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睢秋声

 马尔的视觉 2022-10-17 发布于安徽

堂主老沈意在濉溪石板街上的古睢书院筹备处小院里设立了茶室

复建书院,集八方文士,聚一地之文气,打造与形成书院的文化平台效应,他有条不紊地谋划着篇章。

本以为只是个临时过渡,摆设不会当真,没想到堂主如此用心,从环境到小物件,一样一样地透出东篱那般质色。

堂主的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力确乎非同寻常,他所呈现的“陋室铭”状貌,要比诗人刘禹锡的更具声息。

进入这种气场氛围,不由自主地也随他做了回性情古人。

前日茶室邀来了小城的文物考古专家魏世森先生。

听杨国会老兄多次介绍过魏先生,赞他知识渊博,手上古瓷藏品丰富。

宋瓷一块的鉴定、鉴赏尤为突出。

天气回暖,初秋的意思转回身,时光慢了下来。

古睢茶室里,听魏老师聊小城文物考古的事情。

古相城,以宋国陪都的身份,携泗水郡、沛国沛郡之繁茂,作为先秦与两汉文化的高光之地,地下不知藏有多少佐证的依据。当年运河完整的古瓷物件挖掘出来,簇新如初,这种经过沙土掩埋存留下来的东西,专家们看了,很难相信它们来自于七八百年之遥的那个年代。

魏老师最感痛惜的是,小城发现了几处历史意义重大的遗址,却未能保护下来。比如盖高楼发掘出战国时期的相城的地下排水沟网系统,若是原址保存下来,如此大的面积,国内首屈一指,国际上亦罕见。它的考古意义,绝不亚于古运河码头柳孜遗址。

魏老师絮絮碎碎地说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我和堂主都是初识魏世森先生。他瘦瘦精精的身材,人显内敛而斯文,打开话匣子却又滔滔不绝。

他是我见到的职业角色颇具反转性、经历丰富的人物之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魏世森凭一把小提琴叩开了淮北文工团的大门。他算是音乐世家,有叔伯在中央乐团任职,姐姐在空政歌舞团以一首《夜莺》名动歌坛。老魏自己的音乐生涯却很短暂,因手出毛病再不能登台拉琴,便转场电影公司搞财务。

这是他的职业角色的第一次反转。

从小提琴演奏员到公司财务,中间的巨大鸿沟他很快就填平了。魏老师是那种能敛住性情,专心坐下来做事的人,又肯钻研,别人看起来跨度很大的职业转换,他却能轻而易举。

一九八三年安徽大学面向省内办了个文物考古班,三十二岁的小魏考上了。公司经理有些不解,那是电影风光无限的时候,考古是个啥破玩意。魏世森却十分欣喜地找到了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业方向。

毕业后分到市博物馆,也就是老相山庙后院,单位牌子挂到庙门前,竟是郭沫若的手书。他对办公条件的简陋毫不在意。相城是先秦、两汉的政治文化的密集区,文物与考古空白也多,是文物考古的宝藏之地。

可博物馆太穷了,除了人头费,可怜的一点办公经费也仅供维持。欲待大展身手的考古专业门里走出的魏世森,发现了几处宝贝,馆里却没有资源、资金、影响力去做现场保护。有些文物,离开了现场、遗址,它的历史价值便要大打折扣。

身处有心做不成事的困境,郁闷、煎熬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老魏,转身去了财政局,似又回归了电影公司的先前。不久受命创办世诚会计事务所,带领一众人跻身安徽十大所的行列。

六十岁时再回帆返聘为市博物馆顾问。老魏呵呵笑着说,我这顾问可是实打实的,月薪好几千呢。

我喜欢听他人的人生故事,兜兜转转之中,读了一本好书。

天色已晚,堂主在老街上要来几样凉菜,配着鳝丝汤、煎包,院子里拉开桌子便喝将起来。这种极简易的吃法、喝法,很对魏老师与国会兄的脾性,二人兴致勃勃。

魏老师看似文弱,却有些酒量。原打算喝瓶米酒相陪的沈堂主,又豪气万丈地端起来白酒。

闻讯堂主有好友来,石板街大曲的创始人张明礼匆匆赶过来。

当初出第一批石板街大曲二两小瓶,他把堂主和马尔的头像都印在商标上面,喝完了马尔,还留下带有堂主头像的几瓶。

魏老师知酒懂酒,连说喝出了老版的濉溪大曲味道,味厚香醇。

我与张明礼仅有几面之缘,虽是过亿的企业家身段,人却谦逊诚恳。

石板街大曲是他回报家乡的一面旗帜,他有雄心推动这一品牌,与濉溪老街一起名扬天下。

座上增新客,堂主又拿出几样糕点来佐酒。

好酒好心情,众人不觉意皆熏熏然矣。

作者相关文章

临涣人续写的新“濉溪大曲”故事

欢聚

街面走过秋日的微风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