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何识别「假无症状」患者?

 昵称32630656 2022-10-17 发布于四川

在世界范围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最近几十年来大幅度增加。荟萃分析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 13.3%,痛风为 1.1%,在我国,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近年民众健康体检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体检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随之增多,如何正确对待和诊治这些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已经成为众多医生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你是否有这个疑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用药治疗?

正方: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和医生认为,既然高尿酸血症已经被确认是一个慢性病,肯定需要积极的用药治疗。

反方:也有不少医生认为,高尿酸血症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主要靠化验血液的尿酸才能诊断,如果患者既没有症状又不化验血尿酸,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患者是不是患有高尿酸血症,患者自然也不会来医院求医,医生也不会给患者处方用药。

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和依据。

实际上,要正确应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治疗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危害。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到底需要不需要用药治疗,自然而然的就迎刃而解。

1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 > 420 μmol/L 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2
为什么人类容易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血液尿酸来自嘌呤核甘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尿酸是嘌呤核苷酸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水溶性很差、溶解度很低,容易析出形成一水尿酸钠结晶。

嘌呤在低等动物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囊素,由于尿囊素水溶性极好,在体内不会形成结晶,并且尿囊素经肾脏的排泄几乎不受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所以,低等动物不会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人类血尿酸水平之所以较高,除了与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分数较低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肝脏缺乏尿酸酶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人体血液中尿酸的饱和溶解度为 6.4 ~ 6.8 mg/dL,溶解度的上限为 7 mg/dL(420 μmol/L)。血尿酸浓度超过 420 μmol/L,尿酸盐就会在组织、器官中形成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可诱发痛风发作,所以,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尿酸浓度 > 420 μmol/L。

3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很多年以来,人们曾认为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痛风就是高尿酸血症,两者相同。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医院的医生认为血尿酸不高的急性关节炎不能诊断为痛风,认为伴有血尿酸升高的急性关节炎就是急性痛风发作。

但是,近年来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不少(大约 25% 以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终生都没有发作过痛风,有的痛风发作时血尿酸并不是很高,甚至血尿酸还在正常范围内,某些假痛风、急性化脓性单关节炎与痛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并且有时还合并有高尿酸血症,临床上极易误诊。

4
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危害?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主要是由过饱和浓度的尿酸在体内各组织器官内形成的尿酸盐结晶造成的。

尿酸盐结晶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主要集中在关节和肾脏,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眼睑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耳廓尿酸结石、周围关节旁皮下痛风石、脊髓尿酸肿瘤样结石压迫也有报道。

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导致体内不断形成尿酸盐结晶体,在关节滑液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反复形成、大量集聚的尿酸盐晶体对巨噬细胞构成趋化作用,大量的巨噬细胞受到趋化,游走到尿酸盐晶体集聚区吞噬尿酸盐晶体,尿酸盐晶体被吞噬后,与巨噬细胞内的识别受体 —— 大分子 NALP3 炎症体复合物结合;与尿酸盐晶体结合的 NALP3 炎症复合体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大量释放的 IL-1β 激发炎症级联反应,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关节周围产生剧烈的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不断沉积到肾脏间质的尿酸盐晶体,持续刺激诱发局部的炎症细胞趋化,释放多种致炎因子,导致肾脏间质的慢性炎症反应,产生慢性尿酸性肾病

人体每天产生的尿酸约 70% 通过肾脏排出,其余的 30% 通过肠道排出。高尿酸血症状态下,过饱和的尿酸盐尿液流经肾㿻、输尿管、膀胱时经常会析出形成结晶,导致泌尿系统尿酸盐结石的形成,过饱和的尿酸盐尿液也可与尿液中的其它含钙质成份结合形成混合性泌尿系统结石

近年来的多项观察还发现,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每增加 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 1.4 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17%,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 12%。荟萃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 ≤ 360 μmol/L 时痛风发生率为 0.8/1000 人年,血尿酸水平 ≥ 600 μmol/L 时痛风发生率为 70.2/1 000 人年。

但是,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能不能取得与高尿酸血症伴随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显著临床获益,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有待进行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

5
什么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并不是指体检发现血尿酸高但没有明显其它的不舒服。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该是指非同日 2 次血尿酸水平 > 420 μmol/L,同时没有痛风及痛风病史,同时没有尿结石和尿酸性肾病。

尽管超声研究发现,少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软组织中有尿酸盐晶体,这部分患者仍然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

6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在肾功能无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尿酸盐排泄与血清尿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血尿酸浓度的小幅增加会导致肾脏尿酸盐排泄的显著增加。

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有一定风险,成本收益不高,患者获益不大。

风险包括降尿酸药物诱发痛风发作的风险和降尿酸药物本身的毒性风险。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常常会诱发痛风发作,导致痛风发作次数增多;降尿酸药物本身有一定的致命性毒性风险,如别嘌醇的超敏反应,苯溴马隆在白种人群体中引起爆发性肝坏死的报道、非布司他潜在的心血管风险等。

另有研究表明,大多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一生从未发作过痛风或出现过痛风结石。鉴于以上原因,通常不推荐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

一个例外,是肿瘤患者接受溶解细胞药物治疗(化疗)的情况。细胞高度增生、高度转化状态的肿瘤患者多数同时也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溶细胞化疗的过程中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急性加剧,如果不积极干预,过高、超高浓度的血尿酸会产生极其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所以,某些肿瘤化疗过程中必须使用降尿酸药物(通常使用尿酸酶制剂)联合水化治疗,以预防肿瘤化疗时严重高尿酸血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要不要对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进行药物干预?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议中。

亚洲国家如中国等的指南多对此持积极态度,例如《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血尿酸水平 ≥ 540 μmol/L(2B)或血尿酸水平 ≥ 480 μmol/L 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 CKD2 期)(2B)。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 < 420 μmol/L; 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 <360μmo/L(2C)。

不同专家、不同指南持有不同意见。既往讨论可见《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到底治不治?指南共识说.....》。

你怎么看?


7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如何治疗?

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并不等于不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控制体重、减肥。

  • 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高嘌呤食物。

  • 少喝酒,包括各种含酒精的饮料

  • 少食用甜食和含果糖的饮料。

  • 确保食物中足够的镁和锌摄入量,因为研究表明,食物镁、锌的高摄入量与降低高尿酸血症风险相关。

  • 适当摄入肠益生菌,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可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对嘌呤和尿酸分解代谢,有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 适度锻炼。

8
如何甄别和处理「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

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多见于门诊体检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他们自诉没有任何症状,是因为他们中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尿酸血症的症状。

仔细甄别会发现,这些患者中有不少有过痛风、尿结石、尿酸性肾病,是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

对来咨询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甄别,首先要询问是否有过 2 次以上的血尿酸水平升高,明确患者是否符合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其次要询问患者近期有无痛风发作或痛风病史,注意向患者描述具体的症状;第三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泌尿系统结石疾病史和是否做过泌尿系统结石的相关检查。

如果患者可以确诊为高尿酸血症,但患者从没有做过泌尿系统结石和尿酸性肾病的相关检查,很有必要安排患者进行一次相关的门诊检查,以正确评估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情,有利于规范的指导患者的治疗。

通过上述评估,患者确实有痛风病史或泌尿系统结石或尿酸性肾病的其中一项,那么,患者就是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这些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在非药物治疗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 | daidongjun@dxy.cn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George C, Minter DA. Hyperuricemia. 2022 Jan.
[2] Chen-Xu M, Yokose C, Rai SK, Pillinger MH, Choi HK. Contemporary Preval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Decadal Trends: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07-2016. Arthritis Rheumatol. 2019 Jun. 71 (6):991-999.
[3] Campion EW, Glynn RJ, DeLabry LO.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Risks and consequences in the Normative Aging Study. Am J Med. 1987 Mar. 82(3):421-6.
[4] Pineda C, Amezcua-Guerra LM, Solano C, Rodriguez-Henríquez P, Hernández-Díaz C, Vargas A, et al. Joint and tendon subclinical involvement suggestive of gouty arthritis in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an ultrasound controlled study. Arthritis Res Ther. 2011 Jan 17. 13(1):R4.
[5] Yang T, Ding X, Wang YL, Zeng C, Wei J, Li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hyperuricemia. Rheumatol Int. 2016 Feb 10.
[6] Johnson RJ, Kivlighn SD, Kim YG, Suga S, Fogo AB. Reappraisal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sequences of hyperuricemia in hyperten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nal disease. Am J Kidney Dis. 1999 Feb. 33(2):225-34.
[7] Martinon F, Petrilli V, Mayor A, Tardivel A, Tschopp J. Gout-associated uric acid crystals activate the NALP3 inflammasome. Nature. 2006 Mar 9. 440(7081):237-41.
[8] Liu L, Lou S, Xu K, Meng Z, Zhang Q, Song K.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 choices and hyperuricemia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 Clin Rheumatol. 2012 Nov 7.
[9] De Miguel E, Puig JG, Castillo C, Peiteado D, Torres RJ, Martín-Mola E. Diagnosis of gout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hyperuricaemia: a pilot ultrasound study. Ann Rheum Dis. 2012 Jan. 71(1):157-8.
[10] Zhang Y, Qiu H. Dietary Magnesium Intake and Hyperuricemia among US Adults. Nutrients. 2018 Mar 2. 10 (3)
[11] Zhang Y, Liu Y, Qiu H.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Zinc Intake and Hyperuricemia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Nutrients. 2018 May 5. 10 (5):
[1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36(1):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