇舌草15g、赤芍10g、土虫7.5g、白芷7.5g、穿山甲7.5g(炒)、陈皮7.5g、皂角刺7.5g、甘草5g,水煎服3剂,疮面撒上“提毒散”外贴拔毒膏,每天换药1次,右小腿给予保护性外固定。

复诊:2月3日。右小腿肿胀渐消,疮口排脓较畅。效不更方,嘱连服12剂,并随汤药冲服骨髓炎丸1.5g,每日2次。疮面撒提毒散,外贴拔毒膏,隔日换药1次。

三诊:2月23日,右小腿肿胀基本消退,中部疮面已愈合,下端的疮口较前缩小,分泌物少量。X线拍片显示:局部病灶有明显好转趋势。右胫骨中上份的破坏阴影已大部分消失,下份的破坏病灶亦较前缩小,骨小梁较前变的清晰,已无死骨。遂于前方减白芷,加黄芪、白术、怀山药以补虚敛疮,连进10剂,继服骨髓炎丸,每次服2g,每日2次。

四诊:4月13日,患肢肿胀全消,小腿下部的疮面尚有少量分泌物和0.5×0.3㎝未愈合,局部皮肤暗褐色,按痛轻度。X线摄片显示:右胫骨下段近干骺端可见少许斑点状破坏外,其它各骨组织已无破坏象,骨小梁部分恢复连续性,骨皮质较前增厚增浓。从即日起拆除小腿外固定,嘱患者逐渐进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继服骨髓炎丸。

五诊:5月20日,患肢恢复良好,疮面完全愈合。

六诊:6月8日,X线摄片复查显示:右胫骨破坏区骨质修复良好。停药观察,1年后随访,患者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二)孙某,男,16岁,学生。

初诊:1999年3月27日。

主诉:右小腿肿痛已2个月余。

病史:2个月前右小腿突然肿胀、疼痛、发烧,逐渐加重,不敢活动。经某医院给予消炎治疗,症状略减轻,但肿痛仍时作不已。

诊查:右小腿肿胀,皮温高、微红,小腿前、内侧广泛压痛,体温37.8℃。化验:白细胞13×10/L。X线摄片显示:右胫骨中上段可见虫蚀样破坏,骨密度减低,内后侧骨膜反应甚著,软组织肿胀。脉滑数,舌苔黄腻。

临床诊断:右胫骨慢性骨髓炎。

辨证:本病虽属慢性骨髓炎,但体温、血象偏高,脉象滑数,舌苔黄腻。症属邪热仍炽,蕴毒未退,瘀肿难消。

治法:宜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治。解毒清蕴汤加减合骨髓炎丸。

处方:苡米仁50g(包)、金银花30g、蒲公英30g、元参20g、穿心莲20g、土虫15g、王不留行15g(包)、穿山甲10g(炮)、白花蛇舌草10g、赤芍10g、蜈蚣2条、丹皮10g、没药10g(炙)、陈皮10g,水煎服,日服一剂,分2次,每次冲服骨髓炎丸5g。

右小腿予石膏托保护性外固定。

此药服4剂,小腿肿胀渐消,疼痛减轻,服至12剂肿胀基本消退。

复诊:4月18日,右小腿肿胀全消,体温、血象正常,脉沉缓无力,舌苔薄白。于前方加茯苓15g、白术20g、砂仁5g水煎服,连服20剂,每次冲服骨髓炎丸5g。小腿仍用石膏托固定保护。

三诊:5月10日,X线摄片显示:右胫骨骨髓炎病变明显好转,髓腔破坏已局限于胫骨上1/3之中部,骨小梁渐趋清晰,骨密度较前增浓,骨膜反应亦较坚实。即日起拆除石膏托,嘱患者进行适当地功能锻炼,继服骨髓炎丸2个月以巩固疗效。

四诊:10月17日复查,X线摄片显示:右胫骨骨髓炎病变完全治愈,骨破坏区已消失,骨密度全般增浓,骨小梁清晰,骨皮质增厚,予以停药,嘱加强下肢功能锻炼。

1年后随访,患者已参加正常学习与劳动。经X线摄片复查显示:右胫骨骨质修复完好。

【按语】慢性骨髓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骨病,中医学称此病为“附骨疽”、“朽骨疽”、“多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化脓菌所致的骨骼感染)。窦汉卿云:“夫附骨疽者,即贴骨痈也,皆附骨贴肉而生,字虽殊而病则一。此症之发,因感冒身热,贼风入于骨节,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所折,或居劳太过,两足下水,或坐卧湿地,身体虚弱而受寒邪,致风热伏结壅遏,附骨成疽,著大骨节间。其急者,身不得动,按之应骨痛,经日便觉皮肉生急,洪洪如肥状;其缓者,一点酸痛,渐觉长大,很难正常举步,以致骨肉不相续。若失治,令身成脓不溃,至死身变青黯,但痛按之至骨,久则结肿,……成脓。”说明附骨疽的发病原由及由急性转为慢性的过程。同时指出身体虚弱,正气不固,外邪入侵,壅遏经络,瘀热内结为本病总的病机。《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是本病的内因,邪毒乃外因也。作者就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虚乃脾肾之虚,肾藏精主骨生髓,髓养骨,髓充则骨健,病邪不易入侵,肾虚卫外不固,邪毒循经入里,深入筋骨,伏热化腐则蚀筋腐骨;脾主肌肉,脾虚则健运失职,不能生化气血,充养筋骨,易受外邪侵淫而致筋腐骨坏。故治疗本病,首当清除蕴热之毒,继则培补脾肾,化腐生肌,正气复则邪自消,以收“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之功。

病例一,赵某,高烧虽退,但体温仍在37℃上下,血象偏高,病机在进,故其治疗,以清除蕴热之毒,化腐生新为首务,如重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元参之清热解毒,凉血滋阴,配当归以补血生新,苡米仁之化湿消肿,白芷之消肿排脓,土鳖虫、赤芍药、穿山甲、皂角刺之活血通经、消瘀滞之毒,使溃脓流畅,蕴毒外泻,陈皮理气调中化痰。甘草之和百药,解毒、解痉、缓急止痛,诸药配伍以奏清热解毒,化腐生新之功。在应用期间略作增减,如减掉香串之白芷,增加黄芪、白术、怀山药以补虚,以助敛疮生肌修复坏骨和整个机体的恢复。

病例二,孙某,患慢性骨髓炎2月余,小腿肿胀较甚,邪热炽盛,蕴毒未解,故其治,解毒化瘀消肿为宜,故在解毒清蕴汤中加重苡米仁药量,加王不留行、穿心莲,消肿退热甚速。

在治疗中,配用骨髓炎丸,该药应用于亚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疗效较好,以其有理恶疮,清蕴毒,化瘀滞,消肿痛,敛疮生肌之功。

 附骨髓炎丸处方:蛇退500g(炒黄)、露蜂房500g(炒黑)、血余炭500g、炙象皮250g、土鳖虫250g、蜈蚣100条、守宫100条、穿心莲100g、骨碎补100g、淮山药50g,共为细面,过120目筛,制成小丸,青黛为衣,每次服2.5g~5g,每日2次,儿童酌减。

解毒清蕴汤处方:金银花50g、蒲公英50g、玄参50g、当归50g、白花蛇舌草25g、赤芍药25g、甘草15g、蜈蚣2条(成人量),水煎服。

热不退,一般为毒火炽盛,病机在进,加穿心莲、山栀子以利三焦,清热解毒;肿胀不消,乃湿热内蕴,经络阻遏,加苡米仁、瞿麦、土鳖虫以利湿热通经祛瘀;溃后排脓不畅,是经络阻隔,滞而不宣,加穿山甲(炮)、皂角刺、香白芷以通络化滞,促其溃穿,消肿排胀;溃后窦道较深、疮口经久不敛,乃属气血两虚,不能脱腐生新,宜加参、芪、白术等,以收“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之功。

供稿/刘茜

排版/王美婷

出品/党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