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018

 月牙儿s 2022-10-18 发布于山西

《上下五千年》692


222 和尚当元帅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

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为出身低微,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敲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只等一有机会,就杀死那批贪官污吏,出口恶气。

公元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起,带着几千个年轻人,趁着黑夜,打进濠州城,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元王朝派大将彻里不花带兵围攻濠州。

彻里不花害怕红巾军,不敢攻城,在老远的地方扎下营垒,却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百姓,当作俘虏向上级冒功请赏。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害,过不了日子,纷纷逃到城里投奔郭子兴。郭子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有一天晚上,濠州的红巾军正在城门边巡逻。忽然城外来了一个青年和尚,说要投奔红巾军。守门的红巾军兵士怀疑他是元军派来刺探军情的奸细,一面把他捆绑起来,一面派人报告郭子兴。

郭子兴一听,心想也许来的真是投奔他的好汉,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只见那个被捆绑起来的和尚,虽然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却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郭子兴一看,心里十分喜欢,马上命令兵士松了绑,把和尚带回元帅府。



嘉定叶池(八十八)

  许次玄

  赍恨在清池,碧血寒漪溶一片

  捐生完大节,忠臣孝子各千秋

 

  叶池,原在上海嘉定城内,为明末抗清志士侯峒曾殉节之处。

  上联,描写侯峒曾(明天启进士,官至左通政使)在嘉定抗清斗争失败后,怀着满腔悲愤,跳入叶池准备以身殉节,当时渭军赶到,把他从池中拉出,侯峒曾大骂清军,被杀。他的碧血与叶池里的寒漪溶成一片(见钱大听《潜研堂文集.侯黄两忠节公守城记》)。赍(ji),怀着。寒漪,寒冷的水波。下联歌颂侯峒曾在“忠”“孝”难以两全时,毅然抛下了全家数十口人,作出了为国捐躯的选择,他的事迹将永垂不朽(见《明侯文节先生日记》手稿本)。此联热情颂扬了侯峒曾坚贞的民族气节,“清池”、“碧血”、“寒漪”等词语的连用,使联语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二部分)

   唐 杜甫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xu1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译文: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

见征:被征召。

欻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


赏析

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诗中写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

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

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像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像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去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




曹斗宣挽从母联云:


陟屺我归迟,同堂莫更登堂拜;

倚门人去尽,犹子重为游子悲。


轻描淡写,哀却无涯。

又,挽张持白之妻云:


凤雏长大配成双,奈厨下新来,遽摧慈竹;

雁序联翩伤弱一,何门前重到,又置生刍。


枯窘题能别辟生路,可云文人慧业。

又,曾文正挽刘詹岩殿撰绎太夫人联云:


七州团练使,八座太夫人,爱日忽颓,乡里荣哀天下羡;

哲嗣名状元,曾孙新进士,文星环绕,高堂福寿古来稀。


又,挽陈岱云知府源兖夫人联云:


割臂岂初心,是孝子忠臣莫可如何之事;

归真无片语,有堂上胯下万难忍言之衷。


一绚烂排场,一呜咽沉着,可云惟肖惟妙。

又,左文襄挽欧阳烈妇云:


痛绝未亡人,饿十八日而死;

是为烈女子,历千百载如生。


直起直讫,精光四射,与曾作可云二难。


  

  清昭文知县陈钧堂挽苏抚吴子健太夫人联云:


一德君臣,同悲爱日;

三吴士女,为罢端阳。


盖其时有慈安太后国丧也,故云。

然对幅罢端阳句,亦能著其大。

又,左文襄挽黄云鹄道员太夫人联云: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清,蜀山峻,十年冰蘖远臣心。


又,张文襄挽凌仲巘知州夫人联云:


橘枳弗能良,剧怜佳妇佳儿,臂肉难充王母药;

苹蘩谁共采,空使一弦一柱,泪珠愁写玉谿词。


左作倜傥,张作华赡,皆靠题发挥,不染点埃。




1.郑玄①在马融②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③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④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注释】①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②马融(79—166):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③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算法。

④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三年时间没能见到马融,只是由马融的高足弟子来传授学问而已。一次马融推演浑天算法不正确,弟子们也没有谁能解出来。有人说郑玄也许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做,郑玄一下子就解决了,众人又吃惊又服气。等到郑玄学成回家,马融随即感慨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有些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坐在木头上,必定是已经死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竟因此得免一死。


【评析】郑玄学富五车,毕生致力于儒家经籍的研究和传授。他破除了宗师和学派的门户藩篱,集汉代经学之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肯定是有的,不过这篇故事未免有些玄乎,像是师徒斗法了。



2.郑玄欲注《春秋传》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②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注释】①《春秋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

②服子慎: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东北人,生卒年不详,曾任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


【译文】郑玄想为《左传》做注释,还没有完成。这时有事出门,遇见了服虔,住在同一个客栈里,一开始并不认识。服虔在外面的车子上跟人说起自己为《左传》做注释的一些思路,郑玄听了很久,发现服虔的很多想法跟自己一样。他就走到车子旁边对服虔说:“我一直想给《左传》做注释,还没完成。听你刚才说的话,大部分跟我的想法一样。现在我应该把自己做的注释全都送给你。”这就成了《服氏注》。


【评析】这种客栈相遇的情节好有武侠小说的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