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九当的等待

 春友社xufan 2022-10-18 发布于云南

第八章 献九当的等待
Waiting in a village

已抵达独龙江最南端,于是北还。独龙江除了往西南方向流入缅甸,往东还有一条支流叫做特拉王河,分流点在龙得停朗汪夺村附近,往东南方向环绕了一个更大的圈之后,消失在地图的边境线上,也许继续流入了缅甸。

地图上的普卡旺村其实就是秘境独龙江酒店,酒店在江边,村庄在山上。普卡旺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很赞,距离乡政府数公里,处在独龙江另一处支流的分流点上,这个支流整个流域只开发到普卡旺村为止,支流的流水继续向西北方流了很久很久,消失在地图的边境线上。村里原本有13户人家,东部的某个沿海城市援建了这个酒店给他们,酒店临江可以有更好的景观,原本的村庄应该还在背后的山上。简单的说,这里有13栋别墅,分割出几十间客房,服务生们都是本地的村民。别墅依山傍水,具有很好的设计,可是气候潮湿多雨,需要得力的维护。土生土长的服务员也不一定能满足世故老练的游客们提出的都市标准的需求。

拍摄地点:普卡旺  秘境独龙江酒店就在眼前,江的对岸,可是视线却看不见。

江水呈现出翡翠般的碧色,但是水流很急,涛声震耳,半江瑟瑟半江白,白色的是水流激起的浪花。江滩平整出一块空地,放置了一些金属质地的桌椅,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可以边喝咖啡一边享受这得天独厚的秘境风光,但恐怕那样的天气难得一现,流水的声音是轰鸣的巨响,聊天也几乎不可能,而且这里也没有可以煮出新鲜咖啡的店员。人们需要另外一种理解力才能领略到独龙江此刻的惬意。随着交通的便利,这里当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会变得越来越好。

拍摄地点:普卡旺   “你唯一记得的,是普卡旺幽暗悠长的石头走廊里,穿梭进来的黯淡的光和湿润的风。

酒店一侧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往河流对岸,沿岸在石壁上开凿出一条幽长的景观栈道,但大约很久不曾有人走过了,又或许苔藓藤蔓生长速度很快,虽然别具野趣,但确实十分萧瑟,阴森,湿滑,一直通向公路,需要走很久。为了不走回头路,我坚持走到底,从酒店在公路的入口处折返再走回酒店,大约步行了45分钟,数公里。此时因为上一双登山鞋在去41号界碑的路上湿透,下车后换了另一双,但是鹅卵石的路面加上苔藓和积水,还是难走极了。我应该考虑在潮湿苔藓路面选择什么样的鞋子去应对。这种路面在云南各地非常普遍,我穿登山鞋在这种路面上,已经许多回失去平衡并差点摔跤,是有危险性的,但我一直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沿着独龙江一路走来,原住民的村庄没有临江的,以前原住民都住在山上,新建的定居点或者酒店或者是乡政府驻地,却都在江边。江边就是公路边,公路边就是江边,交通方便吧。这里虽然水系发达,可水路并不具备交通的条件,水浅流急,不能行船。

拍摄地点:普卡旺  普卡旺的房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般的存在,你很难分辨出这一栋和另一栋之间的界线。

秘境酒店出来,天色渐晚,没想好在哪过夜,继续北行。独龙江公路的南端拐个没完没了,相较于南端拐弯抹角,北侧则直了许多,行驶起来十分畅快。一路在云雾中穿梭,刚铺上沥青的路面还是热的,在浓郁的湿气中,瞬间形成密不透光的浓雾,什么也看不见,通畅也随之戛然而止。前方路堵了,前行一侧停着一排车,只有来车从浓雾中驶出,前行一侧则没有动静。视线受阻,只好下车,徒步向前探明情况。走到近处一个当地人悠哉地坐在路边巨石上,不能确定他是否是工作人员,不知道要不要问他。迟疑中,他远远的冲我喊了几句,大概意思我是明白了:前面修路,路封了。我问他:要到几点?他说:6点半。
距离放行还有一个多钟头,本想趁天亮可以多走一点,没想到遇上封路。但是用不着埋怨,立马掉头去了刚刚经过的最近的一个村庄,献九当。心想这帮修路的要一直修到天黑才肯收工啊。

拍摄地点:普卡旺  编号12-1,门前的秋千已经倾斜,我对着一面落地玻璃窗,却从上面看到了自己。

献九当村有二十来户人家,几分钟就可以走遍,空间有限,狭窄闭塞,房屋都是新近整修过的整齐而统一,人们安居乐业。路边有一个新的幼儿园,几个孩子被家长接回家,即使下着雨,人们也不打伞。
跟路边小卖部里的人闲聊了几句,店里也提供饭菜,一边聊着一边打量着里面的餐桌和冷柜,干净整洁,但我对饮食的选择比较谨慎,决定不吃,宁可饿着。问他们门口这条路可以一直开到哪里?滞后的地图上,这条路只修到雄当,实际上似乎可以到达更远处。现场没有人曾到过这条路的尽头,有个高挑的戴着眼镜的小货车的司机说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到察瓦龙,而且去年就已经修通了。My jaw dropped on the floor!(我的下巴都掉到了地上)察瓦龙在怒江峡谷的最北端,滇藏交界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城镇,此刻我们位于独龙江峡谷,同怒江隔着海拔3800米的高黎贡山,自古以来是一个与怒江峡谷隔绝的地方。难道沿着独龙江真的已经修好了一条路可以直达北方的西藏察瓦龙?还是民间一直有一条土路可以翻越高黎贡山到达怒江北端?信息量很大,我的行程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大的计划。正高速运转着我的思维,小货车司机又说前面的路嘛每天都封,早上大概8点半开始,直到天黑,但不会7点那么晚,6点10分我们就可以过去了,他也在这里等着解除路禁。
先是村子里逛了一圈,见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走进路边的村委会躲雨。村委会的院子一进去是个篮球场,堆放着一些沙土和建筑材料,主体建筑是一个二层的新楼房,旁边有木质的宿舍楼和食堂,后院还有一个锁着门的卫生室,门上写着5点半下班和医生的电话号码。新楼的一楼是办公室和乡村书屋,书屋同时也是教室,里面的远程教学摄像头一直开着,墙上贴了一些党员主题教育的学习心得,内容大多有一两年的滞后,还有一些文件,例如优秀党员的事迹通报之类,我简单读了几篇,主人翁都因交通意外长眠在怒江这片土地上,可见怒江州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挺高的。教室隔壁是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面没人,卫星电视开着,差不多有六七十寸,非常大,播放着农业频道的电视节目,估计是播放时间有任务指标。我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抬头望着路上的动静,人车寥寥,眼中的画面似乎是静止的。
正坐在车里嚼着奥利奥饼干,突然路上的氛围改变了,说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像静止的鱼缸里突然来了一股激流,相对静止打破了。我不知道我怎么就知道前方封路已经结束,总之迅速系上安全带发动汽车上了路。经过那辆小货车,司机还没有上车。

(to be continued...)

拍摄地点:普卡旺  人在景物里,景物在镜子里

拍摄地点:普卡旺  这些房屋设计得极好,与原生态的环境融为一体,看不出现代建筑工程的破绽,空调外机和玻璃窗也进行了隐藏式的设计,几乎不露痕迹。只是木质材料在这里的自然气候下腐朽得太快,需要不断地修缮才能保持光彩。传统的独龙族木屋本身十分简陋,而屋内火塘常年燃烧产生的烟气和烘烤会给木料熏上一层炭黑并保持干燥,反而不易腐烂。可见单纯表面上的复制并不会真正适合当地的特色,还需生活方式上的一致,才能相得益彰。

拍摄地点:普卡旺  远方的客人,跨越整个大陆,来到这个僻静之所。8号楼,院子的栅栏已经不见,散养的鸡在客房的屋檐下躲雨。

拍摄地点:普卡旺  怒江一带常见的货车款式,发动机裸露着,用塑料布盖上遮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