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6、秦汉以后占梦迷信的变化

 梦百科 2022-10-15 发布于北京

占梦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虽然从春秋战国开始市场越来越小,但由于梦本身的神秘性尚未揭穿和未被理解,这种迷信不但代代相传,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顽固性。不过,时间在变化,迷信本身也在变化。

同先秦相比,秦汉以后的占梦,主要有三个显著的变化:

第一、占梦从官方的一种宗教信仰,逐渐变成民间的一种世俗迷信

我们前两期讲过,占梦在商周时期,首先是统治者的一种信仰,是国家的一种制度,凡有大事,都要郑重的进行占卜。甚至在没有梦时,还要通过一些宗教程序向神祈梦,求神托梦。占梦者或占梦官属于国家政府的官员。

秦汉以后,帝王们虽然仍有许多传统的宗教神道活动,但占梦很少再登大雅之堂,官制中也不再有占梦之职。因此,占梦主要在民间流行,逐渐同卜卦、算命、风水、相面之类一样,成为许多世俗迷信的一种。

《汉书·艺文志》将占梦列于“数术略”的“杂占”类。《晋书》将占梦家归入“艺术列传”(这里的“艺术”指“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之术,其实就是方术)。一直到宋代李昉编纂《太平御览》,有关占梦和梦兆的文献都在“方术部”。

不过,本系列的第一集就说过,占梦始于初民的梦魂观念,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加上统治者们自身也并不了解做梦的原因,他们仍然经常对梦有一种疑惧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需要经常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占梦虽是一种世俗迷信,但是统治者们并没有、也不愿意摒弃它。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的母亲“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己而有身,遂产高祖”,这完全是以梦为据,说刘邦是“龙种”。

《后汉书·冯异传》记载,刘秀上台之前曾对冯异说:“我梦乘龙上天”。冯异心领神会,赶快把他扶上皇帝之位。

此后,历代帝王孕生、上台,几乎都有神乎其神的梦兆。孕生之前,王妃必有受日、怀日之梦;上台之前,帝王必有乘龙、上天之梦。简直成了一个惯例。

第二、占梦同其他宗教迷信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利用

两汉时期,“谶纬猖獗,天道人事无不附会于五行”,谶纬就是神学说,谶纬之学是盛行于秦汉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梦也被列为谶纬五行说的一种,或者说,谶纬五行说也被用来占梦。在流行的谶纬图书中,上自黄帝、少昊,下到孔子、刘邦,记载梦兆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汉魏六朝,用谶言隐语来解梦简直成了一种时髦。

第三、占梦作为一种方术,越来越复杂、精巧和圆滑

从《左传》、《诗经》等典籍中可以看到,先秦占梦,首先用的是“直解”方式,就是直接从梦象的内容解释梦意。再一种方式是“转释”,其中主要是“象征”的解法,认为梦象并不直接表现梦意,只有梦象所象征的内容才是梦意。

秦汉之后,除“直解”外,在“转释”中,由“象征法”又衍生了许多新的解法,如“连类法”、“类比法”、“破译法”、“解字法”、“谐音法”等。还有一种“反说法”,梦凶为吉,梦吉为凶,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梦”,把梦意反向解释。

这样,一个梦到底用哪种解法,占梦者有很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他就很容易根据当时的需要而随意附会,无论结果是否应验,他都能自圆其说。


关注『梦百科』,只专注于「梦」,为您开启梦的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