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旧京~办寿送礼

 俗文化研究院 2022-10-18 发布于河北

过去,看老舍的骆驼祥子,看到虎妞她爹刘四儿过寿的时候,老舍写到有人送寿桃寿面,上面还有全堂的八仙人,觉得挺好玩的,也不明白全堂八仙人是什么意思。是泥捏的还是面捏的?一直不明白。正好看到有过去办寿的记载,其中提到亲友送寿礼一节,里面提到的带八仙人的寿桃寿面,我就顺手记录下来,以解自己的好奇之心。

过去,如果亲友中有人过寿,都送些什么呢?一个是钱,份子钱。关键这个钱不能乱送,要根据两家的你来我往的交情来送。这个东西是不能攀比的。比如我家前几天有人结婚,你送了大洋一元,那么现在你家有人过寿,我最多随大洋一元二角,你说,我条件比他们家好,他们家有事了,我多随点,随五块,这不行。你随五块没问题,下回你们家有事了,人家没法回礼,回六块?回不起,回一块二?又不合规矩,让人家为难。还有送礼贴,也就是各种礼品代购券的。过去,清末民初,北京的各个店铺已经为了送礼方便,发明了购物券,那时候叫礼贴。常见的有各大饭庄发行的宴席票,各大香蜡铺老蜡铺发行的喜烛票,各大酒店发行的酒票,各大茶庄发行的茶叶票,各大饽饽铺茶食店发行的糕点票,各大绸缎庄发行的绸缎票等等。送礼人把礼贴买来,也放在大红封套内,外书'寿敬’再写上送的东西,下款写上送礼者姓名即可。还有送寿联的,当然,寿联得用大红的,喜庆的纸写。一般都用洒金纸,腊筏纸,珊瑚筏等等。一般都是自撰自书,偶尔会请人代书。但是,不管那种情况,喜联可以落上下款,但是不许加盖印章。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送寿幛的,就是把一块绸缎材料打开,上面绷上祝寿的红字或者金字。有的,在上端还有横杆,方便悬挂。一般多采用纱,绸缎,呢子等。再有就是咱们要说的寿桃寿面了。寿桃一般就是桃型的馒头,一般码三层,底下五个中间三个上边一个。上边的往往还装饰有桃叶,桃身还有用面写的一笔寿字。有的就在这三层寿桃上装饰上全堂'八仙上寿’讲究的用绢做,一般就用纸了。顶上面的寿桃有个老寿星,其他的八仙都在第一层第二层上,做出拜寿的样子。寿面也是一样,就是一般的切面,有五斤的有十斤的不等,堆成金字塔型,顶上放个寿桃,喷成红色。罩以红色剪纸'寿’字,把面罩上,与寿桃相对而放。过去的切面铺为了拉拢主顾,都是送货上门,只要你订好了,交了钱,到日子切面铺的小伙计就挑着担子自己送往办寿人家了。除了送寿桃寿面还有送寿烛的。过去没有电灯,办事人家需要大量的蜡烛照明,所以,蜡烛也是重要的礼品。寿烛跟普通蜡烛一样,只不过做成红的。有的上面还有金字,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等。送蜡烛也是按照重量送,一般五斤十斤二十斤,不等,

送茶叶的。北京多喝茉莉花茶。茶叶一般和蜡烛合着送,比如各送五斤,凑十斤,各送十斤,凑二十斤,等等。除了蜡和茶,还有送茶食的,也就是糕点。送糕点一般都是送大小八件。何为大八件?就是枣花酥皮,福字,禄字,寿字,喜字,卷酥,核桃酥,八拉饼等八样,合起来是一斤。小八件就是枣方子,杏仁酥,小桃,小杏,小石榴,小苹果,小核桃,小柿子等八样,合起来是半斤,还有细八件,就是状元饼,太师饼,囊饼,杏仁酥,鸡油饼,硬皮桃,白皮饼,蛋黄酥等八样,合起来共一斤。当然,也有应时应季的糕点,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端午的五毒饼,八月十五的月饼,九月重阳的重阳花糕等等。送糕点一般都用'行匣’,就是一种特制的木头匣子,糕点放里头不怕压。当然也有用蒲包的。当然除了送糕点还有送果席和宴席的。果席一般以礼节为主,一般就是四干果,四鲜果,四冷荤,四点心,还有炒菜,但是一般没有什么大菜。当然果席也分素席,教席还有西餐,不一而足。送宴席就复杂多了,有便席的'猪八样’'花九件’到海参席,鸭翅席,燕翅席高低不等了。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寿礼。也有根据关系远近,送各种实物礼品的。比如有送祝寿题材的工艺品的,有送衣料的,有送酒的,甚至有送古玩字画的,那就没有办法说了。总而言之,我看过去人们的礼物还是以实用为主,除了寿联寿幛自己留着,像寿桃寿面茶叶蜡烛,糕点,这些办事当天也就吃了,一点不浪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