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一位派出所所长的管理感悟)——学生作业5

 幸福萌爸 2022-10-19 发布于江苏

         学生的访谈作业,有的只提了三四个问题,所以得到的访谈内容就很少。但我发现有一份作业,虽然只是三个问题,但被访者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向访谈者分享了非常丰富的且有思想的内容,不仅表明了被访者的健谈,更表明被访者有着深刻的思想,且愿意指导和提携后进。在征得学生及被访者的同意之后,隐去单位和姓名,将此份作业分享给大家。(这份作业文字较多,有删减)

访谈实录

1.您是如何成为一位管理者的?

    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大,或者说也很难回答,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一个人成为一个管理者,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是一个发展学习总结的过程,也是人成长的过程,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是管理者,任何人也不是天生就会管理。

   实际上人自生下来之后,就是一个在学习、在总结、在积累的一个过程,人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有一定的知识了,有一定的社会见解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时候才会逐渐的具备一个小管理者的经验。就像上小学是一个组长,一个班长,上中学大学之后也作为学校的班干部,这都是一种管理的发展的过程。像我目前来说,我是派出所的所长,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它有两层管理,一个是我们对内,班子内部成员的一个管理;还有对外,从职责上面来说,社会治理的管理

   如何能成为一个管理者,就回到我之前想说的,这是一个过程,也不是说我天生我就能当所长,实际上我在当所长之前也经历了很多的积累过程。像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是班级的区队长,从那时开始,最早的时候我腼腆不敢说话,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做,无所适从,很彷徨,很惶恐。到工作之后,我先从普通的基层民警做起,后来我干了十年的警长,干了三年的副处长,干了三年的教导员,再到我3年的人口大队长,最后到我现在的4年的所长的岗位,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积累的过程。

   人学习、积累、总结,这过程实际上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别人能够关注你,认可你、了解你、关注你的一个过程。一个人成为管理者,不是说我自己想成为管理者就成为管理者,你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组织的认可,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这时候才能把你放到一个管理者的岗位上面去。只有具备这个能力之后,他们才能放心的把一个单位、把一个部门交到你的手上来,让你去管理。

   如何成为一个管理者,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事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强大起来,能够让自己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同时让自己有广阔的、宽阔的胸怀,同时具有很睿智的管理能力,情商和智商并重。这样你只有把自己丰满了,把自己完善了,自己强大了,从内部来说才就具备了一个有可能会成为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要件。

  管理者是一个多重素质的综合的体现。有一句话叫外行管内行,肯定是出问题的,肯定是管不好的。因为你管理过程当中没有针对性,没有方向性,所以说首先你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业务,同时你还要具备管理的一些高超技能。这个就是我们讲自身要具备能力。

   第二个方面,你的能力也要让大家能够认同。你还要让你的能力,你的管理的这种能力,让上级、让同事能认可,并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一定能成为管理者。就像有些科学家,有些做科学研究的人,他的智商很高,他的个人的成就也很大,但有些人他就不适合去做管理,他可能就只适合做一些科研工作,做一些具体的研发工作,或者说做一些具体的事务。

   要大家能够认可,不能自我感觉良好,我自认为我的能力很强,我的素质很强,我应该能够当所长,我应该能够当局长。我们讲有了个人能力具备,同时还要有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上级或者是单位赏识你的机会,或者说有职位空缺的机会,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

   就像我们还有一句话要说的,一个毛竹生长,它在地下可能有4~7年的这种生根发展的机会,然后一旦等它有机会出土了之后,它一天它就能长出一个惊人高度,短短十几天它就能长十几米高。这就像有一些领导被提拔的很早,但是后期发展平平,有些领导被提拔的很迟,但后期发展的力道很大,最终的发展作为一个管理者,还要靠你知识的积累能够到一定的程度。

   管理者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刚才我们讲的对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各项知识的积累,各项能力的培养,各项价值观的树立。特别像在我们中国来说,必须和我们共产党保持一致,心系国家,心系人民,能享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慢慢走过来的,就逐步走向领导岗位。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成长的路也是一样,从最基层办案民警做起,做了多年的办案民警。然后在有了一定经验之后,我们的领导认为我具备了带一个小组的能力,就任命我当了警长。在当了警长之后,实际上你的质量的转化,你要尽快的适应你的岗位,适应岗位实际上也是一个挑战,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这个岗位上面的要求也就更高。这个时候你要适应你的岗位,同时达到这个岗位之后,认为你符合副所长的基本要求了,这个时候上级可能也会把你任命为副所长。你这时候也要适应副所长的角色,所以一步步的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一步步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部分责任,叫压实的过程。更多的时候就是在于自己积累、完善。

   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说法叫顺势而为,就是说有些人很有能力,也很有管理能力,但是没有机会一样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管理者。我们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叫顺势而为,自然就是我们具备一定情况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能被单位所认可和接纳,也会被时代所认可所接纳,这样就是说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

2.你喜欢管理这个工作吗?

  首先,这个是你在社会里不断接受挑战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只有适应社会,只有顺应社会才能成为时代的骄傲。做一份管理工作实际上不是什么荣耀,它实际上也就是一份工作。这个管理工作跟做一些具体的科研工作,具体的建设工作和我们的普通的工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分工的不同、要求的不同。

   实际上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仅是要具有一些管理的工作要求。管理者也是实践者,既是管理人员,也要是从一些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来的,肯定也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从我个人来说,我肯定是喜欢我自己的工作的。

  为什么说是喜欢?因为做管理者,他的要求会更高。就像是在派出所来说,我们的民警要具备一些办案能力,一些社区管理你能力,还有具备一些我们所说的就是执法能力。但是作为管理者,作为所长来说,我们不仅要具备这些基本的、民警所应该具备的这些条件之外,我还应该具备更多的一些能力,同时也是给提了更多的一些要求。

   作为管理者来说,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压力越大。从所里面的民警来说,对我们的期望更高,对上级部门来说对我们的期望更高。我喜欢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所说的我是所长,有什么荣耀,有什么闪光点,我想呢,我能够成为所长,能够开心的是感觉我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个人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这就是我喜欢管理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

   第二点,喜爱管理是我作为一个管理者,可能有更大的空间,或者说有更大的主动性,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作为派出所来说,我要怎么样能把我所里面队伍带领的更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像我们所里面,大家能够凝心聚力,齐心协力,能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个作为管理者,就是我具有很大的方向性。同时,作为派出所的所长来说,我对我自己的辖区,应该说,即是有责任,也是能够实现我的抱负。那就是说,我要有信心,也要有决心,同时呢也要有这种能力去治理好我辖区的治安管理,让我们辖区的群众有安全感,让我们的辖区案件少,秩序好,群众满意。这些作为我们管理者来说,可能就是要具有更好的推动性。作为一个普通民警的话,他可能就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他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作为所长来说,他和民警的平台不一样,那他的平台更高,他的管理范围更广,同时呢,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第三个方面来说呢,作为一个警察,可能小时候,人人都想当警察,都想为人民服务,都想为大家谋福利,但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可能平台更高,能够为更多的人去做事,能够为更多的人去做自己想为他们做的事,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策略去组织大家,组织全所民警来开展各项工作。这个呢就是我喜欢管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喜欢管理工作的次要原因,第一点,这应该也是一个个人价值的体现,虽然管理者和我们普通的工人只是分工的不同,但是管理者都是从普通的岗位上提拔上来的,那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作为管理者来说,社会的认可程度更高。那个人抱负实现的希望也是更高。这也是我喜欢管理工作的第一个次要原因。第二点让我能够在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去思考、去考虑,同时不仅是让我去思考也是去学习。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我肯定能够学到更多新的东西,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抱负。

  喜爱管理的第四个方面是管理岗位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群体。作为民警时候,都是打交道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所接触的也是一些最基层的很繁琐的事务,但是作为管理层来说,我肯定更多的时候会和一些上级部门进行协调,比如说,街道、社区、分局、市局、省厅,那我就要去协调,这样的话那我可能就有机会,跟更大的领导、更多的优秀的同志去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这些是一般的民警所不具备的条件。在这个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提炼自己,不只是有能力,也是有修养、有素质,也是有一些境界。

   以前呢有一句俗话,小鬼难缠。实际上,领导当的越大,他的胸怀往往越会宽广,因为他识人无数、阅人无数、识事无数,那他可能见多识广,看到的东西越多,那他对于自己的理解也会越广阔,越广泛。

3.在管理过程中您有哪些宝贵的管理经验?

   作为基层管理者,在管理上面,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三件事,管人、用人、做事。

   目标管事,制度管人。把人用好了,把事做好了,你这个管理者就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管理这方面,经验很多,应该说这里面的措施方法也很多,但重点我想讲几个方面。

在用人方面有几个经验:

   第一点,要慧眼识人。要找准人,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这个是很关键的。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应该能够会发现人才,那些人有潜力,确实值得去培养,要慧眼识人。

   第二点,要大胆用人。人不是天生就会干很多事,要不是天生就会干所有的事情,但是用了人之后,一定要大胆的去让他去做、去闯,允许他犯错误,允许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一些小挫折,但是在这个挫折的过程当中,他会逐渐的去成长。

   第三点,要善于激励人。实际上激励和我们小学、中学对老师教学生也是一样的,你去鼓励他一次和你去批评他一次,虽然说两个对事情的方法都是可以的,因为做的不好你也可以去批评,但做的不好的同时,你要能够发现它的闪光点,然后去激励他,鼓励他。

  鼓励一个人的话,更容易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中国有一句话叫,天圆地方。就像我们古代铸钱的铜钱,外面是圆的,中间是方的,就是一个道理。就是说对鼓励应该说要可以去放大,然后批评的话,要缩小。板子举得高高的,打人的时候轻轻的打下来,这样的话就是说任何人犯错误了,你不能一棍子把他打死,要给他一个机会,是刚才就讲到的第三点,要善于去鼓励别人。

   第四点,对发现有错误的人和事要有包容。包容,不能够说犯一点错误就去严厉批评或者过分批评,批评完了之后,会给人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或者是一种敌对的情绪。在这种组织带到工作里面去,不仅不会促进工作,反而会抑制工作,所以说用人这上面看起来很简单,我安排一个人去做事,但是你要是能把这个人给激励好了,潜力给发挥出来了,你就能够把他叫做潜能最大化。

   第五点,激发人的潜能。实际上就是要用人之长,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也都有短处。有些人文章写得很好,但是语言表达不清,有些人可能在某一个方面事情做得不好,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他应该做的也很成功,就是说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人,不能够简简单单的就只看到他的缺点,或者是说看到它的一方面片面的优点,就是我们要放大它的优点,缩小它的缺点,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用人之长,把它的优点能够发挥出来。我想一个单位每个人都能发挥优点,每个人都能回避他的缺点。

  第六点,在安排岗位上面,要因人、因岗施策。不同的岗位,用不同的人员,有些人喜欢多说话的,你可以放到一些需要交流的岗位上面;有些人明显不善于说话,但善于写作,你可以放到文秘的岗位上面去。就像我们公安局来说,有些人他说话不行,但是在他的业务能力方面很强,从办案方面来说,放在一些基本的岗位办案上面是可以的。有些人他业务能力不行,比如像转业军人,他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局来之后,你让他去办案,要从头开始去学习很难,但他们在部队里面都是干部,会用人、会交流,会做人的工作,把他们放到社区的岗位,放到纠纷调节的岗位,他就能够发挥他的一技之长,他的工作潜能就能发挥得很好。一个单位里面,每个人都能用一技之长了,都发挥自己的长处,那这个单位就能够把所有人的能量无限放大,要是所有的人都用其短处,它这个单位里面能量就会无限缩小。

   用人方面再提一点,叫做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要看本质,就是本质要好,为什么讲选人,就是要选本质好的。业务不行可以学,但是做人不行,那培养起来就很难,这些人员不仅不能去做,还要去防。防什么,当然是防小人。有些人本质不好,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些本性不好的人,你想去改变它很难。就像我们知道的,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最最难的。毛泽东一个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把我们中国当时四万万同胞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这个工作实际上是最最难的一件事情。做人工作是最难的一个事情,就是说对于能挖掘出来、能去培养的,我们就重点去培养,而且就是说放心的去培养,大胆的去激活激发他,去锻炼他,然后的话去鼓励他。

   但是对本质不好的人,我们要是有针对性的来使用。可以将其放一些边缘化的岗位,放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岗位,就他的工作好和坏,有一些作用,但是不能够影响大局。对这些人员,我们也不能够去孤立他,也不能够去让他这种坏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对这些人也要鼓励,也是要激励他的。但是在鼓励、激励基础上,我们心里面有数,他能够激励到什么程度。有些人通过激励之后,就是说前面我好像提到过的三三制,把后面的1/3变得越来越少,前面1/3变得越变得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把那些本质上面不好的人,稳控的在一定范畴之内。

   就像我们单位也有(这样的人),以前喜欢给市长写信,给省长写信,喜欢反映一些负面的情况。通过一些感化,比如说对他家庭的一些关心,对他个人的一些关心,他能够认可现在的工作,能够回到正轨。虽然说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成绩,也不可能指望他去做什么大事,但是不惹事,就是一个好事。 

   管理经验还让我认识到管理让我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修养也提高了。做管理者会多接触人、接触的事比较多,逐渐就会悟出“做事先做人。”

   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他能够成功,必须是做人先成功,他要做人不成功,什么事情也不能成功。

  做人要想成功,我总结了一下,这几个方面纯粹是我个人的一些个想法,在人的方面。

第一个,做人要真诚,做人要坦诚;

第二个,待人要真诚;

第三个,帮助别人要尽力。

  在做事的方面还有几个点,我想来说的:做事要认真,想事要周密,遇事要冷静,对事要较真,成事要感恩。管理者不仅要善于发现人、还要善于去做事,这样也可以给自己有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领导者如果自己都不能够做正的话,就没有办法去教育别人。有些人在现在工作当中也会投机取巧,但是,人任何时候都是有一份公心在的。再邪恶的人,他看到那些真挚的东西,他也会发自内心的去佩服,所以领导者自己做正了,自然能够去感化别人。

   做事要尽心尽力。就尽可能的我们要能够为别人做一点事,就要在能力的范围之内尽心尽力的去帮人,这个叫尽所能。能做成,固然最好,做不成,别人也能够理解。我们不能够虚心假意的,有一次两次就不会有第三次了,任何人都不是傻子,任何人都能够看出来你做事是不是认真,是不是真心,这个也是做人。

  作为一个领导,做事的基本态度就是,只有你认真做事,冷静做事,较真做事,才能够做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世上无难事,只怕认真二字。

   我最后为什么讲成事要感恩。在一个团队里面成了事情之后,不要什么大肆的去揽功,要会把你的功劳给相应的一些做出一些突出成绩的同志,或者在这里发挥主要作用的同志。任何一个团队要想成功都不是靠一个人完成。虽然说领导最后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那就像我们所在的单位,也有过列过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这里面的荣誉最多是给主要领导的,但是也要让下面的同志能够感受到这种荣誉带给他们的温暖,带给他们的团队的这种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像我在所里面我也是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们所里面班子是团结的,民警是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队伍是有战斗力的,那么就是一个和谐、有战斗力的一个团队。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把这个团队当成自己的团队来看。

访谈收获

  管理是学问,也是艺术。一个好的管理者所具备的不仅仅是必要的智商和工作能力,一颗“玲珑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玲珑心”,我想指的并不是怎样左右逢源又或是上下讨好,而是一种眼观八方、洞察人心的能力。正如受访的所长所说,要想做事成功,先要做人成功,“先做人后做事”。心思正,能力正,眼光正,方可构造一个积极、团结、有能力的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