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有感于一直主张“健康是为生活服务的”这一口号喊得太真诚了,被身边的朋友们错解并分类成“佛系跑者”,发了《现身说法:既要尊重科学,也要刻苦努力》一文。 既然是自己的爱好,一定要有付出。这点不容动摇。在自己有潜力、且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直白地说,怎么也得自己给自己打80分。 如果只是吊儿郎当地对待一项自己认为的爱好,实际上不是真爱。 在给自己的评判中,分客观成绩和主观努力两个方面。 就客观成绩而言,在我的认知中,坊间所谓“合格跑者”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里程碑,如5公里25分,10公里50分,半马2小时,全马跑进关门线。跑进这些门槛,对爱好者来说,已经是80分而不是60分了。 这些门槛,那可是不考虑年龄因素的! 老实说,这也是我日常瞄准的基线,目前,的确都在这些线内。 但,人的体能一定会逐渐衰落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遇到有人在私话里问,老威你多大年纪。我相信问这些话的朋友,可能要找一个参照标准,看看自己在同龄人中,是落后、合格、还是优越。 我一般不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互动,倒并不是说基于“年龄是隐私”之类的原因,而是因为,对于运动有素的人而言,心肺系统,有氧能力,骨密度指标等等,与年龄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问年龄是为了对照健康状态,这个逻辑不存在。 至于竞技成绩,在宏量来说,与年龄一定有关系,但是具体在个案上,也难说一定有关系。 我对照一些根据年龄层来分的运动指标的表格,我的有氧能力,和运动中实际得到的VO2MAX水平,在比我小25甚至30岁的群体中,竟然也能排在“优秀”。 我的同学中,很多人都做爷爷了,甚至做爷爷多年了,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在关注本公众号的跑友中,年龄恰好是我一半的小朋友与我成为忘年交的,也有。 随着体能衰落,终究也会逐渐落在上述这些基准线外面去,这是客观规律。只是每个人衰落的时间来临得早晚有区别而已。 但是,—— 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 适时调整“合理期望”使其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体能力相应; 通过努力,保持在理想平衡点。 这些,也是另一种“刻苦努力”。 对于绝大部分不是以体育作为糊口或者事业的人来说,运动毕竟只是一个为生活增光添彩的助力,所以,不必为此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压力——毕竟,每个人承受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多的了。 我想我们都见过、或者自己就亲身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对一项事物发生爱好,兴趣浓厚时,有时候会倾注很大的热情,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对本职工作、生活本身,都有所疏忽而产生影响。 之前在文章中说过一个案例,有位中老年跑者,为了在朋友圈里秀跑量,甚至秀每日步数,而把身体和生活跑到无法收拾的案例,好在最后幡然悔悟,回归生活。 轻一点的案例,我也见过有的人在上班时间,也天天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绩。或者翘班去参加一个比赛什么的。 在我看来,为了爱好而影响本职工作和生活,这几乎就是走火入魔的境界了,本末倒置了。 我认识一位基本日常训练全部4字头速度的跑友,实力非常强大。可是他跟我说,体检时转氨酶老是高企。我说你那是让身体持续在劳苦状态的缘故。 这类案例,我们不少见。 一方面,我主张刻苦努力——尽量让自己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另一方面,我也主张不要被一项爱好牵着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这的确有点难。 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过度地放大了从运动中愉悦自己的功能,以至于有点对自己谄媚。通俗地说,就是:随随便便地一运动,就觉得自己做了莫大的伟业,成就感、愉悦感爆棚。体现在社交上,则是用10分钟配速跑了两公里,照片发了好几个9张。 甚至,为了发“跑步中的照片”,就是本次“跑步”的目的。 老威的观点: 1、运动与其他爱好相似,都需要付出。 一天打鱼,三天晒网; 稍微有点身体疲累,就立刻中止,不让身体吃一点苦; 对于改变现状,冲破舒适区存有恐惧;……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会取得效果的。 须知,效益不是从一次玩命中取得的,是从长期规律性运动中取得的。 2、不要虚度。 时间付出很多,但是因为总是在随随便便的运动,收效不大。 特别典型的,是每天都在花一定的时间,但是对于这个时间的使用,是很随意的,类似“我活动活动”。表面上看,每天一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花进去了,却没有收获这个时间该有的收益,这是非常典型的虚度。 只是因为这是在做一件大家公认比较“好的”事情(一般人都会认为运动是好事),所以,即使虚度了,也比较容易麻醉自己而已。 3、不要总是在“追随”高手。 见贤思齐,看到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习,这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只能跑6分多,7分多的人来说,言必称基普乔格,就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说明天要开车去一趟300公里外的城市,当天转回,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早点出门,是可以实现的,只是比平时到20公里外的办公室更加辛苦一些。 但如果你每天在琢磨如何登上月球,那好像有点不正常。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基普乔格,听听就完了。 即使不是基普乔格,你身边的大神,也并非你追逐的对象。人跟人之间真的天生有区别,有的区别不是自己玩命就能弥补的。 曾经我也以为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把5公里跑进20分——要命的是跑表的预测总是摸着这条线。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相信这不是一个我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尽管对大神来说,手拿把攥。 对于这种自己反复努力后依然很难(或者压根不能)达到的目标,我就不再想了。 多一炷香,也会多一只鬼。 4、不要把一切美好时光,都用跑步来填满。 一个人的时间,除了爱好,还有生活。 爱好中,除了跑步,还有其他,譬如,阅读。 一看到好的天气,固然有让人“奔进大自然去”的冲动与渴望,生怕错过了这样的好天气没有去跑步,就构成浪费。殊不知,好天气时,同样适合泡一杯清茶,在窗口倾心阅读,间或凭窗远眺,或听听楼下孩子们追逐中的欢笑,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5、刻苦,不是指玩命。 许多人之所以长年“努力”却收获很小,与方法是否科学,训练课表设置是否合理,存在着极端密切的关系。 而要做到更科学、更合理,需要学习——与运动有关的知识越丰富,体验越深入,对前人的经验越尊重,对客观规律越敬畏,则越容易举一反三,训练越容易走正轨,也越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也就更容易取得进步。 所以,“刻苦”二字,并非把身体往“竭尽全力”方向去弄。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认真倾听身体的呼唤,这,也是一种“刻苦”。 =================================== 作者:老威修斯,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跑步是运动的其中一个手段。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