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019高考复习:2020新高考Ⅰ卷简析(下)

 老程杂记 2022-10-19 发布于安徽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0年的五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散在三则语料中考查。有两幅老面孔——病句修改、语段压缩,三张新面孔——破折号的用法、比喻相似性分析、改句和原句比较。三个新面孔,都是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表达特点进行设题,体现了真题的反套路性

2020年第18考标点符号破折号的用法: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解释说明)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语意递进)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语意转折或话题转换)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补充说明)

可以通过对这一题的补充,集中复习破折号的用法。

E.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插入语)

F.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冒号)

G.“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声音的延长)

H.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I.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用于副标题)

2020年第19考查的是比喻修辞理解。

原题为: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参考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可以通过这一题顺带把比喻全方位地复习一下:

①相似点有哪些种情况?②明喻、暗喻、借喻如何互变?③如何联想相似点写出漂亮的比喻句?④相似性与相关性(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⑤另类比喻,如通感、延伸性比喻、跳跃性比喻、比喻论证……

也可以把近几年考过的修辞格对应的真题集中起来分析:

2021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2022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2020年第20题考原句和改句的比较。

原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首先要找出原句和改句的具体区别,然后对一条一条分析。

参考答案:①“一扫而光”强调全部吃光;“心满意足”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改句用“一扫而光”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成两个短句,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语段的文风更和谐。

集中训练这一类题后,可以帮助学生抽象出这类题思考的一般方向,如从词语、语序、句式、言风、修辞等多个层面比较原句和改句的不同。

2020年第21题考修改语病。

原题: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⑦截止到目前(截至目前),⑨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

2020年第22题考语段的压缩概括。

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①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②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③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④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审题:对于一则新闻来说,关键信息有哪些?时间、地点、事件的对象和性质、主题、开展方式等。

整理信息:时间——2020年6月3日、2021年1月;地点——日内瓦总部;事件的对象和性质——举行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主题——“世界的复兴”;开展方式——线上和线下两种。

将以上信息按逻辑顺序合理组织,形成答案:

2020年6月3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四)写作

2020年作文属于情景式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在具体情景下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的选取既有国家背景下的人生思索,也有考生体验的价值判断,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也体现了为国家培养人才、引导考生积极思考的意图,充分结合考生实际,让考生回归现实生活,做到有话说。这道题对备考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作文材料如下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思考:材料共三段,第一段突出“国家决策,全民抗疫”,第二段谈“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第三段谈“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三则材料的联结点,就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无论是“距离”还是“联系”,都在为抗疫担责任、做贡献。这个联结点,就是作文要表现的宏大主题。

如何化大为小,把这个宏大主题落到实处,作文题干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考生要抓住“疫情”“距离”“联系”三个关键词来写贡献、责任和担当等,体现思想的健康性和感情的真挚性。审到这一步,立意差不多也就容易确定了。

参考立意:⑴疫情拉开距离,割不断爱。

⑵距离相隔更见真情。

⑶疫情让我们的心更近了。

⑷千里与“一米”,温情和力量

题目启示:这道题的情境太“真实”了!就是社会热点!它的出现启示我们:作文复习,要充分感受时代之风,可以选择社会热点,只要切入的角度是正面的,能量是正向的,能够考查考生对关系的理解,就可以训练。

因为这样的训练,容易五度合一”——有高度、有温度、有准度、有深度、有新度,使真正优秀的青年脱颖而出,能够为政府选拔对国家和人民未来负责任的人才服务。

相关链接:
20221018高考复习:2020新高考Ⅰ卷简析(上)
20221016高考复习:新高考卷第10题(句读判定)简析
20221006高考复习:新高考卷第11题考法简析
20220614期末复习:语病专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