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林远岫,雪山之美,宋旭绘《峨眉万玉》

 昵称40044036 2022-10-18 发布于上海

雪景山水常呈现出两种基调,要么雄浑,要么苍茫。偶尔有画家,独辟蹊径画出润的感觉。

客观讲,雪景山水的创作空间有限,表达情感单一,技法缺少变化,不是画家展现个人风采的最佳选择。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众多名家喜欢画雪景呢?明代画家宋旭画过一幅《峨眉万玉》,可以尝试探讨一下个中缘由。

宋旭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从画风上看,接近吴门画派诸位名家。他喜欢画雪景,为了增长见识,足迹遍布天南海北。

他前往蜀中,看到峨眉山的雪景十分兴奋,画了这幅《峨眉万玉》。

万玉,形容雪山的晶莹光彩,像玉石一样通透。峨眉山在白雪的覆盖下,色泽如玉。

图片

宋旭 峨眉万玉

既然提到光泽,那么从色彩入手欣赏这幅画吧。古代画家经过观察发现,画雪景也要重视山石结构,离不开各种皴法的运用。

画雪景常用古树点缀景色,雪山寒林增添萧瑟之意。如果再画出风云搅动,更能增添作品的韵味。

看到了吧,雪景山水包含这么多细节,必须要考虑色彩。宋旭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强调雪山的气势。

皴染的时候,宋旭特别重视毛笔的水分,水多了没有失去质感,水少了丢掉韵味。

赭石、蛤粉、刷矾,画出来雪后的峨眉山色。搭配山中的那条栈道,迂回盘旋而上,增添动静结合之美。

图片

宋旭 峨眉万玉 局部

明代画家喜欢在画中添加红衣隐士,一方面是为了确立画面重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色彩对比。

重视色彩,才能在白茫茫的天地中画出一座苍劲雄浑的雪山。勾画山石结构的时候,宋旭运笔充满劲道。

刚劲峭拔的笔势,入木三分的线条,斧劈皴营造的肌理,让人看到风雪之后,峨眉山的坚毅挺拔。

用色用笔,出神入化。为了避免整幅画显得过于刚硬,宋旭没有画瘦硬枯黄的枝干,而是画了迎风傲雪的松树。

刚柔并济,耐人寻味。经历风雪还能风采依旧,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跨过去了,就会变成美丽的风景线。

图片

宋旭 峨眉万玉 局部

《峨眉万玉》画出峨眉山宁静素雅的一面,整幅画看下来精致浪漫,气脉贯通。

宋旭没有强调新格局、新变化,他只是综合运用传统技法,呈现雪景山水古朴浑厚的一面。

重视色彩,重视笔墨,重视烘托、对比、反衬,看着远山处的斑斑点点,让人联想到新的生命破土而出。大美无言,歌颂生命,一下子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图片

宋旭 峨眉万玉 局部

寒光摇曳,树影摇摆,山林清旷,仿佛可以乘风而去。《峨眉万玉》好就好在,寒林远岫,没有阻隔人与山水的交流,反而让人发现雪景山水的动人之处。

拓展阅读

小青绿山水雅致精巧,文徵明绘《潇湘落木》
色墨并重,笔墨精妙,尤小云山水画欣赏
传统技法不会过时,郑午昌绘《青山红树》
优雅浪漫的人间仙境,蔡嘉绘《云烟胜景》
临仿古人,形神兼备,蓝瑛绘《仿古四条屏》
隐逸之乐,他画给你看,张崟绘《山静日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