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何以伟大

 濠上三寻 2022-10-17 发布于河北

不知为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把杜甫提溜出来“游一游街”,从“杜甫很忙”到“杜甫不行”,硬生生把我们的诗圣整成一网红。

杜甫的诗和鲁迅的文一样,高频率出现在不同阶段的语文课本上,与各类考试深深绑定。

为一个人辩护,最忌惮性急,性急则慌乱,慌乱则胡语,胡语则损坏,明明是要帮忙,最后变成比诽谤还具破坏力的损毁。

冷静下来细想,那些吐槽杜甫的网友,也并非一定心怀恶意,至少杜甫不会这么看。

一个伟大的灵魂,是不会计较世人的误解与非议的,但不计较,不代表不伤心。

杜甫一生作诗可能近万篇,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千四百多首,尽管如此,大多数人真正读过的,或许只限于收入教材的几十篇吧。

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圣,不仅仅指他的诗冠军古今,更指他的人格堪比圣贤。

圣贤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也很玄乎,一旦把一个人列入“圣贤”,其实就等于将他从群众中抽离出去,架上神坛,供后人顶礼膜拜、永世瞻仰。

如果仅仅看着杜甫的塑像,无论披银、镀金还是镶钻,无论拥有多少点赞好评荐语,都无法激起我对他的崇拜。

不了解一个人,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就跟风崇拜或批判,这种盲目,影响不了多少那个已经稳居神坛的人,但会严重损害自己的认知与发展。

古往今来,无数牛人说杜甫伟大,有些甚至说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我不想轻易接受“伟大”这个标签,我想弄清楚他到底伟大在哪儿?

尽管关于杜甫的传记有不少留存,但多半依据官方史书或笔记小说,都是他者视角,想深入了解杜甫,只有直面他的作品。

杜甫的诗,读起来并不轻松,有些甚至过于沉重,这或许也是受网友诟病的要因之一。

他不像李白,眼睛长在天上,成天飘来荡去,大鹏一冲九万里,飞流直下三千尺。

他眼睛是往下看的,不止看自己与家人的酸甜苦辣,还看平民百姓的生活百态。

尤其在安史之乱期间,他在逃难途中与出差路上,将民众饱受战火蹂躏和官吏欺压的残酷场景凝注于诗篇,其中,最有名的“三吏三别”,成为我们管窥盛唐土崩瓦解下的百姓疾苦、生灵涂炭,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

古人云,人的进阶,分三大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杜甫,无疑到达了见众生的高度。

不要以为见众生很容易,见,不是眼睛一瞄就完事儿,而是用心观察,用情体会,用时间记录,用方法宣传,让更多人看见。

杜甫的伟大,不在于他的诗有多牛,不在于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素养,不在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志愿…

他的伟大,在于其利用自己最擅长的笔墨,努力细致地描摹了一个又一个普通平凡乃至低下卑微的百姓面孔,使之不朽。


诗即史,史即诗。

他以一颗慈悲博爱的心胸,承载了无数原本会被历史淹没的渺小灵魂,让他们得以与那个时代的达官显贵,共同分享后人的瞩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