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太阴肺经——列缺

 中医药方便 2022-10-1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缺Lièquē-L7

【出处】《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别名】童玄(《古今医统》);裂缺(《千金》)。裂,同列。《管子●五辅》“大袂列”,不作别名。

【穴名释义】列,分解也;缺,器破也。穴为手太阴络穴,自此分支别走阳明,位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如裂隙处,故名列缺。

《黄帝内经明堂》:“列,行列也,此别走络,分别大经,所以称缺之,别之缺经之上,故曰列缺。”

《医经理解》:“列缺,大腕后侧上一寸,其筋间罅中,谓之列缺,言列于缺陷处也。”,

《经穴释义汇解》:“列缺,古谓天上之裂缝;天门。手太阴属肺,肺为藏之盖,居诸藏之上。至高无上曰天,肺叶四垂,犹如天象。穴为手太阴之络,腕上一寸五分。手太阴自此分支别走阳明,脉气由此别裂而去,似天上之裂缝。又列缺指闪电,而闪电之形,有似天庭破裂;故名。”

图片

图片

【类属】①本经络穴(《灵枢●经脉》)。②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经指南》);交任脉(《玉龙经》)。③《千金》作本经原穴。

【位置】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灵枢●经脉》:“腕上分间……去腕半寸(疑是寸半之误)。”

《甲乙》:“去腕一寸五分。”《千金》《千金翼》《外台》《铜人》《大全》同。

《外台》引甄权云:“腕后臂侧三寸交叉头两筋骨罅宛宛中。”

《圣惠》:“在腕上一寸,筋骨罅间宛宛中。”

《玉龙经》:“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尽处是穴。”

按:本穴位置,《灵枢●经脉》云在“腕上分间……去腕半寸”,该书定经渠于“寸口”,本穴当在一寸以上无疑,故“去腕半寸”当属“去腕寸半”之误。《甲乙》云“去腕一寸五分”,古今多从。《圣惠》云“在腕上一寸”,因该书将经渠亦定于寸口,本穴则不应在腕上一寸,两穴落点一致,不可取法。近人多以两手交叉取穴,位置与《甲乙》基本相同。

【取法】①以病人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立拳,把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是本穴。(图7-5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深筋膜→旋前方肌→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双重分布。桡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位于肱桡肌的内侧。动脉后方下段有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桡动脉可由肘窝下方2厘米与桡骨茎突前方做一连线,该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桡神经浅支与动脉伴行,该穴位于桡动脉和浅支的外侧。

【功用】宣肺理气,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

神经系统病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噤,偏正头痛,惊痫等。

泌尿系统病症:溺血,遗精,阴茎痛,小便热,小便难,小便涩痛等。

消化系统病症:腹痛泄泻,痢疾,吐血,噎膈等。

心血管病症:心胸疼痛等。

妇产科病症:产后不能言,死胎不下,乳痈等。

其他病症:牙疼,疟疾,腰疼,风疹,四肢暴肿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哮喘,偏正头痛,面神经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遗精,牙痛,半身不遂,高血压,以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成方举例】小儿惊痫:列缺、阳明络(《甲乙》)。

疟疾:列缺、后溪、少泽、前谷(《千金》)。

阴茎痛:列缺、阴陵泉、少府主阴痛(《资生》)。

偏风:列缺、冲阳;健忘失记:列缺、经渠、太渊(《大成》)。

肺结核咯血:列缺、太渊、尺泽、足三里(《针灸学》)。

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均灸(《针灸学》)。

偏正头疼:列缺、太渊;喘急:列缺、足三里(《杂病穴法歌》)。

【现代研究】针刺列缺穴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呼吸道的阻力下降,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得到缓解,使支气管哮喘平复。针刺的平喘作用,可能与针刺对植物神经功能、血中乙酰胆碱、组胺和肾上腺素水平的调整有关,从而有利于细支气管痉挛的解除,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水肿减轻,通气功能改善。

有人通逍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针刺列缺配肾俞或照海可增强肾功能,酚红排出量较前增多,尿蛋白减少,血压也下降,这种效应可持续23小时,再针刺时仍有效。也有人实验,针刺列缺穴,可引起膀胱收缩反应,使排尿量增加。

针刺列缺穴又可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有人通过血管容积描记方法,针刺列缺可引起小腿血管容积变化,出现血管收缩现象。

图片

列缺

【别名】童玄、腕劳。

【部位】在前臂桡侧之下端,桡骨茎状突起之直上。

【局部解剖】有内桡骨肌,拇长屈肌之外缘,有后臂皮神经及桡骨神经之分布,有桡骨动脉、头静脉。

【主治症】三叉神经痛(偏正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口噤不开、口眼歪斜)、桡骨部肌炎(手肘痛)、半身不遂(偏风)、阴茎痛溺血(阴中疼痛、溺血精出)。

主治:偏风口眼歪斜、手肘痛无力、半身不遂、口噤不开、咳疟寒热、烦躁、咳嗽、喉痹、呕沫、纵唇、健忘、惊痫、善笑、妄言妄见、面目四肢疼肿、小便热痛、实则肩背暴肿汗出、虚则肩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

【摘要】此穴为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千金翼方》:治男子阴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壮。《玉龙歌》:寒痰咳嗽更兼风,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渊一穴泻,加多艾火即收功。《席弘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又: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四总穴》:头项寻列缺。《马丹阳十二诀》:养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

【取穴法】以两手之拇指、食指张开,两虎口接合成交叉形,右手食指押在左手之桡骨茎状突起之上部,食指尖到达之处,约去腕关节一寸五分,是穴位。以手侧置,穴位向上,以拇指爪甲在茎状突起之直上探取筋骨陷中,按定下针。

【针灸法】针入二至三分,针尖略向肘部微斜进去,灸三至五壮。

图片

图片

列缺(童玄、腕劳)

【位置】在腕后桡侧15分。

【解剖】在桡骨之桡侧,茎突之上方,拇长展肌腱的外缘,旋前方肌中,有桡动脉的分支,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

【主治】偏正头痛,咳上气喘,口噤不开,小儿惊痫,掌中热痛,胁下满悸,肩臂寒栗,半身不遂。

【取穴】令患者两虎口交叉,示指按压在桡骨茎突之上部,示指尖端筋骨陷中是穴(附图9-18)。

【针灸】针23分,灸35壮。

【附注】此穴为手太阴之络,别走手阳明经。又与任脉之气相通,是奇经八脉交会八穴之一。

【例方】《资生经》:列缺、阴陵泉、少府主阴痛。列缺、后溪、少泽、前谷主疟寒热。

《医学纲目》:健忘取列缺、心俞、神门、中脘、三里、少海,灸百会。

图片

LU7列缺Lièquē

1)定位: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2)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上展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浅支和正中神经肌支及桡动、静脉。

3)功效:宣肺理气,疏风解表,通经活络,利咽宽膈。

4)主治:头项痛,咳喘,咽喉痛,面瘫,口噤不开,外感,水肿,三叉神经痛,半身不遂。

5)操作:向上方斜刺,针58分。患者常感觉有较强的酸胀感向肘关节方向放射。

6)配伍

①配翳风,治疗三叉神经痛。

②配合谷,治疗外感。

③配照海,治疗慢性咽炎。

④配后溪,治疗头项痛。

⑤配迎香,治疗鼻窦炎。

7)临床体验

①治疗消渴阴虚内热型:脾俞、肾俞、足三坚、曲池、太溪、列缺、照海、胰俞为主穴。列缺,向肘部斜刺1寸,均施捻转补法,益阴泻热;膈俞、脾俞、肾俞、胰俞,均向脊柱方向斜刺0.5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曲池,直刺11.5寸,均施捻转补法。均留针20分钟。太溪,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照海,直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足三里,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可以益阴泄热。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风热袭表型:大椎、曲池、列缺、合谷为主穴。大椎,向上斜刺0.5寸,不施手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列缺,向肘部斜刺1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合谷,直刺1寸,施提插泻法1分钟。可以祛风解表止痒。

③治疗粉刺肺胃蕴热型:尺泽、列缺、太渊、大椎为主穴。大椎,向上斜刺0.5寸,不施手法;尺泽,直刺0.81.2寸,或点刺放血,直刺时施提插泻法半分钟;列缺,向上斜刺0.30.5寸,施提插泻法半分钟;太渊,直刺0.30.5寸,施捻转泻法半分钟。可以疏风通络,泻肺清胃,凉血解毒。

④治疗过敏性鼻炎:迎香、合谷、列缺为主穴。迎香,向内斜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合谷,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列缺,斜刺0.50.8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15分钟。可以宣肺益气、固表止鼽。

⑤治疗急性咽炎:列缺、照海、太溪、三阴交、廉泉为主穴。列缺,仰掌取穴,向肘部斜刺0.5寸,施迎随捻转泻法1分钟;照海、太溪、三阴交,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令针感沿其经脉传导;廉泉,当舌骨的下缘凹陷处进针,直刺0.51寸,施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20分钟,可以滋阴、降火、利咽。

⑥治疗咳嗽:鱼际、列缺、孔最、肺俞、大椎(刺络)为主穴。鱼际,直刺0.51寸,施捻转泻法30秒;列缺,逆经斜刺0.5寸,施捻转泻法30秒;孔最,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30秒;肺俞,向脊柱正中线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点,加闪火罐,至出血5ml左右为度。可以宣肺止咳。

⑦治疗风寒,汗出,中风:风池、列缺、肺俞、大椎为主穴。风池,向对侧眼角斜刺1.5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列缺,逆经斜刺1寸,施捻转泻法30秒;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5寸,施平补平泻1分钟;大椎,局部点刺35点,加火罐,至出血35m1为度。可以疏风解表。

⑧治疗小便数而欠:列缺、中极、肺俞为主穴,列缺,迎经斜刺1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中极,直刺1.52寸,施呼吸泻法30秒;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5寸,施捻转半补平泻1分钟。叮以宣肺利气,通凋水道。

⑨治疗消谷善饥:列缺、照海为主穴。列缺,随经平刺1寸,照海,直刺0.5寸,施捻转补法。可以滋阴清热,通凋任脉、阴跷脉。

⑩治疗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孔最、列缺、肺俞、膈俞、肾俞、太溪为主穴。孔最,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列缺,随经斜刺1寸,施平补平泻;肺俞、膈俞、肾俞,向正中线斜刺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溪,直刺1寸,施捻转补法。可以补益肺肾、止咳平喘。

8)附注

①本经络穴(《灵枢●经脉》)。

②八脉交会穴之一(《钭'经指南》),交任脉(《玉龙经》)。

③《备急千金要方》作本经原穴。

图片

列缺(Lièqūe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国标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图2-5)。

图片

【其他定位】

1)《杨甲三取穴经验》:桡骨茎突的起点。

2)《针灸大成》:去腕侧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罅:缝隙)。

【详解】

取穴指南

《国标》中“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问”的表述欠妥,因为在腕横纹上1.5寸,肯定是到桡骨茎突处了,而这里的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多数位于共同的骨纤维性管中,从体表是找不到它们之间的缝隙的。

列缺穴的“列”,是排列的意思;“缺”,是凹陷的意思。古代称闪电和天际裂缝为列缺。说明此穴应在一个凹陷中,再结合《针灸大成》所说的“骨罅中”,故此穴的最佳表述应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凹陷处。

主治归纳

1)脏腑主治:①外感头痛、项强等邪在肺卫的病证;②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穴性主治:①齿痛、口眼歪斜(列缺为本经络穴,还可治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病证,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还出夹口);②慢性咽痛(列缺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任脉:上关元,至咽喉。治疗时常与照海相配)。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图片

杨甲三经验

图书名称:杨甲三百年诞辰纪念珍藏版

图书作者:杨甲三主编,杨甲三名家研究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