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角落的同胞——苏里南华人

 长弓有心 2022-10-16 发布于广东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年9月,随着韩剧《苏里南》的播出,这个国家迅速为人所知,而剧中的经商者、毒贩子则是利用这一国家的不为所知进行活动,特别是剧中由黄政民饰演的毒枭在看报纸时无意间发现这个国家露出的诧异表情更衬托出这个国家的“小”。当然,该剧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还在于对当地社会结构的表现,特别是由台湾演员张震饰演的华人黑帮更是让中国观众印象深刻,那么华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边呢?

文章图片1

韩剧《苏里南》海报

一、开拓者

苏里南,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一个人口仅有60万的小国,这里气候炎热、环境优美,早在三千年前就有印第安人在此定居,若非欧洲殖民者的发现,估计至今仍是一个与世无争的渔猎“世外桃源”。1499年西班牙人偶然发现了这里,而欧洲人也从16世纪开始陆续移民至此,这里的人口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到来加深了苏里南与世界的联系,也带来了奴隶制,殖民者利用奴隶种植园生产糖、咖啡、可可和棉花,然后出口到阿姆斯特丹市场,大量的奴隶需求使得许多黑奴被运输至此,仅在1713年的200个种植园就有1.3万名非洲奴隶,直至19世纪末荷兰才废除奴隶制,而外国工人便代替了原来的奴隶,第一批中国人便是在这样一个契机下到达了那里。

荷兰废除奴隶制前夕的1853年,由于担心奴隶制的废除奴隶制,再加上高死亡率和高出逃率的造成劳动力短缺,当地农场主因此开始对外招工。那个时候的出国务工与现在不同,现今的出国务工大多具有完善手续且合同较为公平,一般在东南亚国家称这些从事低端工作的外来人口为“外劳”,而19世纪的“外劳”则是契约劳役。契约劳役表面上是双方自愿签订契约的一种劳资关系,但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奴隶制,因为签订这种契约的劳工大部分是因欠债等原因而将自己无偿出卖一段时间,18名来自爪哇岛的华人便以契约劳工的身份成为了第一批来到苏里南,在3个多月的漫长航程中,4人不幸病逝,华工契约期满时,仅有11名华人存活,其中3人选择继续留在苏里南谋生。后来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封建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也对外敞开,在1858年-1870年间陆续有2000余名华工到达苏里南。

苏里南的华工在这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契约劳役是没有工资的,所以华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对此殖民者又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解放”生产力,即坑骗+暴力。由于奴隶制已经被废除,所以殖民总督查尔斯·皮埃尔·辛姆夫在华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修改了合同以有利于雇佣者,这让华工彻彻底底变成了美元奴隶制下的奴隶,雇佣者和警察可以肆意地对华工进行拳打脚踢,来苏的第一批华人便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文章图片2

二、融入者

1874年由于清政府禁止劳务移民,以及招聘成本提高,对苏里南的华人输入量开始减少,并且有大量在祖国拥有家室的人回国,使得苏里南的华人人口相对较少,至1905年当地华人仅剩1160人。留下来的这批中国人大部分都在当地娶妻生子,通过涉足食品零售业在这里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为更好地在苏里南生活他们还积极融入其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改信当地人信仰的宗教,特别在20世纪中叶,因为当地许多天主教学校为重点学校,因此天主教皈依者在荷兰学习的机会也更大,所以许多苏里南华人皈依了基督教,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7.4%的苏里南华人信仰基督教。

20世纪中叶,随着当地稀有矿业宝库的发现,铝土贸易成为当时吸引人们去移民投资的一大热点,因此许多台湾人及其他与苏里南华人有联系的海外华人移民至此,这是继19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华人移民潮。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许多“有梦想”的中国人出国提供了便利性,苏里南再次引来一波移民潮,这里面也不乏许多非法移民,当然很多人留在那是无奈的,因为他们原本的构想是以苏里南为中转站移民至美国等发达国家,但后者加大对非法移民的限制造成了他们的滞留,这批人由成为了苏里南华人的重大组成。

随着华人的增多,自然会现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华人在融入当地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文化传统而建立了许多华人商会及华人学校,这也得益于该国包容性的政策,例如苏里南是少数将客家话定为法定语言的国家,甚至还把春节当法定节日。由此可见在苏里南宽松的族群关系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里南民族文化。

文章图片3

韩剧《苏里南》张震饰演的华人黑帮形象

三、参与者

华人在苏里南不仅是文化贡献者,更是历史参与者,殖民期间苏里南的主要职务大部分由具有荷兰背景的人担任,直到1975年独立后的苏里南才打破了这一政治格局,并为华人的参政提供了契机。独立后的苏里南充斥腐败和经济萧条,因此刚刚成立的苏里南军队组建了工会以维护自己权益,时任总理亨克阿隆对此表示反对并逮捕了该组织领导人,于是军队创建人德西·德拉诺·鲍特瑟与其他14名士官便于1980年发动了军事政变,并开始以“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幕后统治该国。

鲍特瑟可谓具有苏里南这个国家多民族特色,其诞生于拥有美洲印第安人、非洲人、荷兰人、法国人和华人血统,因此并不能简单将其归类为哪一族,由其军队把持下的文官政府成员存在其他民族。为了方便统治,鲍特瑟让政治上声望较低的且祖籍广东的陈亚先接任了总理的职务,不久又因总统的辞职他也便兼任了总统一职,陈亚先的就职意味着华人开始在该国政治中具有重要一席。本来鲍特瑟希望他的扶持者是一个听话的人,但事与愿违,陈亚先组建了一个左翼内阁,其目标是恢复民主和国家军事委员会的权力,陈亚先提交的宪法草案在1981年被军委会否决,造成了政府和军方之间的紧张局势,1982年2月4日,由于双方未能就宪法草案达成一致后,陈亚先辞职并流亡荷兰,并投入到反对鲍特瑟的民主运动中……

文章图片4

苏里南第二任总统亨德里克·鲁道夫(亨克)陈亚先

具有华人血统的鲍特瑟在韩剧《苏里南》中被描述为一个残酷的军头和毒枭,在现实中似乎也是如此。在苏里南军事统治时期,许多反对者被谋杀,并在内战中残酷的血洗反抗军到过的村庄,政府军曾对反抗军头目的家乡屠杀了39人。90年代在苏里南恢复了民主制度后他被控涉嫌贩毒,1999年7月16日,、荷兰法院以鲍特瑟贩毒为由缺席判决其11年监禁,但后者坚称自己是无辜的,2012年4月鲍特瑟的前战友鲁本·罗森达尔(Ruben Rozendaal)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鲍特瑟以武器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换取可卡因,根据维基揭秘公布的一份美国大使馆的文件显示鲍特瑟与哥伦比亚武装力量确实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可谓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鲍特瑟的儿子迪诺·鲍特瑟最后也曾因贩毒、盗窃等罪名被苏里南法院判处监禁8年,但“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并在随后在反恐部门任高官,当然他在苏里南是有爹罩,出了国门就什么都不是,2013年巴拿马被美国缉毒局(DEA)逮捕,罪名是走私毒品并协助黎巴嫩真主党,面对指控他“避重就轻”,承认前项否认后项,最终被美国判处16年徒刑。又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鲍特瑟的一个养子曾经因为抢劫和谋杀一个中国人被判15年监禁,但得益于“胡汉三又回来了”,鲍特瑟在2010年当选总统后特赦了他,因而未落得迪诺的结局。

文章图片5

德西·德拉诺·鲍特瑟

结语

透过苏里南华人的移民史,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族群的路线是从奴隶走向经济再走向政界,是一条华人通过自己血汗挥洒的路线。虽然一开始华人在苏里南地位低下,但随着他们的艰苦卓绝和祖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他们在该国的影响力也逐渐加深,无论是“民主斗士”陈亚先、还是“独夫民贼”鲍特瑟,都可以看到华人对这个国家历史走向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进入21世纪,随着中苏两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一影响将会变得更加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