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好了?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我最喜爱的宝库 2022-10-16 发布于陕西

“吃了吗?”是国人打招呼最常说的客套话,“吃撑了吗?”是现代人餐后交流的热词。

美食虽然是生命之光,但是吃撑可并不是一件好事!偶尔吃撑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若总是贪嘴的话,就可能会诱发疾病了。

图片

那么哪些病是撑出来的呢?关于如何健康饮食,此文也给出一些建议,不妨收好了,吃对了,身体才会更好。

这些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好了?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1.胃炎

经常因吃的太撑而导致消化不良,久而久之便会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反复发作。

如果本身就患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由于胃中有大量的食物存在,会刺激胃壁分泌大量的胃酸,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穿孔出血。

图片

2.大脑早衰

在肉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麸酸钠,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之后会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随血液流进脑部就会干扰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长期暴饮暴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智力迟钝。

图片

3.神经衰弱

早上吃好点,中午吃饱点,晚餐随便点,但是能做到这点的人却是很少,而有的人喜欢把很多事物都集中在晚上的时候吃。

如果在晚上经常大吃大喝的话,身体的肠胃蠕动消化就会受到影响,会给体内的各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的负担。大脑神经细胞过于兴奋而容易出现无法入睡的情况,从而造成睡眠不足。

图片

4.冠心病

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极其高的,而患上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导致了心脏功能的下降。

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吃太饱。摄入过多的能量会导致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含量升高,造成了血管的堵塞,以及血液过于黏稠。最终引发了血栓和冠心病的出现。

图片

5.2型糖尿病

虽然偶尔吃多吃撑不会影响长期健康,但长期过量饮食会导致肥胖。临床证明,肥胖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胰岛素抵抗本身与长期过量饮食密切相关。当血液中过多的糖分降低激素胰岛素在细胞中储存血糖的能力时,就会阻止血细胞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并使血糖水平更难控制。如果不加以控制,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图片

6.骨质疏松

根据研究表明,如果晚上摄入过多的鱼蛋奶等高蛋白质食物,会导致尿液中的钙含量系数增加,加速体内钙元素的流失,从而诱发骨质疏松的情况。

除此之外,长期吃得过饱还会导致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造成骨骼过分脱钙,加快骨质疏松的现象。

图片

不小心吃的太撑,到底该怎么办呢?

1.腹部按摩

如果一次性吃太撑了有可能会导致食物堆积,可以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的方法来缓解,在按摩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能起到一定帮助消化的作用。

2.适当运动

如果是吃太撑了,胃胀难受,可以适当运动,比如散散步、走走路,运动一下。可以加速胃肠蠕动,以便胃部食物消化吸收,缓解吃太撑了难受。

图片

3.喝消食茶

吃撑了之后可以适当地喝一些消食茶,比如山楂茶,有消化积食、开胃健脾的作用。对于进食过多,或者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不良的现象,有着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

4.服用药物

如果积食比较严重,比如出现了严重的腹部胀痛、腹部发硬,以及嗳气、恶心、呕吐现象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服用吗丁啉,能够增强胃部的动力,达到帮助食物快速消化的作用。

5.服用益生菌

在吃撑了导致胃部难受,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现象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益生菌食物,比如酸奶或者是一些益生菌冲剂。益生菌属于一种活性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消化酶,达到帮助胃肠道快速消化食物的作用。

图片

正常饮食有哪些标准?4个饮食技巧,你掌握了吗?

1.粗细搭配

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

2.主副食搭配

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图片

3.三餐饥饱适度

一日三餐总热能应为早晚各占30%,午餐占40%,不吃或少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体力和影响大脑的正常活动。不要大吃大喝,更不要狼吞虎咽,否则会损害胃肠道正常消化功能,甚至造成呕吐或消化不良。

4.清淡饮食

一天总热能有一半以上应来自粮食,约1/6 来自蛋白质,从油脂中获得热能只应占1/4。若过多摄入重油食品或糖,不仅会使热能摄入过高,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还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胃炎等。

5.按时用餐

一日三餐是人体摄入营养的主渠道,若餐间多吃零食就会影响正餐时摄入食物的数量。尤其是路边摊的食物,这些食品不仅营养成分单一,且大多存在食品卫生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