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微观论||著名画家李洋洁的水墨极简之道

 名人百科网 2022-10-16 发布于北京
关于李洋洁水墨的探索
文/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书画史,在历朝历代当时饱受争议也受到批评的人,后来也成了传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最后都会成为传统的同盟军,这是时间的迟早问题。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应该有三远:离别人绘画方法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科学道理远。越花俏,艺术含金量越低,朴素是一个好艺术品的重要元素。
       新水墨画不单是材料与语言技法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水墨观念、艺术观念的改变。中国画的困境正是画家自身的困惑,对传统而言不是否定而是超越。新水墨画随时间的失衡也将变为传统的一部分,现代中国画或水墨画的继承性要以它全新的形象加以创造性的阐释。时代的召唤,你的前行别无选择。

       李洋洁先生早年入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系(古书画修复与保护),传统功力深邃,年轻有为就在中国最具权威的天安门广场举办过个人画展,当今还有谁能与之争锋。先生极具个性,有独特强烈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章法奇妙,善于留白造境,作品内含丰富,匠心独具,高古而神秘、抽象又清雅。这是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格局、新的视野,它能够带来人们所不熟悉的景象,而这个景象包含很多,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通过这种绘画形式反映新的审美,新的一个图式,它给人们带来一个新的视觉上的冲击力,视觉上带来崭新的感受。
       我们不能依据传统的审美经验尝试在他的作品中找寻确定的指涉,因为图像的文学性和叙事性不再作为表达的重点;同理,寻觅普遍的定式型美感也只是徒劳。艺术家想要挑战的,是非具象图形传递感觉和思想的可能以及最大程度上开放作品释读的可能。艺术家在此的“反叛”,是为了去除了一切提示性的线索,消解作品之外、图像之外的“解读钥匙”。从而将释读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交给观者。
       总而言之,……无论是外在世界的呈现,还是内在精神的表达,都对应了创作者的情绪、情感与哲学观。诉诸于视觉,又接引着观者遐想,让宣纸上的水墨摆脱程式的窠臼,萌发新的生命力。

木心先生说: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现在很多人穷,
穷的不是物质,
也不是文化,
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
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
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
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丰子恺先生亦曾说:
“人欲有五:
食欲、色欲、知欲、德欲、美欲”。
可见,
审美的欲求是人的天性,
也是生命品质的一部分。

何须以繁冗的外表为夸饰,
简单洗炼,天然冲夷,
才更显出动人神韵,
这便是极简。

恰到好处的净,
妙到分毫的境,
极简近乎禅,
可感受,不可语。

《道德经》中说: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极简也是这样,
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
感官上简约整洁,
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虽简约,却不简单。

生活中,
我们总是兜兜转转,
从多彩到无色,
由繁复至简单,
于喧嚣归寂静
待真正静下心来,
才发现其实极简才是极美。

就像八大山人的画,
“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是旧山河”。
一鱼,一鸟,一树,
一花,一果,
甚至一笔也无,
只盖一方印章,
便成一幅画。
干净简练,
似是而非,
极具禅意。

就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不到两百字的文章,
写尽了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
西子湖畔的风姿神韵,
呈现出一幅素净的水墨丹青,
空灵晶映,
藏冰雪之气,
含无穷意味。最高级的审美,
一定是极简。

素到极致、简到极致、净到极致,
都让人心底安详、心生禅意,
内心深处复归于最本真的、永恒的宁静。

极简花道
花道,
将色彩沉淀,
将禅的“化繁为简”蕴含其中。

一玄一素,
一白一黑。
造化以一玄一素
变化出异彩缤纷的大自然
掌握了玄化
就掌握了创造力
就是直指本体
只插一朵花,
背景里不能有丝毫杂物,
求的是天地之间,广阔寂寥,
唯留花与你,一期一会。

极简茶道
茶与器皆出于自然,
又复归于自然,
美茶、美器、美境、美心,
天人合一,
方为茶之道。

极简香道
香道文化,传承千年。
中国氤氲千年的传统香学文化,
是美学极致体现。

对于极简,
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大概是回归本真,
剔除没必要的,
留下内心所需,
便是极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