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二战“黑”科技——德国的大口径航空无座力炮☆☆

 朝_五_晚_九 2022-10-17 发布于湖北

一.空中“二踢脚”——SG104型356mm无座力炮

一直以来,投放鱼雷和炸弹都是飞机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手段。但在1939年初,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飞机上搭载等同于战列舰主炮口径的无座力炮,发射数百公斤重的弹丸进行反舰作战。如果被这种大小的弹丸击中,驱逐舰和运输船都将遭受重创,即使对巡洋舰或战列舰也能造成一定伤害。

SG104不仅口径夸张,还拥有同样非常夸张的炮口制退器

↑该大口径航空无座力炮计划被命名为Sondergerät104(意为“第104号特殊设备”)或缩写为SG104。在该计划中,火炮的口径被确定在356mm,弹丸质量也被确定为700kg。

显然,即便是莱茵金属的研究人员也认为这个把大口径无座力炮装上飞机的计划实在是过于不靠谱,于是给它起了一个外号——“ Munchausen”,在德语中这个词意为“天方夜谭”。

SG104的结构图,就是用火药把两端的配重/弹丸炸出去,配重起到封闭炮膛和抵消后坐力的作用

↑SG104的结构非常简单:炮管即为一根口径为356mm、长12m、两端都带有大型制退器的金属管,并由钢索固定在飞机机身下方。

起飞前,地勤人员将一枚1.2m长、700kg重、内装35kg炸药的弹丸装入炮管,然后在弹丸后装入70kg的黑火药发射药,最后从后面装填一个700kg重的金属配重块。这块金属配重兼做一次性炮闩,起到封闭炮膛的作用。包含弹丸、配重和发射药在内,整个SG104重4237kg,这也几乎已经是1939-1940年时德军Do-217轰炸机的载荷极限了。

简单来说,SG104就是在一根管子中间装火药,然后把两端的重物炸出去,向前方炸出去的是弹丸,向后发射的配重则用于抵消后坐力,可谓是非常简陋且浅显的原理了。

被遗弃的一根SG104炮管,可见这就是根傻大黑粗的金属管

↑根据莱茵金属公司的实验成果,SG104的356mm弹丸在平射时仅有280m/s(1008km/h)的初速,飞行中的弹丸速度更是会很快衰减到只有约125 m /s(450km/h),这样的速度显然不足以进行长距离的平射。

因此,搭载SG104的战机就只能在高空发动攻击,然后以50-80度的陡峭角度进行俯冲,并在6000-2000m的高度进行射击。飞机以50度角俯冲,弹丸在6000m高度发射,从发射到抵达海平面需要长达16秒的时间;如果以近乎垂直的80度角俯冲,在2000m高度射击时,飞行时间则可以缩短到4.4秒。而且无论是在什么高度和角度进行射击,SG104的精度都非常糟糕,并不适合攻击移动的舰船目标。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弹丸是在俯冲的姿态下发射的,因此在重力作用下弹丸的速度不仅不会衰减,反而还会越来越快。从6000m和2000m高度发射时,弹丸抵达海平面时的速度分别为449m/s和468 m/s。

莱茵金属工厂中的DO217模型平台,SG104悬挂在机身下方

↑在1939-1940年,德国空军的道尼尔Do217轰炸机因为可以遂行俯冲轰炸任务且机体足够大,被确定为SG104的载机。1940年10月19日,SG104在工厂中进行了试射。炮管被安放在一个安装在铁轨上的运载平台上,并且将Do217Е-1轰炸机的机头和机尾模型也安装在平台上,用于评估发射时的火药燃气对机体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发射后飞机的机尾部分严重受损,位于机头的驾驶员也很可能会由于巨大的闪光而短暂致盲。

地面测试一直持续到1941年中,在此期间,三门SG104样炮共发射了13发弹丸。

吊装SG104的JU288效果图,这实际上是一架四引擎的大型轰炸机(发动机两两并联,两台发动机驱动一个螺旋桨

↑莱茵金属的研究人员对装药质量,炮管安装角度都进行了反复多次实验,但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到此时,运载机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对于Do217轰炸机来说,超过4吨的负载已接近极限,再要进行大角度俯冲将会非常危险。因此,在项目的后期阶段,当时仍在研发之中的容克JU288轰炸机开始被视为可以搭载SG104的运载工具。

自1941年中旬,莱茵金属越来越发现SG104这一构型实在是太“黑”了(指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加之JU288载机的研发也是一拖再拖,因此项目也渐渐被打入冷宫。

二.终于找对方向了——Düka280型280mm无座力炮

不过同样是在1941年中后期,莱茵金属公司又提出了的另一个更小巧、更靠谱的大口径航空无座力炮构型——这个项目被命名为Düsenkanone280或简称为Düka280,意为“280mm无座力炮”。

Düka280采用的便是后世无座力炮所普遍使用的经典原理

↑这个设计是由工程师Kleinschmidt提出的,该工程师同样是诞生于莱茵金属的所有无后坐力炮项目的提出者。与前文写到的采用配重设计来抵消后坐力的SG104不同,Düka280采用的是后世所有无座力炮都普遍沿用的经典构型——弹丸发射时的火药燃气通过安装在身管最末端的药室向火炮后方喷出,以抵消弹丸向前发射的后坐力。

装载Duka280的JU288G项目,可见火炮计划安装在机身内部

Düka280的身管比SG104更长,全长达14.7米,但发射重400kg的弹丸,这一数据仅有SG104弹丸的57%。不过由于弹丸更轻、身管更长,Düka280预计能打出560m/s的初速,在2000m的距离上弹丸能穿透约200mm的装甲,且高初速弹丸可以允许飞机在平飞状态下发射弹丸。在JU288G轰炸机项目中,Düka280被设计为安装在机身内部,不用再像SG104一样吊装在机身下了。

Düka280的原型炮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进行了测试,但是莱因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这种缩小口径的无座力炮也无法在飞机上安装和发射。到1942年底,由于德国已经拿出了更为靠谱的无线电遥控制导炸弹,由飞机搭载大口径无座力炮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的思路也就此被淘汰。1942年初,Düka280和SG104无后座力火炮的原型被报废,湮没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