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心得之浅谈“太阳病”,读伤寒论心得之感冒误治引起的喘咳

 药师海印月 2022-10-18 发布于山东

我们现在说的“感冒”属太阳病,伤寒论开头就在讲“太阳病”,且占的篇幅很大。太阳病的“证”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只要有脉浮、头痛、怕冷的症状皆属太阳病,这是太阳病脉证的宗旨。

那么,“太阳病”是如何来的呢?来源于风、寒邪,也就是说“感冒”有两种途径,一受风二受凉,风为热,凉为寒。太阳病又分表、里即太阳经病和太阳府病。

太阳经病,“太阳经”统摄之荣卫,也就是风、寒邪进入“太阳经”有两个通道,即卫与荣,卫统气而行脉外主疏泄属阳,风邪进入卫则有汗,“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祛风邪在表统领之药;荣统血而行脉中固密而属阴,寒邪进入荣则无汗,“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散寒邪在表统领之药。

太阳府病,即膀胱府也,风邪从卫到膀胱,即由表入里,“误下”易导致表邪入里,引起膀胱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风伤卫由经入府引起太阳蓄水证,五苓散治之;寒伤荣从经到府由表入里,易引起膀胱畜血证,“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寒邪由经入府易引起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治之。

太阳病若误治会引起很多“变证”,比如不该发汗的发汗了、不该攻下的攻下了,则伤其阳即伤正气导致系列“变证”,伤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证多,以太阳少阴为表里也,;该发汗的没有发汗、该攻下的没有攻下,则热炽于内伤其阴即伤津液导致系列“变证”,伤其阴,则从阳明阳化之证多,以太阳阳明为相传也。

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忽略小小的感冒,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引病邪入里导致各种“变证”,如喘咳、便秘或下利、小便不利、心下痞、结胸证等等,甚者导致五脏六腑的病变。

读《伤寒论》心得之感冒误治引起的喘咳:

伤寒论讲究六经辨证,一让我们知道所有的疾病都逃不出风寒暑湿热燥的范围及规律,二让我们知道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三让我们知道辩证才能施治,否则就会误汗、误下等导致百病丛生。伤寒论大篇幅地讲“太阳病”,就是告诉我们很多疾病是从最初的“感冒”来的,风寒暑湿热燥都有可能引起“感冒”,只不过感冒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罢了。如果感冒治疗不当会在人体留下“阴影”,日积月累后百病生。所以,不要忽略一个小小的感冒,如果误治必会“酿成大祸”。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喘咳”就是因感冒后误治引起的。比如,感冒后“误下”也就是服用了寒凉药或泻药后易导致的喘就有三种情况:

1风邪误下导致的有汗而喘,2寒邪误下导致的无汗而喘,3热邪误下导致的喘而汗出下利。

这三种“喘”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1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用麻杏甘石汤;3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六经有三阳三阴,三阳经之中太阳病有喘咳、阳明病无咳有喘、少阳病无喘有咳;三阴经之中惟有少阴有喘咳。

治疗方法分别是:

太阳病喘咳有三种类型:1无汗而喘者,麻杏甘石汤;2有汗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无汗咳者,宜小青龙汤。

阳明病无咳有喘分两类:1内实喘者,宜大承气汤;2喘而下利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少阳病无咳有喘,咳者,宜小柴胡汤加五味干姜。少阴有喘咳分三类:1喘者,宜四逆汤加五味、干姜;2咳者,阴邪下利,宜真武汤加五味干姜;3咳者,阳邪下利,宜猪苓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