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雨村:假到真时真已假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0-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本文作者为70后,资深红迷,每隔数年重读一次红楼,每次读出不同滋味。红楼之深厚、红味之繁富,足可品味终生。






图片

作者

neve_never

图片

1

这几天有点感叹:读红楼,20岁前只读到爱情,30岁时读到人生,40岁再读,才翻几页,——却劈头看到一个活的贾雨村。(从前一直以为贾雨村只是串起全书的一条线,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个形象本身。)

故事都在书里。只举个别小细节:

第一回,穷秀才贾雨村困居葫芦庙,连进京赶考都没盘缠,得甄士隐热心相助:

图片

(甄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到第三回,贾雨村因为官“贪酷”被革职(也算是世路上跌过跟头,得了血的教训)。后辗转成了林府西宾,得林如海举荐: 

雨村领其意而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前后的转变,刻画如此精微。那么此后种种不堪,渐行渐远,也就不用再提了。

图片

2

按红楼的结构,一是自足,二是对称。

所谓自足:开篇已是结局,何劳更觅残篇?

所谓对称:在于情境与事件:有真必有幻;在于人物:有正必有副。而其手法,更有镜像,有投影,有衍射……是三维万花筒模式,看似景像万千,却规律丝毫不乱,看似丝毫不乱,却又景像纷陈,眼花缭乱……

作者若生于当代,可以写很奇幻的科幻穿越文。(称作者而不云曹公,因在网上看多了评议,似乎对作者是否曹雪芹的“真相”仍在议论纷纷。)

如前所说对称。贾雨村与甄士隐是完全对称——对立的。

同为官宦家庭的末代人物,贾雨村是真穷困而志于进。甄士隐是小富足而安于退。按甄士隐绝非普通乡宦,这从他有能量给贾雨村写荐书能看出来。但他有能量给贾雨村写荐书,在自己穷困潦倒时却没想过去求人,足见其高逸或世情洞达。此后更进一步,看破红尘,飘然而去。

图片

甄士隐和贾雨村,虽然从书开篇就出场,实际却是标示着贾宝玉在斯世背景下的两个人生走向:要么看破红尘,飘然远隐;要么堕落红尘,演出一番贾雨村的恶浊人生。——当世界败坏如此,知识分子保持良知、健康用世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中间道路是没有的。

林如海、贾政等一干人在举荐“贪酷”落马干部贾雨村时,那么波澜不惊,那么理所当然,同样的语境,同样的规则,高度的默契,全然是穿衣吃饭一样的正常,表示他们,整个社会,也无非是大大小小的贾雨村构成,贾雨村无非是在一跤跌得鼻青脸肿后,迅速习得了社会规则与生存法则,从此“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较好地融入了庙堂这个大染缸。葫芦案标示着他与良心的最后决绝——这决绝尖锐处在对甄士隐的辜负,细微和彻底处在他对门子的发配。

贾雨村聪明,他学得太快。 甄士隐笨,他学得太慢。

说到对称和似幻疑真,甄士隐,名“真”,而求仙得道云云,实不靠谱,贾雨村,名“假”而官禄忙忙,却是无比真实的世态人情。这也是作者用心用力之处。

至于最后,无非是“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怎么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都是要死的。

图片

3

也终于看明白,并且懂事:这就是薛宝钗为什么被宝玉厌弃的原因——因为在她姣好的容貌娴静的素养之下,藏着的是一个活脱脱的贾雨村的灵魂。只有她在倾情演出女版贾雨村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督导贾宝玉往贾雨村之路上走。“钗于奁内待时飞”,钗即是闺阁中的时飞。

贾宝玉拒绝了(绝决于宝钗,即意味着绝决于贾雨村式的世路人生),所以他的出家,出红尘,是死亡之外近乎必然的一条路。

一个小小的细节,即是贾雨村游山遇到的一个龙钟老僧。无非是翻过跟头来的甄士隐,也无非是翻过跟头来的贾宝玉。因为“严(炎)老爷”未来拜之前的甄士隐的生活,其实即代表了贾宝玉的人生理想,而甄士隐的不幸结局,也就是贾宝玉所幻想的人生在斯时斯世终将难免的结局——一切都因为,“严(炎)老爷”来了。。。

图片

红楼梦的结构之精巧,神奇,也从这里见得一斑。所谓“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如此,而已。

所以现在才明白,何以作者不遗余力,细细描绘,也绘得最成功的一个最立体、丰满、最鲜活最完整的人,不是宝玉,不是黛玉,也不是任何别人,却是贾雨村。

图片

4

其实想说的就是这一点。

作者的悲伤,和越来越收不住的激烈和绝望,恰在于此。

一个温厚慈祥的父亲(如林如海),或者一个严正端方的“知识人”(如贾政),一旦走出家门,踏进庙堂,也并不妨碍他们是一个贪官,一个酷吏,一个虚伪油滑分子,是世路官网上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节,他们相揖相拥,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一个“社会”。出了大观园,没有人是清白的。“没有人幸免于罪”。

对一个纯白的灵魂来说,人世仅存的一点温暖,就只剩了大观园里的莺啼燕语,风光旖旎,只剩了童年少年时一些万事无忧的游戏。(所以世风染于闺阁,才是最令人悲哀和无法接受的事吧。)

而贾宝玉没有出路,除了龟缩于大观园,假装忘了这一切,他没有出路。因为他拒绝成长为贾雨村。他因为拒绝成长为贾雨村,而成为周围人眼中的怪人,畸人,叛徒,顽石,活该去做和尚做乞丐的不肖子孙。

图片

对世人来说,最悲哀的其实还不是变坏,而是变坏了也难以自我保护周全,终要化为齑粉。无善,无恶,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干净了么?人类尚未灭绝,新一代的追名逐利之魑魅魍魉正在迅速生长起来。所以,这不是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