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刊备选)陈望道与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尹秀民(山东)

 天赋文学图书馆 2022-10-16 发布于河南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本文由文学时代微刊(公众号ID:wxsdwk)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8986期





陈望道与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文/尹秀民(山东)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有一位做出特殊历史贡献的人,他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译者陈望道。他对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望道,原名参一,字任重。1891年出生在浙江义乌县西乡分水塘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凋敝,民生深深陷于穷困与愚昧这一暗暗长夜之中。殘酷的现实,使少年时代的陈望道就产生了一个理想:一定要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来改变这一切。十六岁后,他翻山越岭,先后到义乌县城、金华州府、杭州省会求学,使他开阔了眼界。逐步认识到,要想富国强民,必须向西方学习,到科技非常发达的欧美去留学。于是,他来到上海,利用一年时间补习英语和数学,为赴欧美做准备。然而,因经济等方面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只好改赴日本求学。

在日本留学的陈望道以学法律为主,兼学经济、数学、哲学和文学。期间,他结识了著名进步学者、早期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并接触到他们译介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毅然回国来到杭州,经校长经享颐之聘,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出任语文教师。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南方新思潮的发源地。鲁迅、沈均儒、张宗祥、朱自清等著名文化人士,都先后在此担任过教学工作。

陈望道深受他们的影响,便以学校为阵地,热情的投入到了正在蓬勃兴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之中,成为社会改革的促进派。他与一师教师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一起,锐意革新,倡导新文学和白活文,被浙江封建顽固势力侮为“四大金刚”。1919年底,因《浙江新潮》刊登一篇题为《非孝》的文章,引发“一师风潮”,浙江当局要撤换校长经享颐,并要查办“四大金刚”。就在此时,陈望道的好友邵力子,在《民国时报》上发表评论,声援一师师生,各地学生也纷纷通电声援。迫使浙江当局不得不收回撤换、查办之命令。自此,陈望道便离开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经过“一师风潮”,陈望道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一师的改革,仅仅是宣传了文学革命。要想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改革。而改革社会制度,除了马克思主义,别无选择。

毛泽东曾经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最早传播到中国的马克思的著作,那便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了。

1905年,朱执信首先在《民报》上介绍了有关《共产党宣言》之要点。1908年,《共产党宣言》及恩格斯1888年为英文版《共产党宣言》所写序言的译文,刊载在东京出版的《天义》刋物之上。此后,中国的报刊便一次次刊载节译的《共产党宣言》。但是,在中国一直没有全译本。

戴季陶第一个筹划要把《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他在日本时,曾购一本日文译本《共产党宣言》,也曾试图翻译此书,因难度太大,便放弃此事。1920年初,他便打算在他主编的《星期评论》上,连载《共产党宣言》,便着手物色合适的译者。邵力子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向他推荐了他的好友陈望道。

戴季陶采纳了邵力子的建议,便约陈望道担当翻译巜共产党宣言》的重任。并给陈望道日文版和英文版本《共产党宣言》,作为参考对照之用。陈望道深知此书之分量,并知道,曾有不少有识之士打算并译介此书。但都片面,而且均不准确,甚至谬误百出,笑话多多。因此,他义不容辞地接受了邀请。

1920年2月下旬,陈望道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时代的特殊使命,秘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分水塘村。

分水塘村,是一个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小山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民风淳朴,隐蔽性强,尤其是陈望道家中的房屋也相当安全。他把工作室选择在大门西侧那间多年失修且网尘密布的小柴屋。为了防备敌人的突然搜查,他在柴屋里摆放了几件用具,一块铺板,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铺。翻译困难很多,唯一的参考资料就是一部《英汉词典》和一部《日汉词典》。面对这项艰巨而又崭新的工作,面对着一部思想观点之新又深的著述,面对着东西方文化背景之上的巨大差异,面对着无处不是前所未见的新名词、新术语……,他没有退缩,他不断地思考,探讨,磋磨,推敲。不时的喝茶,或是大口喷着烟雾,不断地搓着手,以抵抗山区那夜晚的春寒料峭。

在那无数日日夜夜中,在那昏暗的油灯下,陈望道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伏案而作。他字斟句酌,反复揣度,精心研究,准确无误地译出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那书中开篇第一句话,便使他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最后终于译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达到了确切、生动、精当的最佳程度。

在译介的同时,陈望道从中也接受着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增深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使自己的思想迅速得到了升华。他开始站在阶级分析的高度来观察这个生他养他的中国,观察自己的阶级地位。同时,对于共产党的性质,革命任务和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译完了《共产党宣言》,同时接到了上海《星期评论》的电报,邀请他回上海担任该刊编辑一职。他遂即携带译稿回到上海,交给《星期评论》负责人李汉俊,请他与陈独秀校阅,准备在《星期评论》上刊载。但是,他刚到上海的第二天,编辑部紧急决定《星期评论》停刊。

就在这时,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编辑部迁到上海。陈望道应陈独秀之邀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当时,陈独秀、沈雁冰、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一起讨论马克思主义和建党问题,研究会对陈望道译出的《共产党宣言》非常重视,并准备出版印刷,因苦于没有经费而搁浅。

恰在此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经李大钊介绍來到上海,与陈独秀联系并商谈中共建党问题。当维经斯基得知无钱印刷中译《共产党宣言》之事后,便给研究会(即后来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以资助。使其在上海拉斐德路(今复兴路)成裕里十二号,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一个小型印刷所,即“又新印刷所”。不久,《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在这里问世了。时间是1920年8月。

陈望道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为小三十二开,竖排版,五号铅字刊印。共五十六页,平装,长十八公分,宽十二公分。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肖像上端依次印有四排字:“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肖像下方有“马克思”三个字。在封底自右向左依次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原著者马格斯、安格尔斯”、“翻译者陈望道”、“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

该书于1920年8月第一版出版后,因发现将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为《共党产宣言》,故立即出版第二版,更正为《共产党宣言》,并将水红色马克思像改为蓝色。

1920年8月出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尽管将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但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笫一个中文全译本!

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创始者马克思的肖像。

这是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将“有产者”、“无产者”、“阶级斗争”这些闻所未闻的新名词,作为斗争的一种理论武器,交给了亿万中国人民。

这是笫一次,用最通俗易懂、最精炼最准确最有力度的中国语言文字,将革命者的呼唤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传递给了亿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使他们觉醒,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笫一个中文译本,终于使“共产主义”这个“幽灵”飘荡到了中国大地。它使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先进知识分子热烈欢迎,并由此得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的滋养与熏陶。它的广泛传播,像光芒万丈的灯塔,为中国革命的不断前进指引着方向!

1936年仲夏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今志丹县)一个窑洞里,对美国记者斯诺,畅谈他革命理想的形成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时候说:“有三本书特别深的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由陈望道译介,于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现在已经成为异常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由于时间久远,截止目前,国内发现并仅存共有五本。其中,国家图书馆收藏本,但封底版权页已残缺;上海挡案馆和上海图书馆内各存一本,但也有些损坏;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本,原封面已无,现补封面是隐格水印笔记本纸。

而于1975年在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发现、现收藏于广饶历史博物馆的1920年8月由陈望道译介出版的这本《共产党宣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珍本中保存最完好、而且是在农村流传使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有着一串串动人故事的一本,为国家一级文物。

经考证,广饶藏本,是由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一大”时帶回济南的。1925年春,广饶籍在济求学学生、早期共产党员刘子久、延伯真、刘雨辉(女)回乡探亲时,又将这本《共产党宣言》带回广饶后,交给了时任中共刘集村支部书记的刘良才。自此,广饶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在这本被称为“大胡子”的书的光辉指引下,不断发展前进。几代共产党人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它保护、保存下来。这些质朴的农民共产党员,于1975年将这本伴随着他们半个多世纪的红色宝书,无偿捐献绐了国家。

陈望道,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所熟知,所敬仰。是他,把《共产党宣言》这部一问世就震撼了世界的巨著,这烧毁旧世界的圣火,传播给了华夏民族和它的亿万劳苦大众。使他们奋起抗争闹革命,砸碎万恶的旧世界。砸碎那缠缚在他们身上沉重的铁锁链,使他们懂得翻身求解放,不能靠什么神仙和皇帝,只能靠自己。他们高喊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们坚信:“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的光辉照耀下,彻底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现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力量。陈望道,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一个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后,陈望道在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的同时,与李汉俊、李达等组织建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担任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前夕,他被选为上海地区代表,然而因事未能参加会议。“一大”后,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后来,由于对于陈独秀家长式作风极度不满,他便主动脱离党组织。即使如此。他仍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不断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1956年新年后不久,毛泽东赴上海视察,点名要见陈望道。陈望道非常激动,更加迫切要求回到党的怀抱。不久,便向上海市委提了出来。上海市委向中央汇报此事后,毛泽东指示说:“陈望道什么时候回到党内,就什么时候回来。不必写自传,不必讨论。可不公开身份。”

1957年6月,陈望道终于回到党内。1973年8月,陈望道被选为“十大”代表。参加“十大”时,才将他的秘密身份公开。1977年十月,陈望道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六岁。

(写于2021年8月21日,改写于2022年6月29日)

版权和免责声明:

本作品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责由作者自负。
本作品系作者授权本刊原创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作品部分图片选自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特约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尹秀民,山东广饶人,退休公务员,副编审,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人才学理论,习作散文随笔等,出版十一部专著,发表论文多篇,计四百余万字,多获省市奖项。
























【温馨提示(投稿指南)】

本刊纸刊所用稿件均从天赋文学社旗下公众平台(文学时代微刊、作家新时代、天赋文学、金道文学、天赋百花苑)所刊发作品中选用。关于稿费及本刊微刊和纸刊用稿的说明请点击并阅读下面内容:2020年最新投稿指南和稿酬规定(最新)纸刊《天赋文学》报创刊号大揭秘























《文学时代微刊》编辑部
主编:郑清风
执行编辑:早春丽日
编辑:花想容兮 尚斌 鲁捷 师法自然
公众平台微信号:wxsdwk

我和我的祖国


更多好文章供你阅览























往期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